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龙颜大悦 (1/2)
笔趣阁 www.bqgbook.com,唐朝贵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着一队队的人马擦肩而过。
曾度似做梦一般。
他一个小小的文吏,莫说是见皇帝,见百官,便是见都督也是奢望。
可今日,真见皇帝了。
他忍不住捏了捏自己的脸,有些疼。
于是,细细咀嚼了天子方才的询问,猛地,想起了什么,是了,天子来此,当真是来巡查新政的吗?
想当初,他本是安宜县的小吏,做了这么多年的吏,哪一个不是人精,其实他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不过是仗着官面上的身份,成日在乡下催收钱粮,偶尔得一些商户的小贿赂罢了。至于他们的上官,官吏有别,自然是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对下,他得凶神恶煞,可见着了官,那官长则将他们视为奴仆一般,一旦无法完成交代的事,动辄就要杖打,正因如此,若是不晓得油滑,是根本无法吃公门这口饭的。
此后都督府挂牌,而后调动开始,他直接被调来这高邮县。
起初的时候,他是极不情愿的,毕竟,自己的家在安宜县呢。
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人都说人离乡贱,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
可上头催促,他不得不来,当然,他也可以选择索性不干,只是,小吏居然开始记入名册,同时开始进行功考,据闻,开始正式根据吏的等级,发放钱粮了,这钱粮可是不少,至少是可以让一家老小勉强体面维持生计的,这一下子,他便舍不得这个吏员的身份了,于是到了高邮县。
他的主要职责,是再民房,民房的司吏,让他负责宋村这一片区域,几乎每日都要下乡,相当于救火队一般,今日可能到这里来,明日可能要去邻村去,不但要了解人口和土地的情况,还要记录,随时进行反馈,事很多,也很杂,他是外乡人,倒和本地没什么牵连,虽也受质疑,可毕竟不是去催粮拉丁,因而各村的百姓对他还算认可,久而久之,熟悉了情况,便也觉得得心应手。
其实这事儿,干的还算心里踏实,反正钱粮是实打实的,一丁点也不亏欠,干的事也干净,甚至能得到不少人的感激。
而真正让他舒服的,并不只是如此,而在于上官。
那破天荒的有人从吏升为主簿官之后,整个高邮县,或者是说整个扬州,风气都大变了。
官吏变得不再分明,直接的后果就是,那从前高高在上的官不再完全对下头的小吏采取漠视甚至鄙视的态度,也不似从前,但凡完成不了催收,于是一声令下,便让人痛打。
这种痛打,不只是肉体上的疼痛,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摧残,几棒子下去,你便觉得自己已不是人了,卑微如蝼蚁,生死都拿捏在别人的手里,于是心里难免会产生诸多不忿的情绪,而这种不忿,却不敢发作,只能憋着,等遇到了小民,便发泄出来。
不少小吏,现在也开始尽力让自己学习更多一些学识,多看看都督府的邸报,想了解一下都督府的动态,都督府的功考司,似乎也会进行摸底,至于到底有没有机会,曾度其实并不清楚,可至少,心里有了那么一点指望。
人有了指望,干劲就足了一些,他希望自己多积攒一些口碑。
现在他很满足这样的状态,虽然这新政也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仍旧还有不少毛病,可……他认为,比从前好,好很多。
毕竟,到了衙里,可以得到些许的尊重,到了村中,人们也对他多有敬重,他会写字,偶尔也给村人们代写一些书信,有时他得带着都督府的一些文告来宣读,人们也总佩服的看他。当然,似这几日一样,他带着牛马来此,帮助村人们收割,这村里的人便高兴坏了,个个对他亲切无比,嘘寒问暖。
小民们是很实在的,接触的久了,大家再不是敌对的关系,又觉得曾度能带来些许的好处,除了偶有些村中泼皮暗中使一些坏之外,其余之人对他都是信服的。当然,那些泼皮也不敢太放肆,毕竟曾度有官衙的身份。
曾度敏锐的感觉到,陛下一来,这扬州的新政,只怕要稳了,如若不然,天子何须亲自来呢。
因而,他远远的看着那浩荡的队伍进村,心里竟有些暖呵呵的,犹如曙光突然绽放一般,其实新政推行至今,许多人心里还是有疑虑的,谁晓得会不会朝令夕改呢。
于是,他呼了一口气,方才他还觉得腿软,走不动道,可此时,脚步却是轻快了,领着两个壮丁,赶着牛马,匆匆而去。
…………
李世民还未入村,因为在村口短暂的驻留,所以村里的人已察觉到了动静。
有人远远看到李世民与那曾度攀谈,随即入了村来,居然有不少人迎了出来。
一个汉子道:“官人是县里的还是都督府的?”
