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许昌的是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他把曹丕接进城里,在入城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向坚固的许昌城南门竟然无故崩塌了,曹丕想到了几年前父亲在洛阳也遇到过同样的事,他觉得这是极为严重的事件,是一个凶兆,心里不安,决定不进城了。正值壮年的曹丕竟然因此有了心事,并且突然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了,于是回到了洛阳,从此一病不起。
4月,曹丕接到报告说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病逝了,这让他十分悲痛,他与夏侯尚最为要好,情同手足。5月,曹丕正式下诏册立曹叡为太子。5月16日,曹丕把曹真、陈群、司马懿叫到病床前,又把曹叡叫来,指着曹叡对大家说:“众位,请看清我的这个儿子,我死后由他继位,望众爱卿尽心辅佐!”
曹丕又对曹叡说:“有人如果在你面前对他们挑拨离间,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完了,还专门对后宫的事做了交代,命令后宫妃嫔中淑媛、昭仪以下的都遣送回家。就在这一天,魏文帝曹丕驾崩,享年40岁。
曹丕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在位不到七年,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倒不是个无能之辈,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刻意培养,很小就能吟诗、骑马,又到军中锻炼,善剑术,也算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曹丕缺乏建树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生性偏狭,容易情绪化,爱憎过于分明,报恩报怨一目了然,没有其父的胸怀和气魄。
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他死得实在太早了,按照他父亲的天命,他至少还能再干20多年,如果是那样,后面的历史该如何书写就不好预料了。
但曹丕还是走了,走的时候一定带着深深的遗憾。曹丕走了,也扔下了一大堆未竟的事业和未了的心愿,他这一走,曹魏的事业该何去何从呢?
曹丕驾崩的地方是嘉福殿,下葬之前灵柩临时停放在崇华殿。
嘉福殿里的那一幕其实就是托孤,曹真、陈群和司马懿是曹丕临终前指定的托孤大臣。托孤,可以托给一个人,也可以同时托给几个人,或者像刘备那样给两个人托孤,但有正副之分。其实形式不重要,因为各有利弊。托付给一人容易形成权臣,造成主弱臣强;同时托给几个人又不容易形成核心,削弱了权力,也容易引发托孤大臣间的内斗。曹丕把曹叡现场托付给了三位重臣,但一般认为此次受托的大臣还有一位,那就是曹休,他当时身在扬州,一时间赶不来。
黄初七年(226年)5月,曹叡在洛阳继皇帝位,时年23岁。曹叡即后世所称魏明帝,为方便起见以下直接以魏明帝相称。新皇帝下诏,本年仍用黄初的年号,次年改年号为太和。
曹叡被立为太子其实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朝臣们对他居然并不熟悉,史书上说他一向深居宫中,不问政治,只专心读书,也不交结朝臣。朝臣们都想一睹新天子的风采,但曹叡仿佛仍沉浸在丧父的巨大悲痛中,一连几天都不召见大家。过了一阵,曹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谈论了整整一天,知道消息的文武百官都在外面等着,因为大家都想知道新天子是什么样的人。刘晔从宫里出来,众人纷纷前来询问,刘晔对大家说:“当今天子可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比,只是气场稍微弱一些。”
曹叡是个有天赋的人,见解、才能都没有问题,在个人经历方面与汉武帝还真的有些相仿,只是汉武帝一直有生母陪伴而曹叡没有。长年读书思考让这个年轻人具备了丰富的学识,但在危如累卵的深宫中,他又不得不谨小慎微地事奉在父亲和养母跟前,让他做事更加严谨和沉稳,懂得如何忍耐,但也因此少了君王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自信。
按理说新帝继位后要马上着手新的人事布局,但曹叡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动作。改元之后是大赦,这都是旧例,同时还下诏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太后。
这些,也都没有什么可说的。
紧接着曹叡提出尊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甄宓葬于邺县,曹叡特派司空王朗持节奉册前去致祭,用的是太牢之礼,又另外修建了专门用于祭祀的神庙。
有一部史书记载,甄宓死后曹丕先让李夫人带过曹叡一段时间,李夫人后来偷偷告诉曹叡,他的母亲是被诬陷致死的,下葬时没有大敛,披散着头发盖着脸,曹叡听了十分悲伤。还有一部史书说,甄宓下葬时不仅披发遮脸,而且嘴里还被人填满了谷糠,状况非常凄惨。曹叡知道这些后心里很难平静,继位后多次向郭太后询问母亲的死状,郭太后被逼无奈,对他说:“那些都是先帝的诏令,你为什么要来责问我?你作为人子,怎能向死去的父亲追仇?又怎么能为前母而枉杀后母呢?”
