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大明皇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西洋上的奴隶贸易是一种冷酷的生意,而在地中海,奴隶贸易却受到互相的宗教仇恨的激发。阿拉伯世界的袭击不仅仅是为了损害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物质基础,也是为了打击对手的精神和心理基础。在狭窄的地中海上,两个文明通过突然的暴行和复仇互相接触。
在南美洲获得了大量土地的那些贪婪的倭人、朝鲜人以及占城人特别喜欢这些白皮肤的奴隶,他们比黑奴更听话,更容易管理。因此,这些农场主给的价钱也不错,也导致了这种贩奴生意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的欧洲以及北非的海盗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在本时空的十六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欧洲人此时正在西非劫掠黑奴,但在地中海,他们自己却是被奴役的对象。包括奥斯曼帝国在内,因为年年战争,各国财政拮据,纷纷把贩奴当成了一个产业,甚至连正规的军队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假冒海盗,相互之间掠夺人口,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十六世纪,在南美洲被奴役的欧洲人数量远远超过欧洲人掳走的黑奴,而且大部分人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活不过十年。总之,两边都不是啥好东西。也许在这个时空再过几百年,某一天,南美某国的白人也会出现了一个马丁路德这样争取民权的人物,如果出现这样搞笑的事,朱厚炜绝对不会感到奇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大明帝国的态度。齐王曾经严厉规定大明境内,包括大明的海外领地决不允许奴隶的存在,尤其是购买海盗手中的奴隶是决不允许的,一方面是大明人够多,劳动力充足,另一方面是机械化程度高。
别看南美的那些新势力大量奴役奴隶,在现阶段的确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农场主也可因此获取暴利。但将来某一天,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倭人、朝鲜人、占城人等亚洲各国的行为,朱厚炜只装作看不见,大明的这条法律并不要求藩国也实施,齐王尊重他们的选择。在他心中,别人家里今后怎么样,他实在没兴趣管,反正这些奴隶主依靠压榨奴隶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是要卖给大明的,价格越低,最后得到实惠的都是大明的老百姓,他又何乐不为?
从某种意义讲,大明已经逐渐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霸主,没有哪个势力敢于挑战大明帝国。除了科技和军事实力强劲,还有一个优势慢慢的开始体现出来,那就是大明发行的纸币——龙元。如今大明的纸钞在国内已经取代原先的金银铜币流通起来,龙元目前与黄金挂钩,随时随地可以在大明各银行兑换相对应的黄金。
由于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白银贬值的非常厉害。而龙元是与黄金挂钩的,信誉可靠,随时随地可以按照面值兑换,因此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愿意使用龙元,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和大明展开贸易,只能运来黄金现在银行兑换成同等价值的龙元,才能够在大明购买到想要的商品,因此,大明的黄金储备呈几何级的增长。正因为龙元比银币价值更加稳定,开始被亚洲各国接受,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现在还没有几个人懂得金融知识,不知道未来货币战争的妙用。在朱厚炜看来,这是大明取得货币主导权最理想的时代。
恰在此时,一个绝好的机会出现了。哈布斯堡王朝陷入了财政危机,腓力二世向葡萄牙若昂三世求援,希望能从葡萄牙人手里贷一笔款,不过,数目实在太大了。再加上这西班牙信誉不太好,万一是老虎借猪?葡萄牙那可就亏大了。虽然若昂三世有个妹夫可以依仗,可毕竟大明山高路远的,到时候不一定帮得上忙。
这样一来,借与不借?可就让若昂三世犯了难。不过好在他身边一个高参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不干脆把大明拉上,咱们一起当西班牙的债主,有了共同的利益,就不怕西班牙国王不还钱。若昂三世一听这主意不错!于是很快就找到了大明在葡萄牙的大使馆。没错!的确是大使馆。
消息通过电波很快就传回了国内,虽然外交平日里都有朝廷的鸿胪寺负责管理。但外交的政策实际上是依然由军机处军情司负责制定的,二元制君主制就是这样。皇帝拥有军队的管辖权,对外的宣战权,以及外交权。日常的政务虽然有总理大臣负责管理,但包括总理在内,人事任免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就连贵族院议会皇帝也有权解散,总之,君权神授在这个时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有实际的意义。因此,西班牙的这份贷款申请终究还是要听皇上的。
……
朝夕如流光阴荏苒,胡宗宪出任首相不知不觉已经三年有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胡宗宪接下这个大明帝国第一任首相可谓难上加难。首先是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包括海外领地在内,名义上控制的面积超过了二千六万平方公里,这还没有算上那些加入明联邦的国家。
如此辽阔的疆域,可以称得上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但同时可想而知,整个总理府所涉及到的政务多么的繁杂。正德后期对政务的松懈,齐王的注意力放在了欧洲,再加上严嵩当首辅时结党营私,导致大臣怙权吏治腐败。刚开始时,胡宗宪每日里往内阁值房里一坐,不管是看奏折邸报,还是与晋见的官员谈话,竟没有几件事顺心。
不过胡宗宪还是经得起考验的。他还是雷厉风行,在他的领导下,总理府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提前一年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国民总产值翻了一番。同时对国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整,把国有企业集中到上游产业,让其他产业依靠民营资本继续发展。比如说国营企业已经完全从纺织、印染等轻工业产业逐渐退出,专注于重工业以及基础工业。
