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刺刀193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百十章 血战四平 (上)
和平已经死去。
国共两党终于大打出手。
这是战后中国最大的悲哀。
有的人想竭力避免这样惨剧的发生,有的人却竭力想要看到这样的战争。
是对是错,也许只有留给后人去评价了。
但战争显然并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进行。
先是以二十万大军保卫中国中原军队六万人,结果却被他们成功跳出重围。
接着刘峙所部赵锡田的第三师战线突前,被渡过黄河的刘邓大军包围,全军覆没,赵锡田本人也成为俘虏。
抗战战争爆发后,赵锡田之第三师隶属于第三战区,在郑永的指挥下,参与多次大型战役,能攻善守,是为第三战区虎将。此后参加远征军也是屡立战功。
抗战胜利,任由由第十军改编的整编第三师中将师长,时年仅三十八岁,年轻有为。
但就是这样一员骁将,现在在刘峙的指挥下却一败涂地。
消息传出,全军震动。
时下野之国民政府第一名将郑永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面对记者采访,许久沉默不语,次后才说了十六个字:
“刘峙无能,丧师辱国;不杀刘峙,军心难平!”
赵锡田也是郑永的老部下了,郑永非常了解这个人,用好了所向披靡,可就是这么一个猛将却生生的葬送在了刘峙手里。
次后,赵锡田的夫人许文丽向南京国防部哭诉,指责刘峙见死不救,南京各界为之震惊无不对她表示同情,蒋介石愤怒之余,将刘峙等高级将领全部革职。
在面对各报社记者的时候,赵夫人对记者说道:
“赵将军自投身军队开始,从未遭受如此奇耻大辱。昔日全国抗战,倭寇军队装备精良,如一武装到牙齿之恶狼,其时中国军队无论哪方面于倭寇相比,皆远远处于下风,但赵将军于郑总指挥指挥之下未曾一败。
今抗战胜利未及几许,国军则装备精良,共军亦如当初国军,装备训练皆在下风,然胜负之局却再次颠倒,责任究竟在谁身上?如此战换由郑总指挥指挥?胜负又会如何?放一赫赫战功名将不用,却用一猪指挥,国民政府前景何在?”
赵夫人的话一出,很快引起轩然大波,而一直处于隐退状态的郑永,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开始有了一种声音,强烈呼吁郑永重新执掌军队,以武力争取和平,以武力把中国方面重新拉到谈判桌上。
可惜,这样的声音始终都没有被政府采纳。
与军事冲突同时发生的,则是国共在南京的政治较量。此时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政府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双方的分歧主要有两个。
改组政府问题:中共坚持要求在国民政府委员会的40个名额中,与民盟一起合占计14个名额,以行使三分之一否决权。但国府只同意给12个,后国府让步,同意第13个由中共推荐一无党派人士,并经国府同意产生。但中共不同意,坚持要求占14个。
东北问题:因东北战斗激烈,双方围绕东北政权问题和东北军队驻地问题争执不下,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记者会,谴责制宪国大召开,宣布自己将返回延安因国府坚持11月中召开制宪国民大会,而周恩来称:
“国民大会一旦召开,他就回延安”。
因此国民大会前中共能否提交名单已经成了问题关键。在马歇尔拒绝调停的情景下,第三方面民主党派梁漱溟,蒋匀田,左舜生,莫德惠等出面调停。10月26日,第三方面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分送中共梅园新村、马歇尔使馆和国府。
但周恩来看到后大哭, 说第三方面出卖了他,故第三方面不得不撤回该方案。11月11日第三方面接到国府通知,国大代表报... -->>
第七百十章 血战四平 (上)
和平已经死去。
国共两党终于大打出手。
这是战后中国最大的悲哀。
有的人想竭力避免这样惨剧的发生,有的人却竭力想要看到这样的战争。
是对是错,也许只有留给后人去评价了。
但战争显然并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进行。
先是以二十万大军保卫中国中原军队六万人,结果却被他们成功跳出重围。
接着刘峙所部赵锡田的第三师战线突前,被渡过黄河的刘邓大军包围,全军覆没,赵锡田本人也成为俘虏。
抗战战争爆发后,赵锡田之第三师隶属于第三战区,在郑永的指挥下,参与多次大型战役,能攻善守,是为第三战区虎将。此后参加远征军也是屡立战功。
抗战胜利,任由由第十军改编的整编第三师中将师长,时年仅三十八岁,年轻有为。
但就是这样一员骁将,现在在刘峙的指挥下却一败涂地。
消息传出,全军震动。
时下野之国民政府第一名将郑永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面对记者采访,许久沉默不语,次后才说了十六个字:
“刘峙无能,丧师辱国;不杀刘峙,军心难平!”
赵锡田也是郑永的老部下了,郑永非常了解这个人,用好了所向披靡,可就是这么一个猛将却生生的葬送在了刘峙手里。
次后,赵锡田的夫人许文丽向南京国防部哭诉,指责刘峙见死不救,南京各界为之震惊无不对她表示同情,蒋介石愤怒之余,将刘峙等高级将领全部革职。
在面对各报社记者的时候,赵夫人对记者说道:
“赵将军自投身军队开始,从未遭受如此奇耻大辱。昔日全国抗战,倭寇军队装备精良,如一武装到牙齿之恶狼,其时中国军队无论哪方面于倭寇相比,皆远远处于下风,但赵将军于郑总指挥指挥之下未曾一败。
今抗战胜利未及几许,国军则装备精良,共军亦如当初国军,装备训练皆在下风,然胜负之局却再次颠倒,责任究竟在谁身上?如此战换由郑总指挥指挥?胜负又会如何?放一赫赫战功名将不用,却用一猪指挥,国民政府前景何在?”
赵夫人的话一出,很快引起轩然大波,而一直处于隐退状态的郑永,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开始有了一种声音,强烈呼吁郑永重新执掌军队,以武力争取和平,以武力把中国方面重新拉到谈判桌上。
可惜,这样的声音始终都没有被政府采纳。
与军事冲突同时发生的,则是国共在南京的政治较量。此时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政府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双方的分歧主要有两个。
改组政府问题:中共坚持要求在国民政府委员会的40个名额中,与民盟一起合占计14个名额,以行使三分之一否决权。但国府只同意给12个,后国府让步,同意第13个由中共推荐一无党派人士,并经国府同意产生。但中共不同意,坚持要求占14个。
东北问题:因东北战斗激烈,双方围绕东北政权问题和东北军队驻地问题争执不下,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记者会,谴责制宪国大召开,宣布自己将返回延安因国府坚持11月中召开制宪国民大会,而周恩来称:
“国民大会一旦召开,他就回延安”。
因此国民大会前中共能否提交名单已经成了问题关键。在马歇尔拒绝调停的情景下,第三方面民主党派梁漱溟,蒋匀田,左舜生,莫德惠等出面调停。10月26日,第三方面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分送中共梅园新村、马歇尔使馆和国府。
但周恩来看到后大哭, 说第三方面出卖了他,故第三方面不得不撤回该方案。11月11日第三方面接到国府通知,国大代表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