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女兵英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他是从小就对佛学感兴趣,上了大一后听说了有这么一家佛学院,便一个人千里迢迢地找来了。
陈博来的时间比小米短一点,才两年多,但他的藏语已经说得很溜了,而且在佛学上的进步更快。
据说。有几次讲经时,他对佛理上的见解,还得到过上师们的赞赏。
陈博对佛学真的很虔诚。
他常对人说,他不但要在这个学院内修完所有课程,获得噶仁巴(经学士)的称号,还要再申请修学显宗的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这个相当于现代意义上博士学位的宗教学位,是每一个藏传佛教学经僧人的最高目标。
可是。普通人循序渐进地完成噶仁巴的学习过程,一般要十六年。
格西(藏语意为善知识)学位,分了四个等级,拉让巴是最高级,也是最难获得的那一级。
每年全藏的格鲁派学僧,在拉萨大昭寺经过考核获得这一学位的,一般都不超过十人,而且平均年龄都在四十多岁。
数年前,有一名僧人三十三岁就成功晋升了拉让巴,一时被传为佳话。
陈博表示。他希望能打破那名藏族僧人的记录。
他的这个牛吹得就有点太大了。人家可是从小就到寺院当小喇嘛的,而他是十八岁才来的,现在最多还有十三年时间,供他赶超——但是别忘了,那个学位就是在土生土长、深受宗教氛围熏陶的藏族僧人中,都是非常稀少的。
陈博刚来两年。就敢信誓旦旦地一定要拿到格西拉让巴学位,真的让学院的汉藏学员们都很吃惊。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博士”。
陈博对这个外号还挺喜欢的。显然,这位高材生大概是在学校里当学霸当惯了,来到佛学院也这么霸气侧漏。
不过,陈松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比较差了。好在小米和她的前室友,一直以来和陈博的关系还挺不错的,经常帮他洗个东西,还让陈博去她们那里蹭饭,陈博则给她们讲经,就算是互帮互助了。
小米的右邻,有两间小木屋,分别住着藏族兄妹三人。
哥哥多吉,有二十七八岁了,已经来了五六年。他的两个妹妹卓玛和兰泽完全是在他的影响下,才从家乡来到了这里当尼姑。
他们原来的文化底子较弱,在学习藏传佛教的教义经典时,反不如后来的陈博进步大。所以,他们也常常会来找陈博讨论请教。
这三兄妹整天见谁都笑呵呵的,不是藏人常见的那种外向爽朗的笑,而是很温和的笑。
他们的脾气也很温和,哥哥多吉更是个热心人。
蒲英刚到的那天,多吉看到了还主动过来帮她拿行李,并且帮她修理了一下桌椅床铺。
原来他之前是个木匠。小米和陈博家里有什么木工活儿,都会找他帮忙。
在某个晚上,这里下了一场中雨,小米和蒲英的屋子有些漏雨,便请多吉来修屋顶。
说起这木屋顶,真是太简陋了——就是一层三四公分厚的木板上,铺一张防水布,上面再铺上一层泥土。土大约有十公分厚,靠这个来压住木板。为了防止土被风吹走、被雨冲掉,那土里还撒上了从草原采集来的草籽。
蒲英不禁问:“那到了夏天,屋顶上不就成了绿草地吗?应该挺好看的吧?而且还防晒吸热!嘿,这个屋顶种草的主意真好啊!”
小米却唉声叹气起来:“好是好!可我来了两年,这屋顶上面的草,就没好好长起来过!夏天,暴雨冰雹容易把它们冲走打死,冬天下雪更是容易把它们冻死——然后这里还闹老鼠,我这屋顶的木头老被啃掉,所以就老漏雨了。”
啊?怎么会这样?完全和想象的不一样嘛!
蒲英有点失望,还以为能有屋顶花园呢!
没想到这个木屋太简陋了,环境又太恶劣,再浪漫的想法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根本不能实现。
多吉来帮她们修房子的时候,蒲英也跟在旁边帮忙,顺便学了一会儿木工活。
以她的学习能力,很快就干得似模似样了。
由于她的体重轻,最后还是她爬到房顶上,叮叮当当地钉起了木头,多吉反而给她当起了助手。
小米站在下面看得佩服不已,不禁对陈博做了个鬼脸说:“博士!你看看人家小蒲,一个女孩子,瘦瘦小小的,可是多能干啊!能砍柴背水,会烧饭做菜,还能上房顶钉木头!哪像你啊——一个大小伙子了,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
陈博用食指顶了顶鼻梁上的眼镜,从容地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想说,我是伪娘,她是女汉子吗?”