二是部院大臣不称职者都已尽数撤换。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知识的精英调到了领导岗位。扭转了整个官场的风气。说实话,过去齐王朱厚炜有些想当然了,他总以为高薪可以养廉,想学后世的新加坡,刚开始有些效果。但后来效果却越来越差。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不管这些官员有多高的收入,该贪污的人还是继续贪污。这也是人性的丑陋。
不过胡宗宪非常认同齐王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他也认为最好的管理办法是以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胡宗宪队为大明帝国文官政府的组织策略被定性为“小政府”与“精英政治”的政策,即用少量的政府文职官员在首相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庞大的、专业的公务员队伍对大明社会进行行政活动与政治管理。胡宗宪明确拒绝臃肿亢杂的文官团队与无实际职能的机构设置,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实操性和稳定性。
因此,他以“少而精”为核心策略对朝廷的九大衙门,九小衙门进行组织和改组,以个人能力和活跃度作为唯一选拔标准,不一味追求政府表面人数和部门充实度,减轻对国内其他阶层的挤压,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九大衙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九大衙门的掌印者,习惯上称为大九卿。九小衙门的主管,俗称小九卿。
这十八衙门组成了大明完整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在胡宗宪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内阁总理府也逐渐培养专职文官团队,逐步实行政府纯化和专业政策,将那些跟不上形势的官员踢出行政队伍。这也是当前国内实际情况导致的结果,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新的行业层出不穷出现。没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是根本管理不好自己所属的部门的。
就比如说工部专业性特别强。随着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最大的改变就是现在诞生了电影业和广播业,这也更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官员管理。同样,随着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国子监和各大学里面也诞生的更多的学科,专业越分越细。
如今的官员和公务员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靠着四书五经就可以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这完全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跟不上形势,那样会出大问题的。皇帝朱载康做太子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登基之前就已经下定了改革的决心。有人说他拿掉严党,是一场皇帝一朝臣,这其实对朱载康是种误解。即使是严嵩没有结党营私,洪宪皇帝也会把他换下去的,因为这些老派的官员,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势了。
从弘治十八年开始,齐王朱厚炜就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打造一个新的政治体制。实事求是的讲,目前的大明帝国在政治结构上是一个立宪君主制外衣下的专制政体国家,或者叫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传统贵族阶级仍然居于领导地位,读书人依然可以通过科举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只不过,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儒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科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同样,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有一个上升的通道,那就是通过帝国议会以各种形式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阶级行列。当然,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加入了这个行列,齐王在起草宪法时,对这些人的权力做出了防范,早早的就拿出如等法律条文,对资本家进行管理,他绝对不会让资本控制这个国家的,除非是皇家或国家之本,至于以后会怎样?他管不了那么远。
总之,后来有研究大明史学的砖家叫兽总结:齐王所打造的大明帝国新的政治格局,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照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即使是这样,这些嘴炮也承认虽然大明帝国在最初建立时具有行政结构上和政治体制上的半专制主义特征,但是随着大明社会迅速由农业形态向工业形态转变,人口流动大幅度增强,各邦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融合不断加强,那此加盟的邦国各种分离主义因素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帝国的行政结构在日后出现了向中央集权主义的缓慢转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华夏的大一统。
而工业化引发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民主思想的进步等,也促使帝国政体由半专制体制向议会制迈进,但这一进程相对和缓,可以称作一种“悄无声息的议会化”。所有人都认为,正是这一时期的改革奠定了正德以后五百年的相对稳定,把中华文明圈扩大到世界各地,因此,有良知的史学家认为:这种制度在当时是最合适的。
……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平日里有什么要紧事,皇上便在这里接见大臣。这天辰时刚过,只见云台里坐了三个人,御座上坐的是皇上朱载康,胡宗宪与太子朱翊钧打横坐在两侧。
胡宗宪看完葡萄牙使馆发回来的电报,欠欠身子,抚了抚长须,说道:“陛下,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臣建议皇上立即下诏,向西班牙王国放贷!至于抵押吗?就以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地巴西做抵押。”
皇帝眼睛里精光一闪,微笑着问道:“哦!这么说,胡爱卿你觉得应该放贷!”