这汉子个头不高,不过说话……竟好似有一些见识一般。
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至少李世民是这样觉得的:“你竟还知道我是都督府的?”
这汉子奇怪的打量李世民,总觉得好像李世民在哪里见过,可具体在哪里,却说不清。
于是他笑道:“县里的官吏,我是见过一些,可见你们排场这样大,十之八九,是都督府的了。”
猛地,李世民想起了什么,而后他满是疑窦的与一旁的杜如晦对视了一眼,他终于知道,眼前这个汉子,为何奇怪了。
对方和此前所见的百姓,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怕官。
不错,这汉子的谈吐,可能并不是文绉绉的,可他见了李世民,这分明就是一副‘官’样,却没有太多的胆怯,而是很努力的和李世民的进行攀谈。
不只如此,若是在其他地方,李世民这样的人若是入村,免不得许多人要回避,或是躲着,个个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的样子。
可在这宋村,李世民等人一进来,竟有许多人都围了上来,虽是一脸好奇,但是并无惧怕。
李世民心里不禁有些宽慰,平日,自己一直自诩自己爱民如子,可是自己的民,见了自己却如豺狼一般,今日……总算见着一群不怕的了。
李世民于是便道:“不错,本官便是都督府的。”
“可是来巡查的吗?不知是巡查什么?”
“巡查?”李世民失笑:“你这村汉,竟还懂巡查?”
这汉子挺着胸道:“如何不懂,我也是知晓都督府的,都督府的文告,我一件没落下,就说这巡查,不是讲的很明白吗?是上月初三还是初四的文告,明明白白的说了,眼下都督府以及各县,最紧要做的便是重振受灾严重的几个村落,除此之外,还要敦促秋收的事宜,要确保在谷子烂在地里之前,将粮都收了,各县官吏,要想办法协助,都督府会委派出巡查官,到各村巡查。”
这汉子说的振振有词,似乎一口咬定了李世民的身份了。
汉子又啧啧称奇道:“想不到,你们巡查的排场这样大。”
王锦等人站在一旁,似乎也有感触,他们显然也察觉到了不同,他们本是打着盘算,非要从这扬州挑出一点毛病,可现在,他们不甚关心了,去过了芦花村之后,再来这宋村,变化太大,这种变化,是一... -->>
看着一队队的人马擦肩而过。
曾度似做梦一般。
他一个小小的文吏,莫说是见皇帝,见百官,便是见都督也是奢望。
可今日,真见皇帝了。
他忍不住捏了捏自己的脸,有些疼。
于是,细细咀嚼了天子方才的询问,猛地,想起了什么,是了,天子来此,当真是来巡查新政的吗?
想当初,他本是安宜县的小吏,做了这么多年的吏,哪一个不是人精,其实他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不过是仗着官面上的身份,成日在乡下催收钱粮,偶尔得一些商户的小贿赂罢了。至于他们的上官,官吏有别,自然是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对下,他得凶神恶煞,可见着了官,那官长则将他们视为奴仆一般,一旦无法完成交代的事,动辄就要杖打,正因如此,若是不晓得油滑,是根本无法吃公门这口饭的。
此后都督府挂牌,而后调动开始,他直接被调来这高邮县。
起初的时候,他是极不情愿的,毕竟,自己的家在安宜县呢。
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人都说人离乡贱,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
可上头催促,他不得不来,当然,他也可以选择索性不干,只是,小吏居然开始记入名册,同时开始进行功考,据闻,开始正式根据吏的等级,发放钱粮了,这钱粮可是不少,至少是可以让一家老小勉强体面维持生计的,这一下子,他便舍不得这个吏员的身份了,于是到了高邮县。
他的主要职责,是再民房,民房的司吏,让他负责宋村这一片区域,几乎每日都要下乡,相当于救火队一般,今日可能到这里来,明日可能要去邻村去,不但要了解人口和土地的情况,还要记录,随时进行反馈,事很多,也很杂,他是外乡人,倒和本地没什么牵连,虽也受质疑,可毕竟不是去催粮拉丁,因而各村的百姓对他还算认可,久而久之,熟悉了情况,便也觉得得心应手。
其实这事儿,干的还算心里踏实,反正钱粮是实打实的,一丁点也不亏欠,干的事也干净,甚至能得到不少人的感激。
而真正让他舒服的,并不只是如此,而在于上官。
那破天荒的有人从吏升为主簿官之后,整个高邮县,或者是说整个扬州,风气都大变了。
