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小门小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到唐家的时候,还不到六岁,六岁的小姑娘能做什么啊?就是一边学规矩一边给大丫鬟们跑跑腿。管事的嬷嬷见我长得端正,嘴也巧,就把我分到老太太的院子里凑趣,后来老太太去了,我又伺候过家里的三姑娘。”
“再后来,三姑娘嫁人了……”
丁氏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时光,上一辈的唐家三姑娘是庶出,不得嫡母喜欢于是就被随便打发了。她不想跟过去做陪房,将来被嫁给姑爷家的某个管事小厮,或者给姑爷做妾,于是就求了三姑娘留在了唐家。
在唐家最后的两年里,她待在大厨房虽说只是做些打杂的活,还每天不得歇,远不如在三姑娘身边轻省,但她也很高兴。
“然后,我就遇到了陶砚他爹,自己赎身出来了。”
丁氏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陶家人丁不旺,我嫁过来的时候陶砚他爷已经死了,奶也只多活了一年,后来就只剩下我们两人过日子。陶砚他爹和陶砚一样,也在县衙当捕快,我们的日子还算顺利。”
“他和陶砚干爹张捕头,以及他温叔就是年轻时候认识的,他们三个人时常聚在一处喝酒呢,那个时候他温叔也是捕快。”
“对了,二丫啊。”
“陶砚他干爹现在是县衙的捕头之一,捕头再往上,则是典史。整个县衙一共有三个捕头,每个捕头手底下又有七八个捕快。捕快你知道吧,就是抓人的,街市上如果有小偷,就是陶砚他们去抓。”
柳二丫听得很认真,“娘,我知道,上回我就见他抓人了。”
丁氏笑道:“对,他们一天到晚做的都是这样的活,有时候还要出远门,不过二丫你也别怕,陶砚打小就习武,比一般人强些。如今就在他干爹的手底下呢,他干爹待他好,就跟亲儿子一样,若是有危险也不会让他去。”
“而他温叔呢,是仓大使。”丁氏的目光转到陶砚那边,“陶砚啊,你跟二丫说说,仓大使是做什么的?”
柳二丫也好奇,仓大使是做什么的?这名字听着有些怪。
“仓大使是管库房的。”
陶砚直截了当地说道:“每年收到的粮税和田赋都要存放到粮仓里面,若是收银两则是存放到银仓。这些都是温叔在管,我去年跟他出过一次远门,就是知县大人令我们将收上来的赋税运到府城去。”
原来是这样,柳二丫明白了,“那典史呢?”
“典史管监察狱囚之事,就是县衙里只要是抓人、关人、刑狱等等都是他管。干爹是我的头儿,魏大人是干爹的头儿。”
“对,”丁氏道:“这次你们成亲,典史魏大人还特地来喝了一杯喜酒,不过我们家和他没什么往来。陶砚啊,你后面当差的时候记得去打听打听是怎么回事,再问问你干爹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缘故。”
“你就只是一个小小的捕快,怎么魏大人会来喝你的喜酒呢?”
丁氏实在想不明白,“若是前任蒲知县还在的时候倒有几分可能,毕竟你爹救过他一命,不看憎面看佛面,但魏大人可是现任知县带来的。”
陶砚答应下来,“知道了,娘,我回头问问干爹和温叔。”
“好,你记着这事。”
丁氏喝了一口茶,“二丫啊,娘再跟你说一说陶砚他干爹干娘。张家和我们家那是通家之好,陶砚她干娘姓阙,你跟着喊干娘就行。家里还有一个老太太,不过她老人家卧病在床多年,已经不出来走动了。”
“他们嫁大儿子比陶砚大两岁,叫张威,和陶砚一样也在县衙当差,不过他并不是捕快,而是巡街的差役。”
“张威媳妇温氏,就是陶砚他温叔的侄女,你昨天见过了是一个周全人。不过你要记得他们两个成亲两年了但是还没孩子,你干娘急得很,遇上了可别说漏了嘴。你干爹干娘还有一个女儿,嫁到了临县去这次没来。”
阙氏和温氏柳二丫昨天都见过了,她边听边点头。
“还有就是他们家小儿子张凛,和你们家石头差不多大,皮得很,昨天那么多小娃娃跑进跑出你可能还见过。”
“张家就这几个人,等以后遇到了娘再详细跟你说。”
说完了这些,丁氏又说起了温家,“温家是个大家子,他温叔是温家长子,温家和张家以及陶家都不一样,他们家是从祖辈起就是在县衙当差的。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十年了,根深蒂固。”
柳二丫疑惑,“娘,县衙的差事,是可以传给家里人的吗?”
这是她听着听着就产生的疑惑,为什么张家干爹在县衙当差,他儿子张威就在县衙当差。温叔家里从祖辈起就在县衙当差,所以他现在也在县衙当差。而陶砚他爹之前在县衙当差,所以他也在县衙当差……
怎么县衙的差事,还能传给儿子?
