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马安镇 (1/2)
笔趣阁 www.bqgbook.com,最后一个道士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件案子曾经在浙西北轰动一时,1984年深秋,浙西北的山区早上落叶都会泛着一层白霜,在距离洪村约莫四十公里有一个马安镇。当时的安县号称是浙江的西藏,而这个马安镇恐怕就是安县的西藏了,此处极是不偏僻,交通诸多不便,村民们要赶个集市得双脚走上二十几里地才能见到公路。当然,这是那时候的马安镇,现在的马安镇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了。
马安镇在几十年前曾经就非常有名,在我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会听到的两个传言,一个是大人们恐吓不听话的孩子:再吵就把你丢到马安镇去,还有一则传言就是马安镇的人到某某村来了……
从这两个传言里,大家伙估计就有些明白了,这地方肯定不是有什么好名气,要不然怎么的能吓着熊孩子们呢?根据《安县》的县志记载,原本马安镇是没有人居住的,在上世纪初期,中国曾经爆发过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也就是麻风病,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得了麻风病就往往意味着死亡和传染,因此,由政府出面,把麻风病人统一安放到偏远的地方集中管理,其实也就是隔离。
在那时候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隔离地带,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并不会立刻致人死亡,而且流行性传染性都极强,各地麻风病人的数量都十分惊人,这些病人在隔离区自生死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麻风村”。
谈到麻风村,这个名字是不光是中国独有的,在卡介苗出现之前,全世界对于这种病毒都没有有效的控制办法。几乎全世界的麻风村都是与世隔绝的,跑出村子的麻风病人会被当作凶手击杀,他们被剥夺了社会属性,也同样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简而言之,麻风村就是一个雷区,外人不会进去,里面的人也不会出来。
马安镇的前身就是麻风村,三十年代,有一个欧洲传教士来到了浙西北,兵荒马乱的年月,那个洋人传教士相信他的上帝会眷顾那些可怜的麻风病人,于是他把《圣经》带进了马安镇。在那里,已经失去了希望的麻风病人通过宗教找到了精神的支柱,于是,马安镇也就有了整个浙西北的第一座教堂。
听闻那是一间占地两亩的双层石木结构的建筑,带着北欧风格的斜顶和拱形的彩色玻璃,高大的十字架上经常停留着过往的老鸹,每逢有人死去,那个传教士都会为他吟诵圣洁的诗歌。
根据《县志》的记载,当时的麻风村一共陆续关进去一百三十多人,到了解放后为了统一地名和人口普查,外界才开始第一次跟麻风村有了接触。听人讲,到50年的时候,麻风村只剩下三十多人,这些人或许是有抗体的,或许还在潜伏期,其中包括那位洋人。
因为涉及到外国人,新中国对待老外自然是有自己的政策,不过那位传教士却说,这里一天被隔离他就一天不会离开,他说主不会抛弃自己的信徒,他也不会抛弃这里的村民。听这意思还颇有点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意思,大约也是为这个传教士伟大的国际革命友情所感动,当地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把这个老外的情况给上报,反正那地儿谁也不会去。
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新中国又来了一次麻风病的袭击,人们自然就联想到了那个深处大山里的麻风村,于是政府有一次组织人手进去调查。只不过这一次进去的时候,整个村子已经空无一人,听参与调查的人说,在那间教堂的后方发现了一块墓地,数了数大约有一百多个十字架,估摸着当年那些麻风病人大约是全部都死了。他们也没有找到那个传教士,不知道那个洋人最终是走了,还是也一起病死了,只留下一个偌大的空荡荡的村落和那个孤零零的十字架。
又过了五年,到了六十年代初期,那时候的安县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安县人民医院正在整修,病床严重缺失。而当时最让医院头痛的还是精神病科室,得了这种病的人尤其受不了嘈杂的环境,病人也极容易偷跑出去闹事。在接连发生了几起事故后,医院终于是下决定要单独把精神病科室独立出去,专门找一个地方看管那些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可是,那几十号病人放哪里呢?左思右想,当时就有人提议,那个麻风村已经空置很久了,听说当年那个洋传教士还在那里修建了不少设施,要不索性搬那个地方去过渡一阵子。