官吏变得不再分明,直接的后果就是,那从前高高在上的官不再完全对下头的小吏采取漠视甚至鄙视的态度,也不似从前,但凡完成不了催收,于是一声令下,便让人痛打。
这种痛打,不只是肉体上的疼痛,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摧残,几棒子下去,你便觉得自己已不是人了,卑微如蝼蚁,生死都拿捏在别人的手里,于是心里难免会产生诸多不忿的情绪,而这种不忿,却不敢发作,只能憋着,等遇到了小民,便发泄出来。
不少小吏,现在也开始尽力让自己学习更多一些学识,多看看都督府的邸报,想了解一下都督府的动态,都督府的功考司,似乎也会进行摸底,至于到底有没有机会,曾度其实并不清楚,可至少,心里有了那么一点指望。
人有了指望,干劲就足了一些,他希望自己多积攒一些口碑。
现在他很满足这样的状态,虽然这新政也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仍旧还有不少毛病,可……他认为,比从前好,好很多。
毕竟,到了衙里,可以得到些许的尊重,到了村中,人们也对他多有敬重,他会写字,偶尔也给村人们代写一些书信,有时他得带着都督府的一些文告来宣读,人们也总佩服的看他。当然,似这几日一样,他带着牛马来此,帮助村人们收割,这村里的人便高兴坏了,个个对他亲切无比,嘘寒问暖。
小民们是很实在的,接触的久了,大家再不是敌对的关系,又觉得曾度能带来些许的好处,除了偶有些村中泼皮暗中使一些坏之外,其余之人对他都是信服的。当然,那些泼皮也不敢太放肆,毕竟曾度有官衙的身份。
曾度敏锐的感觉到,陛下一来,这扬州的新政,只怕要稳了,如若不然,天子何须亲自来呢。
因而,他远远的看着那浩荡的队伍进村,心里竟有些暖呵呵的,犹如曙光突然绽放一般,其实新政推行至今,许多人心里还是有疑虑的,谁晓得会不会朝令夕改呢。
于是,他呼了一口气,方才他还觉得腿软,走不动道,可此时,脚步却是轻快了,领着两个壮丁,赶着牛马,匆匆而去。
…………
李世民还未入村,因为在村口短暂的驻留,所以村里的人已察觉到了动静。
有人远远看到李世民与那曾度攀谈,随即入了村来,居然有不少人迎了出来。
一个汉子道:“官人是县里的还是都督府的?”
这汉子个头不高,不过说话……竟好似有一些见识一般。
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至少李世民是这样觉得的:“你竟还知道我是都督府的?”
这汉子奇怪的打量李世民,总觉得好像李世民在哪里见过,可具体在哪里,却说不清。
于是他笑道:“县里的官吏,我是见过一些,可见你们排场这样大,十之八九,是都督府的了。”
猛地,李世民想起了什么,而后他满是疑窦的与一旁的杜如晦对视了一眼,他终于知道,眼前这个汉子,为何奇怪了。
对方和此前所见的百姓,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怕官。
不错,这汉子的谈吐,可能并不是文绉绉的,可他见了李世民,这分明就是一副‘官’样,却没有太多的胆怯,而是很努力的和李世民的进行攀谈。
不只如此,若是在其他地方,李世民这样的人若是入村,免不得许多人要回避,或是躲着,个个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的样子。
可在这宋村,李世民等人一进来,竟有许多人都围了上来,虽是一脸好奇,但是并无惧怕。
李世民心里不禁有些宽慰,平日,自己一直自诩自己爱民如子,可是自己的民,见了自己却如豺狼一般,今日……总算见着一群不怕的了。
李世民于是便道:“不错,本官便是都督府的。”
“可是来巡查的吗?不知是巡查什么?”
“巡查?”李世民失笑:“你这村汉,竟还懂巡查?”
这汉子挺着胸道:“如何不懂,我也是知晓都督府的,都督府的文告,我一件没落下,就说这巡查,不是讲的很明白吗?是上月初三还是初四的文告,明明白白的说了,眼下都督府以及各县,最紧要做的便是重振受灾严重的几个村落,除此之外,还要敦促秋收的事宜,要确保在谷子烂在地里之前,将粮都收了,各县官吏,要想办法协助,都督府会委派出巡查官,到各村巡查。”
这汉子说的振振有词,似乎一口咬定了李世民的身份了。
汉子又啧啧称奇道:“想不到,你们巡查的排场这样大。”
王锦等人站在一旁,似乎也有感触,他们显然也察觉到了不同,他们本是打着盘算,非要从这扬州挑出一点毛病,可现在,他们不甚关心了,去过了芦花村之后,再来这宋村,变化太大,这种变化,是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