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子路第十三 (2/2)
笔趣阁 www.bqgbook.com,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还,则称曰退。以近君为进,还私远君为退朝。此退朝谓罢朝也。
注“马曰:事者,凡行常事”
正义曰:案昭二十五年左传曰:“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杜预曰:“在君为政,在臣为事。”杜意据此文,时冉子仕于季氏,称季氏有政,孔子谓之为事,是在君为政,在臣为事也。何晏以为,仲尼称孝友是亦为政,明其政、事通言,但随事大小异其名耳,故不同郑、杜之说,而取周、马之言,以朝为鲁君之朝,以事为君之凡行常事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王曰:“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几,近也。有近一言可以兴国。”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孔曰:“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则可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孔曰:“言无乐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孔曰:“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丧国。”
[疏]“定公”至“邦乎”
正义曰:此章言为君之道也。“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者,鲁君定公问于孔子,为君之道,有一言善而可以兴其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几,近也。孔子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故云言不可以若是。有近一言可以兴国者,故云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者,此孔子称其近兴国之一言也。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人君知此为君难,此则可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者,定公又问曰:“人君一言不善而致亡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亦言有近一言可以亡国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者,此举近亡国之一言也。言我无乐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者,此孔子又评其理,言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亡国也。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疏]“叶公”至“者来”
正义曰:此章楚叶县公问为政之法于孔子也。子曰:“当施惠于近者,使之喜说,则远者当慕化而来也。”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郑曰:“旧说云:莒父,鲁下邑。”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大事不成。”孔曰:“事不可以速成,而欲其速则不达矣。小利妨大,则大事不成。”
[疏]“子夏”至“不成”
正义曰:此章弟子子夏为鲁下邑莒父之宰,问为政之法于夫子也。“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者,言事有程期,无欲速成,当存大体,无见小利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者,此又言其欲速、见小利害政之意。若事不可以速成者,而欲其速,则其事不达矣。务见小利而行之,则妨大政,故大事不成也。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孔曰:“直躬,直身而行。”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周曰:“有因而盗曰攘。”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疏]“叶公”至“中矣”
正义曰:此章明为直之礼也。“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躬,身也。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者,此所直行之事也。有因而盗曰攘。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而子言于失羊之主,证父之盗。叶公以此子为直行,而夸于孔子也。“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者,孔子言此,以拒叶公也。言吾党之直者,异于此证父之直也,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今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隐,告言父祖者入十恶,则典礼亦尔。而叶公以证父为直者,江熙云:“叶公见圣人之训,动有隐讳,故举直躬,欲以此言毁訾儒教,抗衡中国。夫子答之,辞正而义切,荆蛮之豪丧其夸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包曰:“虽之夷狄无礼义之处,犹不可弃去而不行。”
[疏]“樊迟”至“弃也”
正义曰:此章明仁者之行也。弟子樊迟问仁于孔子。“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者,言凡人居处多放恣,执事则懈惰,与人交则不尽忠。唯仁者居处恭谨,执事敬慎,忠以与人也。此恭敬及忠,虽之适夷狄无礼义之处,亦不可弃而不行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郑曰:“行必果,所欲行必果敢为之。硁硁者,小人之貌也。抑亦其次,言可以为次。”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郑曰:“噫,心不平之声。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
[疏]“子贡”至“算也”
正义曰:此章明士行也。“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者,士,有德之称,故子贡问于孔子曰:“其行如何,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者,此答士之高行也。言行已之道,若有不善,耻而不为。为臣奉命出使,能遭时制宜,不辱君命。有此二行,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者,子贡复问士之为行次此于二者云何。“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者,此孔子复为言其士行之次也。宗族,同宗族属也。善事父母为孝,宗族内亲,见其孝而称之。善事长上为弟,乡党差远,见其弟而称之也。“曰:敢问其次”者,子贡又问更有何行可次于此也。“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者,孔子又为言其次也。若人不能信以行义,而言必执信。行不能相时度宜,所欲行者,必果敢为之。硁硁然者,小人之貌也。言此二行,虽非君子所为,乃硁硁然小人耳。抑,辞也。抑亦其次,言可以为次也。“曰:今之从政者何如”者,子贡复问今之从政之士其行何如也。“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者,噫,心不平之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孔子时见从政者皆无士行,唯小器耳,故心不平之,而曰:“噫!今斗筲小器之人,何足数也!”言不足数,故不述其行。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包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包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