但是,曹叡的心结仍然难解。
许昌的是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他把曹丕接进城里,在入城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向坚固的许昌城南门竟然无故崩塌了,曹丕想到了几年前父亲在洛阳也遇到过同样的事,他觉得这是极为严重的事件,是一个凶兆,心里不安,决定不进城了。正值壮年的曹丕竟然因此有了心事,并且突然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了,于是回到了洛阳,从此一病不起。
4月,曹丕接到报告说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病逝了,这让他十分悲痛,他与夏侯尚最为要好,情同手足。5月,曹丕正式下诏册立曹叡为太子。5月16日,曹丕把曹真、陈群、司马懿叫到病床前,又把曹叡叫来,指着曹叡对大家说:“众位,请看清我的这个儿子,我死后由他继位,望众爱卿尽心辅佐!”
曹丕又对曹叡说:“有人如果在你面前对他们挑拨离间,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完了,还专门对后宫的事做了交代,命令后宫妃嫔中淑媛、昭仪以下的都遣送回家。就在这一天,魏文帝曹丕驾崩,享年40岁。
曹丕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在位不到七年,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倒不是个无能之辈,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刻意培养,很小就能吟诗、骑马,又到军中锻炼,善剑术,也算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曹丕缺乏建树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生性偏狭,容易情绪化,爱憎过于分明,报恩报怨一目了然,没有其父的胸怀和气魄。
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他死得实在太早了,按照他父亲的天命,他至少还能再干20多年,如果是那样,后面的历史该如何书写就不好预料了。
但曹丕还是走了,走的时候一定带着深深的遗憾。曹丕走了,也扔下了一大堆未竟的事业和未了的心愿,他这一走,曹魏的事业该何去何从呢?
曹丕驾崩的地方是嘉福殿,下葬之前灵柩临时停放在崇华殿。
嘉福殿里的那一幕其实就是托孤,曹真、陈群和司马懿是曹丕临终前指定的托孤大臣。托孤,可以托给一个人,也可以同时托给几个人,或者像刘备那样给两个人托孤,但有正副之分。其实形式不重要,因为各有利弊。托付给一人容易形成权臣,造成主弱臣强;同时托给几个人又不容易形成核心,削弱了权力,也容易引发托孤大臣间的内斗。曹丕把曹叡现场托付给了三位重臣,但一般认为此次受托的大臣还有一位,那就是曹休,他当时身在扬州,一时间赶不来。
黄初七年(226年)5月,曹叡在洛阳继皇帝位,时年23岁。曹叡即后世所称魏明帝,为方便起见以下直接以魏明帝相称。新皇帝下诏,本年仍用黄初的年号,次年改年号为太和。
曹叡被立为太子其实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朝臣们对他居然并不熟悉,史书上说他一向深居宫中,不问政治,只专心读书,也不交结朝臣。朝臣们都想一睹新天子的风采,但曹叡仿佛仍沉浸在丧父的巨大悲痛中,一连几天都不召见大家。过了一阵,曹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谈论了整整一天,知道消息的文武百官都在外面等着,因为大家都想知道新天子是什么样的人。刘晔从宫里出来,众人纷纷前来询问,刘晔对大家说:“当今天子可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比,只是气场稍微弱一些。”
曹叡是个有天赋的人,见解、才能都没有问题,在个人经历方面与汉武帝还真的有些相仿,只是汉武帝一直有生母陪伴而曹叡没有。长年读书思考让这个年轻人具备了丰富的学识,但在危如累卵的深宫中,他又不得不谨小慎微地事奉在父亲和养母跟前,让他做事更加严谨和沉稳,懂得如何忍耐,但也因此少了君王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自信。
按理说新帝继位后要马上着手新的人事布局,但曹叡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动作。改元之后是大赦,这都是旧例,同时还下诏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太后。
这些,也都没有什么可说的。
紧接着曹叡提出尊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甄宓葬于邺县,曹叡特派司空王朗持节奉册前去致祭,用的是太牢之礼,又另外修建了专门用于祭祀的神庙。
有一部史书记载,甄宓死后曹丕先让李夫人带过曹叡一段时间,李夫人后来偷偷告诉曹叡,他的母亲是被诬陷致死的,下葬时没有大敛,披散着头发盖着脸,曹叡听了十分悲伤。还有一部史书说,甄宓下葬时不仅披发遮脸,而且嘴里还被人填满了谷糠,状况非常凄惨。曹叡知道这些后心里很难平静,继位后多次向郭太后询问母亲的死状,郭太后被逼无奈,对他说:“那些都是先帝的诏令,你为什么要来责问我?你作为人子,怎能向死去的父亲追仇?又怎么能为前母而枉杀后母呢?”
但是,曹叡的心结仍然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