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诡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关中,右扶风。
美阳。
『族长……』又一个年轻人有些畏畏缩缩的走到了族长的面前。
老者是美阳苏氏的族长。
最近有个事情让他很是头疼,尤其是看到『又』一个年轻人来找他的时候,『你也要去当兵?』
『对,对的……』年轻人连连点头,目光之中带着期盼的神色。
『我记得你家里就只有兄弟两个罢?你父亲腿脚不太方便,你要是去当兵了,你家田亩都要你兄弟来耕作,忙得过来么?』族长问道。
年轻人有些拘谨的说道:『忙,忙得过来……我父亲说了,实在不行就去请个劳役来帮忙……』
因为秦岭劳役营的存在,一些服役时间较长,表现较好,即将满期的劳役,将获得这种短期工作的选择权,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劳役提前接触外界的社会,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这些劳役知道自己出了营地之后应该去哪里赚钱养活自己。
这种方式在后世之中很常见。
这个方式方法,未必全数都是劳役或是罪犯,也比如一些正常的职业,比如大学生,或是迁徙户的社会实践,其实意图是差不多的,让这些人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走向陌生的世界之前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但是在真正实施环节当中,因为种种原因,往往落不到实处。
族长叹了口气。这两天来找他开条子去应征的年轻人已经不下二十个了,再加上被农学社和工学社招走的年轻学徒,他村子里面的青年劳动力已经减少了不下三十人,再这样下去,先不说眼前春耕的问题,后续这些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影响可能还会更多……
如今这当兵的待遇也给得太好了罢!
族长有些郁闷的想着。
竟然还有安家费……
五石粟,也可兑换成为相应的钱。
不仅有安家费,兵饷也是足月发放,可以留着自己用,也可以让骠骑之下的倾银铺托转回家中。若是在战场上获得了功勋,则可以用来爵田,再加上军中吃穿全包,也难怪这些年轻人都要去当兵了。
『当兵要吃苦的,还有性命危险,你可是要想好了……』老族长提醒道。
年轻人显然不是非常明白死亡的含义,或是知道了但是并不太在乎,『没事,真要是真那啥了……抚恤金都给俺爹,给俺兄弟娶媳妇……』
『行吧,我给你开个条子……』族长有些无奈的说道,摇了摇头。他虽然不是很愿意年轻人都去当兵,但是如今来说,这也确实是一条好路子,他也没有理由去拦阻这些年轻人去追逐他们的梦想。
……(o?▽?)o……
斐潜当下,正在位于右扶风的农学社之中。
原本这里只是作为枣祗的试验田基地,但是后来越扩越大,占地越来越多,再往后连农学士的培训都放在了这里,也就成为了一个集学术科研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新兴小乡镇。
在斐潜和曹操达成了停战协议之后,斐潜就清醒的认识到,双方的这样一个短暂和平建设时间,并不会维持多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短暂的和平约定,将越来越不稳定,随着山东山西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冲突自然越来越多。
这种政治上的不可调和的分歧和冲突,最终必然是导向战争。
无论是山东还是山西,都在积蓄着力量,然后在某个时刻,将会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是解决产生问题的人,毕竟这是华夏的优良传统,从上古炎黄暴揍蛮尤开始,解决分歧的手段就包括但是不限于肉体上消灭对手。
即便是不去理会山东山西之间的矛盾,从长期来看,无论是什么政治体系,什么封建王朝,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否则周边的『好邻居』就会兴高采烈的到华夏来零元购。
要支撑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就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对于斐潜这里为什么能用较少的土地,较少的人力却能供养出更多的兵卒,以及进行更多的商业活动,山东之人多数都以为是斐潜在商业上带来的经济利益,但是实际上,很多山东人都被斐潜给骗了……
很多山东人都以为斐潜是重商主义,实际上斐潜骨子里面依旧是重农主义,只不过是从简单的重农主义,进化到了强调科学技术的重农主义罢了。
每年的春天,斐潜都会来找枣祗,在枣祗的陪同之下查看着农业上面的相关改良和发展,并且一同研讨下一步的农业的方向。