丁氏笑了起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柳二丫有些茫然,什么中,什么不远?这话是什么意思啊,她没听过。婆婆说起话来和娘很不一样,有些话她听不太明白。不对,不单单是婆婆说的,而是婆婆和陶砚说起话来和她在家时候听... -->>
“我到唐家的时候,还不到六岁,六岁的小姑娘能做什么啊?就是一边学规矩一边给大丫鬟们跑跑腿。管事的嬷嬷见我长得端正,嘴也巧,就把我分到老太太的院子里凑趣,后来老太太去了,我又伺候过家里的三姑娘。”
“再后来,三姑娘嫁人了……”
丁氏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时光,上一辈的唐家三姑娘是庶出,不得嫡母喜欢于是就被随便打发了。她不想跟过去做陪房,将来被嫁给姑爷家的某个管事小厮,或者给姑爷做妾,于是就求了三姑娘留在了唐家。
在唐家最后的两年里,她待在大厨房虽说只是做些打杂的活,还每天不得歇,远不如在三姑娘身边轻省,但她也很高兴。
“然后,我就遇到了陶砚他爹,自己赎身出来了。”
丁氏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陶家人丁不旺,我嫁过来的时候陶砚他爷已经死了,奶也只多活了一年,后来就只剩下我们两人过日子。陶砚他爹和陶砚一样,也在县衙当捕快,我们的日子还算顺利。”
“他和陶砚干爹张捕头,以及他温叔就是年轻时候认识的,他们三个人时常聚在一处喝酒呢,那个时候他温叔也是捕快。”
“对了,二丫啊。”
“陶砚他干爹现在是县衙的捕头之一,捕头再往上,则是典史。整个县衙一共有三个捕头,每个捕头手底下又有七八个捕快。捕快你知道吧,就是抓人的,街市上如果有小偷,就是陶砚他们去抓。”
柳二丫听得很认真,“娘,我知道,上回我就见他抓人了。”
丁氏笑道:“对,他们一天到晚做的都是这样的活,有时候还要出远门,不过二丫你也别怕,陶砚打小就习武,比一般人强些。如今就在他干爹的手底下呢,他干爹待他好,就跟亲儿子一样,若是有危险也不会让他去。”
“而他温叔呢,是仓大使。”丁氏的目光转到陶砚那边,“陶砚啊,你跟二丫说说,仓大使是做什么的?”
柳二丫也好奇,仓大使是做什么的?这名字听着有些怪。
“仓大使是管库房的。”
陶砚直截了当地说道:“每年收到的粮税和田赋都要存放到粮仓里面,若是收银两则是存放到银仓。这些都是温叔在管,我去年跟他出过一次远门,就是知县大人令我们将收上来的赋税运到府城去。”
原来是这样,柳二丫明白了,“那典史呢?”
“典史管监察狱囚之事,就是县衙里只要是抓人、关人、刑狱等等都是他管。干爹是我的头儿,魏大人是干爹的头儿。”
“对,”丁氏道:“这次你们成亲,典史魏大人还特地来喝了一杯喜酒,不过我们家和他没什么往来。陶砚啊,你后面当差的时候记得去打听打听是怎么回事,再问问你干爹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缘故。”
“你就只是一个小小的捕快,怎么魏大人会来喝你的喜酒呢?”
丁氏实在想不明白,“若是前任蒲知县还在的时候倒有几分可能,毕竟你爹救过他一命,不看憎面看佛面,但魏大人可是现任知县带来的。”
陶砚答应下来,“知道了,娘,我回头问问干爹和温叔。”
“好,你记着这事。”
丁氏喝了一口茶,“二丫啊,娘再跟你说一说陶砚他干爹干娘。张家和我们家那是通家之好,陶砚她干娘姓阙,你跟着喊干娘就行。家里还有一个老太太,不过她老人家卧病在床多年,已经不出来走动了。”
“他们嫁大儿子比陶砚大两岁,叫张威,和陶砚一样也在县衙当差,不过他并不是捕快,而是巡街的差役。”
“张威媳妇温氏,就是陶砚他温叔的侄女,你昨天见过了是一个周全人。不过你要记得他们两个成亲两年了但是还没孩子,你干娘急得很,遇上了可别说漏了嘴。你干爹干娘还有一个女儿,嫁到了临县去这次没来。”
阙氏和温氏柳二丫昨天都见过了,她边听边点头。
“还有就是他们家小儿子张凛,和你们家石头差不多大,皮得很,昨天那么多小娃娃跑进跑出你可能还见过。”
“张家就这几个人,等以后遇到了娘再详细跟你说。”
说完了这些,丁氏又说起了温家,“温家是个大家子,他温叔是温家长子,温家和张家以及陶家都不一样,他们家是从祖辈起就是在县衙当差的。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十年了,根深蒂固。”
柳二丫疑惑,“娘,县衙的差事,是可以传给家里人的吗?”
这是她听着听着就产生的疑惑,为什么张家干爹在县衙当差,他儿子张威就在县衙当差。温叔家里从祖辈起就在县衙当差,所以他现在也在县衙当差。而陶砚他爹之前在县衙当差,所以他也在县衙当差……
怎么县衙的差事,还能传给儿子?
丁氏笑了起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柳二丫有些茫然,什么中,什么不远?这话是什么意思啊,她没听过。婆婆说起话来和娘很不一样,有些话她听不太明白。不对,不单单是婆婆说的,而是婆婆和陶砚说起话来和她在家时候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