笔趣阁 www.bqgbook.com,北乔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庄上的习俗是,死了人,要请响器班子吹吹打打。正如时常有孩子降世一样,庄上少不了有人生老病死。那么响器班子就闲不住了,那如歌如泣或类似祥云一般的东西便隔三差五地在庄子上空飘荡,溶在了阳光里,渗入了庄稼中。在庄子里长大的高妮,是在这独特的民间音乐中泡大的。多少年来,高妮的眼里耳里注满了响器和响器发出的曲调,徜徉其中,却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惠泽生命和灵魂,但触不起她一毫的感动。在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重要的东西,日日陪伴在我们左右,在我们滚烫的血液里流淌,而我们并不在意,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即便我们在意,也无从撞击我们的心魂。
高妮就这样平平淡淡又有些麻木地成长着。直到有一天“大笛刚吹了第一声,高妮就听见了”这是在一个平平常常的秋天。
当她听清响遏行云的歌哭是著名的大笛发出来的,就忘了手中正干着的活儿,把活儿一丢,快步向院子外面走去。节令到了秋后,她手中编的玉米辫子,她一撒手,未及打结的玉米辫子又散开了,熟金般的玉米穗子滚了一地。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高妮在收获庄稼地里的成熟的同时,不经间,她也到了成熟的季节,心灵如同那熟金般的玉米穗子发出迷人的光芒。庄稼是被秋风吹熟的,高妮则是让大笛发出的曲调抚弄熟的。往日存在的虚无,一下子明晰起来。是笛声拨动了高妮的心弦,还是高妮的心坠入了优美的笛音?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庄周梦蝶”有一点无庸置疑,从这一刻起,在高妮的心中,笛音有了生命和情愫。
在长风的吹拂下,麦苗又是起伏的,一浪连着一浪。高妮不认为麦苗涌起的波浪是风的作用,而是响器的作用,是麦苗在随着响器的韵律大面积起舞。不仅是生性敏感的麦苗,连河水,河堤外烧砖用的土窑,坟园里一向老成持重的柏树等等,仿佛都在以大笛为首的响器的感召下舞蹈起来。
只因为笛音活了,高妮心动了,世上原本无情感无生命的万物生长了灵性。这与其说是高妮的幻象,还不如说是音乐给了她一种对大自然的体察和感悟。佛说,非云行,而乃心动。高妮正是跨入了此种境界,这使她的成长发生了质的嬗变和跃升。
她听见起风了,风呼呼的,一路吹荡过来。在劲风的吹荡下,麦苗拔着节子往上长,很快就变成葱绿的海洋。风再吹,麦子抽出穗,开始扬花。乳白色的花粉挂在麦芒上,老是颤颤悠悠的,让人怜惜。当风变成热风时,麦子就成熟了。登上河岸望去,麦浪连天波涌,真是满地麦子满地金啊!