大汉的农业和后世相比,是非常粗糙的。
这一点,斐潜很清楚,但是对于斐潜来说,他知道现代农业和大汉农业之间的差距很大,同时让斐潜说出这其中差距的决定因素也不难,无非就是农药、化肥、良种、水利、转基因、土壤化学等等而已……
没错,而已。
但是想要改变这些『而已』,却不简单。
在大汉当下,很多后世农业上面的东西都是无法复制的。
无他,条件太差了。
在汉代能够算得上是『即刻』提升粮食产量的方式只有两个,一个是农田水利,另外一个就是推广良种。基础的有机肥料只能是辅助,因为肥料的标准不能统一,各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肥料还不是一个决定性非常重大的因素。至于后世那些什么通用性的磷肥氮肥之类肥料,更是想都不要想,大汉当下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斐潜也很庆幸自己拐骗了一个枣祗来作为农业上面的助手,使得斐潜那些零星的农业知识可以通过枣祗进行本土化。
斐潜是在后世社会大分工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在社会化大分工的体系之下,斐潜的农业知识,甚至是其他方面的知识,其实都未免有些片面化且不连续的。
后世的斐潜要种几颗菜,只需要去买种子来种就是了,顶多了解一下如何辨别种子的好坏,以及种植的注意事项就是了,其余的部分,比如种子是怎样产生的,又是要多少道的工序什么的,斐潜并不需要知道,也没有必要去知道。可是在汉代,如果没有枣祗等人的协助,斐潜就无法将他知晓的这些东西,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如果将大汉原本的农业体系看是一根普通的铁链条,那么斐潜的后世知识就是一颗颗的金珠子,可问题是斐潜的金珠子都是单独的,和原本大汉的农业体系格格不入。
而在中间作为桥梁,进行转化的人,就是枣祗。
枣祗提供了斐潜在军事上的底气,而另外给斐潜的骠骑宝座之下也垫上些基石的,则是南匈奴人。
其实汉武帝在当年就已经摸到了一点封建王朝的巅峰形态,但是很遗憾的是汉武帝并没有坚持探索,也没有将其固化,对其中产生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解决,于是很快的四条腿变成了两条腿,再后面封建王朝甚至连腿都给砍了,死死的钉在庄园之中,用户籍和严苛的律法,使得基层百姓永远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从生到死,一代又是一代。
南匈奴人虽然也有匈奴两个字,但是他们和大汉早期遇到的那些匈奴人已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列了,更喜欢稳定生活的南匈奴人选择了亲近汉人,而汉人原本给与这些南匈奴人的态度并不好,一方面不让这些南匈奴人有更多融入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又试图压制和欺负这些人,雇佣了还不给钱粮……
>
关中,右扶风。
美阳。
『族长……』又一个年轻人有些畏畏缩缩的走到了族长的面前。
老者是美阳苏氏的族长。
最近有个事情让他很是头疼,尤其是看到『又』一个年轻人来找他的时候,『你也要去当兵?』
『对,对的……』年轻人连连点头,目光之中带着期盼的神色。
『我记得你家里就只有兄弟两个罢?你父亲腿脚不太方便,你要是去当兵了,你家田亩都要你兄弟来耕作,忙得过来么?』族长问道。
年轻人有些拘谨的说道:『忙,忙得过来……我父亲说了,实在不行就去请个劳役来帮忙……』
因为秦岭劳役营的存在,一些服役时间较长,表现较好,即将满期的劳役,将获得这种短期工作的选择权,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劳役提前接触外界的社会,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这些劳役知道自己出了营地之后应该去哪里赚钱养活自己。
这种方式在后世之中很常见。
这个方式方法,未必全数都是劳役或是罪犯,也比如一些正常的职业,比如大学生,或是迁徙户的社会实践,其实意图是差不多的,让这些人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走向陌生的世界之前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但是在真正实施环节当中,因为种种原因,往往落不到实处。
族长叹了口气。这两天来找他开条子去应征的年轻人已经不下二十个了,再加上被农学社和工学社招走的年轻学徒,他村子里面的青年劳动力已经减少了不下三十人,再这样下去,先不说眼前春耕的问题,后续这些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影响可能还会更多……
如今这当兵的待遇也给得太好了罢!