“对,必须放贷。”胡宗宪冷浸浸的眸子一闪,徐徐解释道,“这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让我们的大明龙元更加国际化,把龙元的影响力扩大到欧洲。目前龙元是和黄金挂钩的,将来我们要逐渐把龙元变成一种信用货币。接受龙元的国家越多,影响力就越大。这是其一,其二,奥斯曼帝国过于强大了!地中海地区的武力失去了平衡。这对我们没有好处。“
说着,他拿出一份文件,双手捧给皇帝,继续陈述,”根据情报司的报告,奥斯曼与西班牙签订和平协议后,下一步打算进攻波斯王国,向亚洲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尽量把他拖在欧洲战场。让苏莱曼皇帝继续把国力消耗到地中海的争夺之中。他竟敢自称凯撒,简直不把我大明帝国放在眼里。”
“太子,你觉得胡先生这个建议如何?”朱载康问朱翊钧。
“我觉得胡先生考虑的很周到。这是个大手笔!”十八岁的太子朱翊钧虽然年轻,却很老成。他继续说道,“皇爷爷曾经跟我说过,大明要称霸天下,必须要抓住三张王牌,这三张王牌是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础。第一张王牌就是龙元。我们知道,普雷韦扎海战结束后,欧洲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急需重建家园,其实,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世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一个空架子罢了。“
略一顿,朱翊钧继续说道,”而我们大明这十几年来,... -->>
大西洋上的奴隶贸易是一种冷酷的生意,而在地中海,奴隶贸易却受到互相的宗教仇恨的激发。阿拉伯世界的袭击不仅仅是为了损害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物质基础,也是为了打击对手的精神和心理基础。在狭窄的地中海上,两个文明通过突然的暴行和复仇互相接触。
在南美洲获得了大量土地的那些贪婪的倭人、朝鲜人以及占城人特别喜欢这些白皮肤的奴隶,他们比黑奴更听话,更容易管理。因此,这些农场主给的价钱也不错,也导致了这种贩奴生意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的欧洲以及北非的海盗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在本时空的十六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欧洲人此时正在西非劫掠黑奴,但在地中海,他们自己却是被奴役的对象。包括奥斯曼帝国在内,因为年年战争,各国财政拮据,纷纷把贩奴当成了一个产业,甚至连正规的军队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假冒海盗,相互之间掠夺人口,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十六世纪,在南美洲被奴役的欧洲人数量远远超过欧洲人掳走的黑奴,而且大部分人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活不过十年。总之,两边都不是啥好东西。也许在这个时空再过几百年,某一天,南美某国的白人也会出现了一个马丁路德这样争取民权的人物,如果出现这样搞笑的事,朱厚炜绝对不会感到奇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大明帝国的态度。齐王曾经严厉规定大明境内,包括大明的海外领地决不允许奴隶的存在,尤其是购买海盗手中的奴隶是决不允许的,一方面是大明人够多,劳动力充足,另一方面是机械化程度高。
别看南美的那些新势力大量奴役奴隶,在现阶段的确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农场主也可因此获取暴利。但将来某一天,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倭人、朝鲜人、占城人等亚洲各国的行为,朱厚炜只装作看不见,大明的这条法律并不要求藩国也实施,齐王尊重他们的选择。在他心中,别人家里今后怎么样,他实在没兴趣管,反正这些奴隶主依靠压榨奴隶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是要卖给大明的,价格越低,最后得到实惠的都是大明的老百姓,他又何乐不为?