高妮聆听音乐时,幻现了麦子成长的全过程。如此的幻现,之所以突破了时空和生活常理的钳制,其中的心理基础则是音乐在高妮心田的酵发。麦子在闪念间由绿青到金黄,高妮的少女之心同在瞬间被音乐焐熟了。每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总会因为某人某事或某种思绪的点拨,有时就如同参禅一般。因而,对高妮来说,并非音乐对她是如何的重要,而是音乐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引导她迈进了青春之门。不过,高妮认为音乐握住了她的灵魂,她的生命需要音乐的滋润和营养。从此,她对音乐有了某种依恋和欲望。耳边响起笛音,她仿佛踏入了天堂之门,每一个关节,每一处神经,每一只细胞都化成了个个音符,她成了笛音的一个组成部分。响器消失了,音乐遁去了,她的灵魂便游走了,干什么都魂不守身。
显然,刘庆邦是了解高妮的。响器中,有一大段一大段有关乐音的描述。这些描述是借助高妮的感觉和心灵流淌出来的,浸入了高妮的思绪和情感。高妮是乡村之女,乐音便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在高妮的世界里,大笛的音响总是依附乡村的景物,尤其是熟悉的庄稼出场的。无形的音乐蜕变成具像的场面和庄稼,乐曲强劲的生命力在处处勃动,可视可亲的感动遍及乡村田野。这给了高妮生活的真实和神秘。
真实就在身边,伸手可及;神秘是那样的醉人撩心,因而,她终究经不住大笛的诱惑,高妮决意学吹大笛。“父亲打了她,绑了她,都没能改变她学吹大笛的决心。”音乐世界,是她的光明领地,从庸常到非凡,不免需要代价作为垫脚石。高妮遭到了我们常见的封建家长制的阻挠,那一声声凄怆冲天的哭叫,洋溢着一个乡村女子的不屈不挠。可以说,高妮的真正成熟是从她砸毁人性的枷锁,实现学吹大笛的心愿开始的。这对于一个像她这样的女孩,是件多么难得的事啊。
两三年后,高妮吹出来了,成气候了,大笛仿佛成了她身体上的一部分,与她有了共同的呼吸和命运。人们对她的传说有些神化,说大笛被她驯服了,很害怕她,她捏起笛管刚要往嘴边送,大笛就自己响起来了。还说她的大笛能呼风唤雨,要雷有雷,要闪有闪;能让阳光铺满地,能让星星布满天。
有人给正吹大笛的高妮拍了一张照片,登在京城一家大开本的画报上。照片是彩色的,连同听众占了画报整整一面。
高妮由倾听者成为吹奏者,昭示着她与音乐真正浑然一体了。有了笛人合一的感觉,美妙的音乐才能如高山流水般自然,扣人心弦。这不单单是艺术悟性的问题,更多的是生命激情促成的。大笛在手,高妮的人生不但有了音乐,而且增添了绚丽色彩。她从乡村向我们走来,带着微笑和成功。
高妮在画报上没能露脸儿,她的上身下身胳膊腿儿连脚都露出来了,脸却被正面而来的大笛的喇叭口完全遮住了。照片的名字也没提高妮的名字,只有两个字——响器。
读到这里,我惊讶了,原来响器就是高妮,高妮才是真正的响器。
庄上的习俗是,死了人,要请响器班子吹吹打打。正如时常有孩子降世一样,庄上少不了有人生老病死。那么响器班子就闲不住了,那如歌如泣或类似祥云一般的东西便隔三差五地在庄子上空飘荡,溶在了阳光里,渗入了庄稼中。在庄子里长大的高妮,是在这独特的民间音乐中泡大的。多少年来,高妮的眼里耳里注满了响器和响器发出的曲调,徜徉其中,却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惠泽生命和灵魂,但触不起她一毫的感动。在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重要的东西,日日陪伴在我们左右,在我们滚烫的血液里流淌,而我们并不在意,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即便我们在意,也无从撞击我们的心魂。
高妮就这样平平淡淡又有些麻木地成长着。直到有一天“大笛刚吹了第一声,高妮就听见了”这是在一个平平常常的秋天。
当她听清响遏行云的歌哭是著名的大笛发出来的,就忘了手中正干着的活儿,把活儿一丢,快步向院子外面走去。节令到了秋后,她手中编的玉米辫子,她一撒手,未及打结的玉米辫子又散开了,熟金般的玉米穗子滚了一地。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高妮在收获庄稼地里的成熟的同时,不经间,她也到了成熟的季节,心灵如同那熟金般的玉米穗子发出迷人的光芒。庄稼是被秋风吹熟的,高妮则是让大笛发出的曲调抚弄熟的。往日存在的虚无,一下子明晰起来。是笛声拨动了高妮的心弦,还是高妮的心坠入了优美的笛音?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庄周梦蝶”有一点无庸置疑,从这一刻起,在高妮的心中,笛音有了生命和情愫。
在长风的吹拂下,麦苗又是起伏的,一浪连着一浪。高妮不认为麦苗涌起的波浪是风的作用,而是响器的作用,是麦苗在随着响器的韵律大面积起舞。不仅是生性敏感的麦苗,连河水,河堤外烧砖用的土窑,坟园里一向老成持重的柏树等等,仿佛都在以大笛为首的响器的感召下舞蹈起来。
只因为笛音活了,高妮心动了,世上原本无情感无生命的万物生长了灵性。这与其说是高妮的幻象,还不如说是音乐给了她一种对大自然的体察和感悟。佛说,非云行,而乃心动。高妮正是跨入了此种境界,这使她的成长发生了质的嬗变和跃升。
她听见起风了,风呼呼的,一路吹荡过来。在劲风的吹荡下,麦苗拔着节子往上长,很快就变成葱绿的海洋。风再吹,麦子抽出穗,开始扬花。乳白色的花粉挂在麦芒上,老是颤颤悠悠的,让人怜惜。当风变成热风时,麦子就成熟了。登上河岸望去,麦浪连天波涌,真是满地麦子满地金啊!