[疏]“子曰”至“为也”
正义曰:此章孔子疾时人不纯一也。“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者,中行,行能得其中者也。言既不得中行之人而与之同处,必也得狂、狷之人可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者,此说狂、狷之行也。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二者俱不得中而性恒一。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曰:“南人,南国之人。”郑曰:“言巫医不能治无恒之人。”善夫!”包曰:“善南人之言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曰:“此易恒卦之辞,言德无常则羞辱承之。”子曰:“不占而已矣。”郑曰:“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
[疏]“子曰”至“已矣”
正义曰:此章疾性行无恒之人也。“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者,南人,南国之人也。巫主接神除邪,医主疗病。南国之人尝有言曰:“人而性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言巫医不能治无恒之人也。“善夫”者,孔子善南人之言有徵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此易恒卦之辞,孔子引之,言德无恒则羞辱承之也。“子曰:不占而已”者,孔子既言易文,又言夫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也。
注“孔曰”至“承之”
正义曰:云“此易恒卦之辞”者,谓此经所言,是易恒卦九三爻辞也。王弼云:“处三阳之中,居下体之上,处上体之下。上不全尊,下不全卑,中不在体,体在乎恒,而分无所定,无恒者也。德行无恒,自相违错,不可致诘,故或承之羞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疏]“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正义曰:此章别君子小人志行不同之事也。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孔曰:“善人善己,恶人恶己,是善善明,恶恶著。”
[疏]“子贡”至“恶之”
正义曰:此章别好恶。“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者,言有一人为一乡之所爱好,此人何如?可谓善人乎?“子曰:未可也”者,言未可为善。或一乡皆恶,此人与之同党,故为众所称,是以未可。“乡人皆恶之,何如”者,此子贡又问夫子,既乡人皆好未可为善,若乡人众共憎恶此人,何如?可谓善人乎?“子曰:未可也”者,言亦未可为善。或一乡皆善,此人独恶,故为众所疾,是以未可。“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者,孔子既皆不可其问,自为说其善人也。言乡之善人善之,恶人恶之,真善人也。
注“孔曰”至“恶著”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孔曰:“不责备于一人,故易事。”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孔曰:“度才而官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疏]“子曰”至“备焉”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小人不同之事也。“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者,言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故易事。不受妄说,故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者,此覆明难说、易事之理,言君子有正德,若人说已不以道而妄说,则不喜说也,是以难说。度人才器而官之,不责备,故易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者,小人反君子故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者,此覆明易说、难事之理,以小人为人说媚,虽不以道而妄说之,亦喜说,故易说也。及其使人也,责备于一人焉,故难事也。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自纵泰,似骄而不骄。小人拘忌,而实自骄矜。
[疏]“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小人礼貌不同之事也。君子自纵泰,似骄而实不骄。小人实自骄矜,而强自拘忌,不能宽泰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王曰:“刚无欲,毅果敢,木质朴,讷迟钝。有斯四者,近于仁。”
[疏]“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正义曰:此章言有此四者之性行,近于仁道也。仁者静,刚无欲亦静,故刚近仁也。仁者必有勇,毅者果敢,故毅近仁也。仁者不尚华饰,木者质朴,故木近仁也。仁者其言也訒,讷者迟钝,故讷近仁也。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马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怡怡,和顺之貌。”
[疏]“子路”至“怡怡”
正义曰:此章问士行也。“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者,问士之行何如也。“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也”者,此答士行也。“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者,此覆明其所施也。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朋友以道义切瑳琢磨,故施于朋友也。怡怡,和顺之貌。兄弟天伦,当相友恭,故怡怡施于兄弟也。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包曰:“既,就也;戎,兵也,言以攻战。”
[疏]“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正义曰:此章言善人为政之法也。善人,谓君子也。即,就也。戎,兵也。言君子为政教民至于七年,使民知礼义与信,亦可以就兵戎攻战之事也。言七年者,夫子以意言之耳。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马曰:“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攻战,必破败,是谓弃之。”
[疏]“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正义曰:此章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攻战,必致破败,是谓弃之,若弃掷也。