这绝对是一... -->>
这件案子曾经在浙西北轰动一时,1984年深秋,浙西北的山区早上落叶都会泛着一层白霜,在距离洪村约莫四十公里有一个马安镇。当时的安县号称是浙江的西藏,而这个马安镇恐怕就是安县的西藏了,此处极是不偏僻,交通诸多不便,村民们要赶个集市得双脚走上二十几里地才能见到公路。当然,这是那时候的马安镇,现在的马安镇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了。
马安镇在几十年前曾经就非常有名,在我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会听到的两个传言,一个是大人们恐吓不听话的孩子:再吵就把你丢到马安镇去,还有一则传言就是马安镇的人到某某村来了……
从这两个传言里,大家伙估计就有些明白了,这地方肯定不是有什么好名气,要不然怎么的能吓着熊孩子们呢?根据《安县》的县志记载,原本马安镇是没有人居住的,在上世纪初期,中国曾经爆发过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也就是麻风病,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得了麻风病就往往意味着死亡和传染,因此,由政府出面,把麻风病人统一安放到偏远的地方集中管理,其实也就是隔离。
在那时候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隔离地带,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并不会立刻致人死亡,而且流行性传染性都极强,各地麻风病人的数量都十分惊人,这些病人在隔离区自生死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麻风村”。
谈到麻风村,这个名字是不光是中国独有的,在卡介苗出现之前,全世界对于这种病毒都没有有效的控制办法。几乎全世界的麻风村都是与世隔绝的,跑出村子的麻风病人会被当作凶手击杀,他们被剥夺了社会属性,也同样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简而言之,麻风村就是一个雷区,外人不会进去,里面的人也不会出来。
马安镇的前身就是麻风村,三十年代,有一个欧洲传教士来到了浙西北,兵荒马乱的年月,那个洋人传教士相信他的上帝会眷顾那些可怜的麻风病人,于是他把《圣经》带进了马安镇。在那里,已经失去了希望的麻风病人通过宗教找到了精神的支柱,于是,马安镇也就有了整个浙西北的第一座教堂。
听闻那是一间占地两亩的双层石木结构的建筑,带着北欧风格的斜顶和拱形的彩色玻璃,高大的十字架上经常停留着过往的老鸹,每逢有人死去,那个传教士都会为他吟诵圣洁的诗歌。
根据《县志》的记载,当时的麻风村一共陆续关进去一百三十多人,到了解放后为了统一地名和人口普查,外界才开始第一次跟麻风村有了接触。听人讲,到50年的时候,麻风村只剩下三十多人,这些人或许是有抗体的,或许还在潜伏期,其中包括那位洋人。
因为涉及到外国人,新中国对待老外自然是有自己的政策,不过那位传教士却说,这里一天被隔离他就一天不会离开,他说主不会抛弃自己的信徒,他也不会抛弃这里的村民。听这意思还颇有点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意思,大约也是为这个传教士伟大的国际革命友情所感动,当地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把这个老外的情况给上报,反正那地儿谁也不会去。
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新中国又来了一次麻风病的袭击,人们自然就联想到了那个深处大山里的麻风村,于是政府有一次组织人手进去调查。只不过这一次进去的时候,整个村子已经空无一人,听参与调查的人说,在那间教堂的后方发现了一块墓地,数了数大约有一百多个十字架,估摸着当年那些麻风病人大约是全部都死了。他们也没有找到那个传教士,不知道那个洋人最终是走了,还是也一起病死了,只留下一个偌大的空荡荡的村落和那个孤零零的十字架。
又过了五年,到了六十年代初期,那时候的安县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安县人民医院正在整修,病床严重缺失。而当时最让医院头痛的还是精神病科室,得了这种病的人尤其受不了嘈杂的环境,病人也极容易偷跑出去闹事。在接连发生了几起事故后,医院终于是下决定要单独把精神病科室独立出去,专门找一个地方看管那些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可是,那几十号病人放哪里呢?左思右想,当时就有人提议,那个麻风村已经空置很久了,听说当年那个洋传教士还在那里修建了不少设施,要不索性搬那个地方去过渡一阵子。
这绝对是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