从某种意义讲,大明已经逐渐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霸主,没有哪个势力敢于挑战大明帝国。除了科技和军事实力强劲,还有一个优势慢慢的开始体现出来,那就是大明发行的纸币——龙元。如今大明的纸钞在国内已经取代原先的金银铜币流通起来,龙元目前与黄金挂钩,随时随地可以在大明各银行兑换相对应的黄金。
由于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白银贬值的非常厉害。而龙元是与黄金挂钩的,信誉可靠,随时随地可以按照面值兑换,因此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愿意使用龙元,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和大明展开贸易,只能运来黄金现在银行兑换成同等价值的龙元,才能够在大明购买到想要的商品,因此,大明的黄金储备呈几何级的增长。正因为龙元比银币价值更加稳定,开始被亚洲各国接受,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现在还没有几个人懂得金融知识,不知道未来货币战争的妙用。在朱厚炜看来,这是大明取得货币主导权最理想的时代。
恰在此时,一个绝好的机会出现了。哈布斯堡王朝陷入了财政危机,腓力二世向葡萄牙若昂三世求援,希望能从葡萄牙人手里贷一笔款,不过,数目实在太大了。再加上这西班牙信誉不太好,万一是老虎借猪?葡萄牙那可就亏大了。虽然若昂三世有个妹夫可以依仗,可毕竟大明山高路远的,到时候不一定帮得上忙。
这样一来,借与不借?可就让若昂三世犯了难。不过好在他身边一个高参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不干脆把大明拉上,咱们一起当西班牙的债主,有了共同的利益,就不怕西班牙国王不还钱。若昂三世一听这主意不错!于是很快就找到了大明在葡萄牙的大使馆。没错!的确是大使馆。
消息通过电波很快就传回了国内,虽然外交平日里都有朝廷的鸿胪寺负责管理。但外交的政策实际上是依然由军机处军情司负责制定的,二元制君主制就是这样。皇帝拥有军队的管辖权,对外的宣战权,以及外交权。日常的政务虽然有总理大臣负责管理,但包括总理在内,人事任免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就连贵族院议会皇帝也有权解散,总之,君权神授在这个时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有实际的意义。因此,西班牙的这份贷款申请终究还是要听皇上的。
……
朝夕如流光阴荏苒,胡宗宪出任首相不知不觉已经三年有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胡宗宪接下这个大明帝国第一任首相可谓难上加难。首先是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包括海外领地在内,名义上控制的面积超过了二千六万平方公里,这还没有算上那些加入明联邦的国家。
如此辽阔的疆域,可以称得上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但同时可想而知,整个总理府所涉及到的政务多么的繁杂。正德后期对政务的松懈,齐王的注意力放在了欧洲,再加上严嵩当首辅时结党营私,导致大臣怙权吏治腐败。刚开始时,胡宗宪每日里往内阁值房里一坐,不管是看奏折邸报,还是与晋见的官员谈话,竟没有几件事顺心。
不过胡宗宪还是经得起考验的。他还是雷厉风行,在他的领导下,总理府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提前一年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国民总产值翻了一番。同时对国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整,把国有企业集中到上游产业,让其他产业依靠民营资本继续发展。比如说国营企业已经完全从纺织、印染等轻工业产业逐渐退出,专注于重工业以及基础工业。
二是部院大臣不称职者都已尽数撤换。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知识的精英调到了领导岗位。扭转了整个官场的风气。说实话,过去齐王朱厚炜有些想当然了,他总以为高薪可以养廉,想学后世的新加坡,刚开始有些效果。但后来效果却越来越差。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不管这些官员有多高的收入,该贪污的人还是继续贪污。这也是人性的丑陋。
不过胡宗宪非常认同齐王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他也认为最好的管理办法是以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胡宗宪队为大明帝国文官政府的组织策略被定性为“小政府”与“精英政治”的政策,即用少量的政府文职官员在首相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庞大的、专业的公务员队伍对大明社会进行行政活动与政治管理。胡宗宪明确拒绝臃肿亢杂的文官团队与无实际职能的机构设置,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实操性和稳定性。
因此,他以“少而精”为核心策略对朝廷的九大衙门,九小衙门进行组织和改组,以个人能力和活跃度作为唯一选拔标准,不一味追求政府表面人数和部门充实度,减轻对国内其他阶层的挤压,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九大衙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九大衙门的掌印者,习惯上称为大九卿。九小衙门的主管,俗称小九卿。
这十八衙门组成了大明完整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在胡宗宪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内阁总理府也逐渐培养专职文官团队,逐步实行政府纯化和专业政策,将那些跟不上形势的官员踢出行政队伍。这也是当前国内实际情况导致的结果,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新的行业层出不穷出现。没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是根本管理不好自己所属的部门的。