还,则称曰退。以近君为进,还私远君为退朝。此退朝谓罢朝也。
注“马曰:事者,凡行常事”
正义曰:案昭二十五年左传曰:“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杜预曰:“在君为政,在臣为事。”杜意据此文,时冉子仕于季氏,称季氏有政,孔子谓之为事,是在君为政,在臣为事也。何晏以为,仲尼称孝友是亦为政,明其政、事通言,但随事大小异其名耳,故不同郑、杜之说,而取周、马之言,以朝为鲁君之朝,以事为君之凡行常事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王曰:“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几,近也。有近一言可以兴国。”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孔曰:“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则可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孔曰:“言无乐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孔曰:“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丧国。”
[疏]“定公”至“邦乎”
正义曰:此章言为君之道也。“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者,鲁君定公问于孔子,为君之道,有一言善而可以兴其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几,近也。孔子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故云言不可以若是。有近一言可以兴国者,故云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者,此孔子称其近兴国之一言也。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人君知此为君难,此则可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者,定公又问曰:“人君一言不善而致亡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亦言有近一言可以亡国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者,此举近亡国之一言也。言我无乐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者,此孔子又评其理,言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亡国也。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疏]“叶公”至“者来”
正义曰:此章楚叶县公问为政之法于孔子也。子曰:“当施惠于近者,使之喜说,则远者当慕化而来也。”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郑曰:“旧说云:莒父,鲁下邑。”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大事不成。”孔曰:“事不可以速成,而欲其速则不达矣。小利妨大,则大事不成。”
[疏]“子夏”至“不成”
正义曰:此章弟子子夏为鲁下邑莒父之宰,问为政之法于夫子也。“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者,言事有程期,无欲速成,当存大体,无见小利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者,此又言其欲速、见小利害政之意。若事不可以速成者,而欲其速,则其事不达矣。务见小利而行之,则妨大政,故大事不成也。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孔曰:“直躬,直身而行。”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周曰:“有因而盗曰攘。”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疏]“叶公”至“中矣”
正义曰:此章明为直之礼也。“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躬,身也。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者,此所直行之事也。有因而盗曰攘。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而子言于失羊之主,证父之盗。叶公以此子为直行,而夸于孔子也。“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者,孔子言此,以拒叶公也。言吾党之直者,异于此证父之直也,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今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隐,告言父祖者入十恶,则典礼亦尔。而叶公以证父为直者,江熙云:“叶公见圣人之训,动有隐讳,故举直躬,欲以此言毁訾儒教,抗衡中国。夫子答之,辞正而义切,荆蛮之豪丧其夸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包曰:“虽之夷狄无礼义之处,犹不可弃去而不行。”
[疏]“樊迟”至“弃也”
正义曰:此章明仁者之行也。弟子樊迟问仁于孔子。“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者,言凡人居处多放恣,执事则懈惰,与人交则不尽忠。唯仁者居处恭谨,执事敬慎,忠以与人也。此恭敬及忠,虽之适夷狄无礼义之处,亦不可弃而不行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郑曰:“行必果,所欲行必果敢为之。硁硁者,小人之貌也。抑亦其次,言可以为次。”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郑曰:“噫,心不平之声。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
[疏]“子贡”至“算也”
正义曰:此章明士行也。“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者,士,有德之称,故子贡问于孔子曰:“其行如何,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者,此答士之高行也。言行已之道,若有不善,耻而不为。为臣奉命出使,能遭时制宜,不辱君命。有此二行,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者,子贡复问士之为行次此于二者云何。“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者,此孔子复为言其士行之次也。宗族,同宗族属也。善事父母为孝,宗族内亲,见其孝而称之。善事长上为弟,乡党差远,见其弟而称之也。“曰:敢问其次”者,子贡又问更有何行可次于此也。“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者,孔子又为言其次也。若人不能信以行义,而言必执信。行不能相时度宜,所欲行者,必果敢为之。硁硁然者,小人之貌也。言此二行,虽非君子所为,乃硁硁然小人耳。抑,辞也。抑亦其次,言可以为次也。“曰:今之从政者何如”者,子贡复问今之从政之士其行何如也。“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者,噫,心不平之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孔子时见从政者皆无士行,唯小器耳,故心不平之,而曰:“噫!今斗筲小器之人,何足数也!”言不足数,故不述其行。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包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包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