“砰——哎哟!”
蒲英手里拿的木头一下子没拿稳,掉了下去,正打在躲闪不及的多吉的脸上。
“哎呀——对不起啊!手滑了一下!”蒲英忙举起手,歉意地说。
“没事没事!”多吉揉了揉脸,又呵呵地笑起来。
蒲英刚才这么失常,是因为意外听到了陈博和小米说话时蹦出的时尚词语——这实在有点颠覆她对严守戒律的僧人的印象。
后来,她才渐渐知道:陈博、小米这些僧人在这里学习,业余生活也不是她想象的那么清苦和枯燥的。
陈博因为有家中财政支持,经常去小卖部买点饼干、水果什么的就不说了,他还有收音机可以收听各种新闻和娱乐节目。而且这里是有信号的,他还可以用手机上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蒲英在军营的生活,恐怕还比他更脱离社会一些。
小米的业余爱好是绣花。她原来在家只会十字绣,现在到了藏区,就学起藏绣了,在蒲英眼中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至于多吉、卓玛、兰泽,自然是天赋的歌舞技能。他们虽然长得不算俊男美女,但是草原上原生态的牧歌唱起来,也很好听。
所以,蒲英这几天在和邻居们的接触中,已经不知不觉中淡忘了初入佛院沟时的压抑和隔阂。
她几乎觉得自己会因为喜欢周围这些有意思的邻居,而喜欢上这个地方了。
其实,金马佛学院也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恐怖,它只不过是一个挺有个性的“大学”罢了。
当然蒲英不会忘记,自己身上还有特殊任务,自己并不是真的来这里观光,体验另类生活的。
很快,随着藏历四月初八(释迦摩尼佛诞生日)的到来,为期八天的**会也要开始了。
蒲英知道,她有机会见到任务目标了。
ps:
【谢谢潘潘0955的粉红】o(n_n)o~明天吃年夜饭了哦!
/> 他是从小就对佛学感兴趣,上了大一后听说了有这么一家佛学院,便一个人千里迢迢地找来了。
陈博来的时间比小米短一点,才两年多,但他的藏语已经说得很溜了,而且在佛学上的进步更快。
据说。有几次讲经时,他对佛理上的见解,还得到过上师们的赞赏。
陈博对佛学真的很虔诚。
他常对人说,他不但要在这个学院内修完所有课程,获得噶仁巴(经学士)的称号,还要再申请修学显宗的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这个相当于现代意义上博士学位的宗教学位,是每一个藏传佛教学经僧人的最高目标。
可是。普通人循序渐进地完成噶仁巴的学习过程,一般要十六年。
格西(藏语意为善知识)学位,分了四个等级,拉让巴是最高级,也是最难获得的那一级。
每年全藏的格鲁派学僧,在拉萨大昭寺经过考核获得这一学位的,一般都不超过十人,而且平均年龄都在四十多岁。
数年前,有一名僧人三十三岁就成功晋升了拉让巴,一时被传为佳话。
陈博表示。他希望能打破那名藏族僧人的记录。
他的这个牛吹得就有点太大了。人家可是从小就到寺院当小喇嘛的,而他是十八岁才来的,现在最多还有十三年时间,供他赶超——但是别忘了,那个学位就是在土生土长、深受宗教氛围熏陶的藏族僧人中,都是非常稀少的。
陈博刚来两年。就敢信誓旦旦地一定要拿到格西拉让巴学位,真的让学院的汉藏学员们都很吃惊。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博士”。
陈博对这个外号还挺喜欢的。显然,这位高材生大概是在学校里当学霸当惯了,来到佛学院也这么霸气侧漏。
不过,陈松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比较差了。好在小米和她的前室友,一直以来和陈博的关系还挺不错的,经常帮他洗个东西,还让陈博去她们那里蹭饭,陈博则给她们讲经,就算是互帮互助了。
小米的右邻,有两间小木屋,分别住着藏族兄妹三人。
哥哥多吉,有二十七八岁了,已经来了五六年。他的两个妹妹卓玛和兰泽完全是在他的影响下,才从家乡来到了这里当尼姑。
他们原来的文化底子较弱,在学习藏传佛教的教义经典时,反不如后来的陈博进步大。所以,他们也常常会来找陈博讨论请教。
这三兄妹整天见谁都笑呵呵的,不是藏人常见的那种外向爽朗的笑,而是很温和的笑。
他们的脾气也很温和,哥哥多吉更是个热心人。
蒲英刚到的那天,多吉看到了还主动过来帮她拿行李,并且帮她修理了一下桌椅床铺。
原来他之前是个木匠。小米和陈博家里有什么木工活儿,都会找他帮忙。
在某个晚上,这里下了一场中雨,小米和蒲英的屋子有些漏雨,便请多吉来修屋顶。
说起这木屋顶,真是太简陋了——就是一层三四公分厚的木板上,铺一张防水布,上面再铺上一层泥土。土大约有十公分厚,靠这个来压住木板。为了防止土被风吹走、被雨冲掉,那土里还撒上了从草原采集来的草籽。
蒲英不禁问:“那到了夏天,屋顶上不就成了绿草地吗?应该挺好看的吧?而且还防晒吸热!嘿,这个屋顶种草的主意真好啊!”