高妮聆听音乐时,幻现了麦子成长的全过程。如此的幻现,之所以突破了时空和生活常理的钳制,其中的心理基础则是音乐在高妮心田的酵发。麦子在闪念间由绿青到金黄,高妮的少女之心同在瞬间被音乐焐熟了。每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总会因为某人某事或某种思绪的点拨,有时就如同参禅一般。因而,对高妮来说,并非音乐对她是如何的重要,而是音乐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引导她迈进了青春之门。不过,高妮认为音乐握住了她的灵魂,她的生命需要音乐的滋润和营养。从此,她对音乐有了某种依恋和欲望。耳边响起笛音,她仿佛踏入了天堂之门,每一个关节,每一处神经,每一只细胞都化成了个个音符,她成了笛音的一个组成部分。响器消失了,音乐遁去了,她的灵魂便游走了,干什么都魂不守身。
显然,刘庆邦是了解高妮的。响器中,有一大段一大段有关乐音的描述。这些描述是借助高妮的感觉和心灵流淌出来的,浸入了高妮的思绪和情感。高妮是乡村之女,乐音便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在高妮的世界里,大笛的音响总是依附乡村的景物,尤其是熟悉的庄稼出场的。无形的音乐蜕变成具像的场面和庄稼,乐曲强劲的生命力在处处勃动,可视可亲的感动遍及乡村田野。这给了高妮生活的真实和神秘。
真实就在身边,伸手可及;神秘是那样的醉人撩心,因而,她终究经不住大笛的诱惑,高妮决意学吹大笛。“父亲打了她,绑了她,都没能改变她学吹大笛的决心。”音乐世界,是她的光明领地,从庸常到非凡,不免需要代价作为垫脚石。高妮遭到了我们常见的封建家长制的阻挠,那一声声凄怆冲天的哭叫,洋溢着一个乡村女子的不屈不挠。可以说,高妮的真正成熟是从她砸毁人性的枷锁,实现学吹大笛的心愿开始的。这对于一个像她这样的女孩,是件多么难得的事啊。
两三年后,高妮吹出来了,成气候了,大笛仿佛成了她身体上的一部分,与她有了共同的呼吸和命运。人们对她的传说有些神化,说大笛被她驯服了,很害怕她,她捏起笛管刚要往嘴边送,大笛就自己响起来了。还说她的大笛能呼风唤雨,要雷有雷,要闪有闪;能让阳光铺满地,能让星星布满天。
有人给正吹大笛的高妮拍了一张照片,登在京城一家大开本的画报上。照片是彩色的,连同听众占了画报整整一面。
高妮由倾听者成为吹奏者,昭示着她与音乐真正浑然一体了。有了笛人合一的感觉,美妙的音乐才能如高山流水般自然,扣人心弦。这不单单是艺术悟性的问题,更多的是生命激情促成的。大笛在手,高妮的人生不但有了音乐,而且增添了绚丽色彩。她从乡村向我们走来,带着微笑和成功。
高妮在画报上没能露脸儿,她的上身下身胳膊腿儿连脚都露出来了,脸却被正面而来的大笛的喇叭口完全遮住了。照片的名字也没提高妮的名字,只有两个字——响器。
读到这里,我惊讶了,原来响器就是高妮,高妮才是真正的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