就比如说工部专业性特别强。随着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最大的改变就是现在诞生了电影业和广播业,这也更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官员管理。同样,随着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国子监和各大学里面也诞生的更多的学科,专业越分越细。
如今的官员和公务员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靠着四书五经就可以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这完全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跟不上形势,那样会出大问题的。皇帝朱载康做太子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登基之前就已经下定了改革的决心。有人说他拿掉严党,是一场皇帝一朝臣,这其实对朱载康是种误解。即使是严嵩没有结党营私,洪宪皇帝也会把他换下去的,因为这些老派的官员,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势了。
从弘治十八年开始,齐王朱厚炜就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打造一个新的政治体制。实事求是的讲,目前的大明帝国在政治结构上是一个立宪君主制外衣下的专制政体国家,或者叫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传统贵族阶级仍然居于领导地位,读书人依然可以通过科举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只不过,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儒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科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同样,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有一个上升的通道,那就是通过帝国议会以各种形式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阶级行列。当然,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加入了这个行列,齐王在起草宪法时,对这些人的权力做出了防范,早早的就拿出如等法律条文,对资本家进行管理,他绝对不会让资本控制这个国家的,除非是皇家或国家之本,至于以后会怎样?他管不了那么远。
总之,后来有研究大明史学的砖家叫兽总结:齐王所打造的大明帝国新的政治格局,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照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即使是这样,这些嘴炮也承认虽然大明帝国在最初建立时具有行政结构上和政治体制上的半专制主义特征,但是随着大明社会迅速由农业形态向工业形态转变,人口流动大幅度增强,各邦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融合不断加强,那此加盟的邦国各种分离主义因素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帝国的行政结构在日后出现了向中央集权主义的缓慢转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华夏的大一统。
而工业化引发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民主思想的进步等,也促使帝国政体由半专制体制向议会制迈进,但这一进程相对和缓,可以称作一种“悄无声息的议会化”。所有人都认为,正是这一时期的改革奠定了正德以后五百年的相对稳定,把中华文明圈扩大到世界各地,因此,有良知的史学家认为:这种制度在当时是最合适的。
……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平日里有什么要紧事,皇上便在这里接见大臣。这天辰时刚过,只见云台里坐了三个人,御座上坐的是皇上朱载康,胡宗宪与太子朱翊钧打横坐在两侧。
胡宗宪看完葡萄牙使馆发回来的电报,欠欠身子,抚了抚长须,说道:“陛下,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臣建议皇上立即下诏,向西班牙王国放贷!至于抵押吗?就以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地巴西做抵押。”
皇帝眼睛里精光一闪,微笑着问道:“哦!这么说,胡爱卿你觉得应该放贷!”
“对,必须放贷。”胡宗宪冷浸浸的眸子一闪,徐徐解释道,“这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让我们的大明龙元更加国际化,把龙元的影响力扩大到欧洲。目前龙元是和黄金挂钩的,将来我们要逐渐把龙元变成一种信用货币。接受龙元的国家越多,影响力就越大。这是其一,其二,奥斯曼帝国过于强大了!地中海地区的武力失去了平衡。这对我们没有好处。“
说着,他拿出一份文件,双手捧给皇帝,继续陈述,”根据情报司的报告,奥斯曼与西班牙签订和平协议后,下一步打算进攻波斯王国,向亚洲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尽量把他拖在欧洲战场。让苏莱曼皇帝继续把国力消耗到地中海的争夺之中。他竟敢自称凯撒,简直不把我大明帝国放在眼里。”
“太子,你觉得胡先生这个建议如何?”朱载康问朱翊钧。
“我觉得胡先生考虑的很周到。这是个大手笔!”十八岁的太子朱翊钧虽然年轻,却很老成。他继续说道,“皇爷爷曾经跟我说过,大明要称霸天下,必须要抓住三张王牌,这三张王牌是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础。第一张王牌就是龙元。我们知道,普雷韦扎海战结束后,欧洲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急需重建家园,其实,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世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一个空架子罢了。“
略一顿,朱翊钧继续说道,”而我们大明这十几年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