小米却唉声叹气起来:“好是好!可我来了两年,这屋顶上面的草,就没好好长起来过!夏天,暴雨冰雹容易把它们冲走打死,冬天下雪更是容易把它们冻死——然后这里还闹老鼠,我这屋顶的木头老被啃掉,所以就老漏雨了。”
啊?怎么会这样?完全和想象的不一样嘛!
蒲英有点失望,还以为能有屋顶花园呢!
没想到这个木屋太简陋了,环境又太恶劣,再浪漫的想法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根本不能实现。
多吉来帮她们修房子的时候,蒲英也跟在旁边帮忙,顺便学了一会儿木工活。
以她的学习能力,很快就干得似模似样了。
由于她的体重轻,最后还是她爬到房顶上,叮叮当当地钉起了木头,多吉反而给她当起了助手。
小米站在下面看得佩服不已,不禁对陈博做了个鬼脸说:“博士!你看看人家小蒲,一个女孩子,瘦瘦小小的,可是多能干啊!能砍柴背水,会烧饭做菜,还能上房顶钉木头!哪像你啊——一个大小伙子了,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
陈博用食指顶了顶鼻梁上的眼镜,从容地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想说,我是伪娘,她是女汉子吗?”
“砰——哎哟!”
蒲英手里拿的木头一下子没拿稳,掉了下去,正打在躲闪不及的多吉的脸上。
“哎呀——对不起啊!手滑了一下!”蒲英忙举起手,歉意地说。
“没事没事!”多吉揉了揉脸,又呵呵地笑起来。
蒲英刚才这么失常,是因为意外听到了陈博和小米说话时蹦出的时尚词语——这实在有点颠覆她对严守戒律的僧人的印象。
后来,她才渐渐知道:陈博、小米这些僧人在这里学习,业余生活也不是她想象的那么清苦和枯燥的。
陈博因为有家中财政支持,经常去小卖部买点饼干、水果什么的就不说了,他还有收音机可以收听各种新闻和娱乐节目。而且这里是有信号的,他还可以用手机上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蒲英在军营的生活,恐怕还比他更脱离社会一些。
小米的业余爱好是绣花。她原来在家只会十字绣,现在到了藏区,就学起藏绣了,在蒲英眼中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至于多吉、卓玛、兰泽,自然是天赋的歌舞技能。他们虽然长得不算俊男美女,但是草原上原生态的牧歌唱起来,也很好听。
所以,蒲英这几天在和邻居们的接触中,已经不知不觉中淡忘了初入佛院沟时的压抑和隔阂。
她几乎觉得自己会因为喜欢周围这些有意思的邻居,而喜欢上这个地方了。
其实,金马佛学院也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恐怖,它只不过是一个挺有个性的“大学”罢了。
当然蒲英不会忘记,自己身上还有特殊任务,自己并不是真的来这里观光,体验另类生活的。
很快,随着藏历四月初八(释迦摩尼佛诞生日)的到来,为期八天的**会也要开始了。
蒲英知道,她有机会见到任务目标了。
ps:
【谢谢潘潘0955的粉红】o(n_n)o~明天吃年夜饭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