[疏]“子曰”至“为也”
正义曰:此章孔子疾时人不纯一也。“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者,中行,行能得其中者也。言既不得中行之人而与之同处,必也得狂、狷之人可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者,此说狂、狷之行也。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二者俱不得中而性恒一。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曰:“南人,南国之人。”郑曰:“言巫医不能治无恒之人。”善夫!”包曰:“善南人之言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曰:“此易恒卦之辞,言德无常则羞辱承之。”子曰:“不占而已矣。”郑曰:“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
[疏]“子曰”至“已矣”
正义曰:此章疾性行无恒之人也。“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者,南人,南国之人也。巫主接神除邪,医主疗病。南国之人尝有言曰:“人而性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言巫医不能治无恒之人也。“善夫”者,孔子善南人之言有徵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此易恒卦之辞,孔子引之,言德无恒则羞辱承之也。“子曰:不占而已”者,孔子既言易文,又言夫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也。
注“孔曰”至“承之”
正义曰:云“此易恒卦之辞”者,谓此经所言,是易恒卦九三爻辞也。王弼云:“处三阳之中,居下体之上,处上体之下。上不全尊,下不全卑,中不在体,体在乎恒,而分无所定,无恒者也。德行无恒,自相违错,不可致诘,故或承之羞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疏]“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正义曰:此章别君子小人志行不同之事也。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孔曰:“善人善己,恶人恶己,是善善明,恶恶著。”
[疏]“子贡”至“恶之”
正义曰:此章别好恶。“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者,言有一人为一乡之所爱好,此人何如?可谓善人乎?“子曰:未可也”者,言未可为善。或一乡皆恶,此人与之同党,故为众所称,是以未可。“乡人皆恶之,何如”者,此子贡又问夫子,既乡人皆好未可为善,若乡人众共憎恶此人,何如?可谓善人乎?“子曰:未可也”者,言亦未可为善。或一乡皆善,此人独恶,故为众所疾,是以未可。“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者,孔子既皆不可其问,自为说其善人也。言乡之善人善之,恶人恶之,真善人也。
注“孔曰”至“恶著”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孔曰:“不责备于一人,故易事。”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孔曰:“度才而官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疏]“子曰”至“备焉”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小人不同之事也。“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者,言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故易事。不受妄说,故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者,此覆明难说、易事之理,言君子有正德,若人说已不以道而妄说,则不喜说也,是以难说。度人才器而官之,不责备,故易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者,小人反君子故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者,此覆明易说、难事之理,以小人为人说媚,虽不以道而妄说之,亦喜说,故易说也。及其使人也,责备于一人焉,故难事也。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自纵泰,似骄而不骄。小人拘忌,而实自骄矜。
[疏]“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小人礼貌不同之事也。君子自纵泰,似骄而实不骄。小人实自骄矜,而强自拘忌,不能宽泰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王曰:“刚无欲,毅果敢,木质朴,讷迟钝。有斯四者,近于仁。”
[疏]“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正义曰:此章言有此四者之性行,近于仁道也。仁者静,刚无欲亦静,故刚近仁也。仁者必有勇,毅者果敢,故毅近仁也。仁者不尚华饰,木者质朴,故木近仁也。仁者其言也訒,讷者迟钝,故讷近仁也。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马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怡怡,和顺之貌。”
[疏]“子路”至“怡怡”
正义曰:此章问士行也。“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者,问士之行何如也。“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也”者,此答士行也。“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者,此覆明其所施也。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朋友以道义切瑳琢磨,故施于朋友也。怡怡,和顺之貌。兄弟天伦,当相友恭,故怡怡施于兄弟也。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包曰:“既,就也;戎,兵也,言以攻战。”
[疏]“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正义曰:此章言善人为政之法也。善人,谓君子也。即,就也。戎,兵也。言君子为政教民至于七年,使民知礼义与信,亦可以就兵戎攻战之事也。言七年者,夫子以意言之耳。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马曰:“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攻战,必破败,是谓弃之。”
[疏]“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正义曰:此章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攻战,必致破败,是谓弃之,若弃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