族长有些郁闷的想着。
竟然还有安家费……
五石粟,也可兑换成为相应的钱。
不仅有安家费,兵饷也是足月发放,可以留着自己用,也可以让骠骑之下的倾银铺托转回家中。若是在战场上获得了功勋,则可以用来爵田,再加上军中吃穿全包,也难怪这些年轻人都要去当兵了。
『当兵要吃苦的,还有性命危险,你可是要想好了……』老族长提醒道。
年轻人显然不是非常明白死亡的含义,或是知道了但是并不太在乎,『没事,真要是真那啥了……抚恤金都给俺爹,给俺兄弟娶媳妇……』
『行吧,我给你开个条子……』族长有些无奈的说道,摇了摇头。他虽然不是很愿意年轻人都去当兵,但是如今来说,这也确实是一条好路子,他也没有理由去拦阻这些年轻人去追逐他们的梦想。
……(o?▽?)o……
斐潜当下,正在位于右扶风的农学社之中。
原本这里只是作为枣祗的试验田基地,但是后来越扩越大,占地越来越多,再往后连农学士的培训都放在了这里,也就成为了一个集学术科研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新兴小乡镇。
在斐潜和曹操达成了停战协议之后,斐潜就清醒的认识到,双方的这样一个短暂和平建设时间,并不会维持多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短暂的和平约定,将越来越不稳定,随着山东山西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冲突自然越来越多。
这种政治上的不可调和的分歧和冲突,最终必然是导向战争。
无论是山东还是山西,都在积蓄着力量,然后在某个时刻,将会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是解决产生问题的人,毕竟这是华夏的优良传统,从上古炎黄暴揍蛮尤开始,解决分歧的手段就包括但是不限于肉体上消灭对手。
即便是不去理会山东山西之间的矛盾,从长期来看,无论是什么政治体系,什么封建王朝,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否则周边的『好邻居』就会兴高采烈的到华夏来零元购。
要支撑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就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对于斐潜这里为什么能用较少的土地,较少的人力却能供养出更多的兵卒,以及进行更多的商业活动,山东之人多数都以为是斐潜在商业上带来的经济利益,但是实际上,很多山东人都被斐潜给骗了……
很多山东人都以为斐潜是重商主义,实际上斐潜骨子里面依旧是重农主义,只不过是从简单的重农主义,进化到了强调科学技术的重农主义罢了。
每年的春天,斐潜都会来找枣祗,在枣祗的陪同之下查看着农业上面的相关改良和发展,并且一同研讨下一步的农业的方向。
大汉的农业和后世相比,是非常粗糙的。
这一点,斐潜很清楚,但是对于斐潜来说,他知道现代农业和大汉农业之间的差距很大,同时让斐潜说出这其中差距的决定因素也不难,无非就是农药、化肥、良种、水利、转基因、土壤化学等等而已……
没错,而已。
但是想要改变这些『而已』,却不简单。
在大汉当下,很多后世农业上面的东西都是无法复制的。
无他,条件太差了。
在汉代能够算得上是『即刻』提升粮食产量的方式只有两个,一个是农田水利,另外一个就是推广良种。基础的有机肥料只能是辅助,因为肥料的标准不能统一,各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肥料还不是一个决定性非常重大的因素。至于后世那些什么通用性的磷肥氮肥之类肥料,更是想都不要想,大汉当下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斐潜也很庆幸自己拐骗了一个枣祗来作为农业上面的助手,使得斐潜那些零星的农业知识可以通过枣祗进行本土化。
斐潜是在后世社会大分工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在社会化大分工的体系之下,斐潜的农业知识,甚至是其他方面的知识,其实都未免有些片面化且不连续的。
后世的斐潜要种几颗菜,只需要去买种子来种就是了,顶多了解一下如何辨别种子的好坏,以及种植的注意事项就是了,其余的部分,比如种子是怎样产生的,又是要多少道的工序什么的,斐潜并不需要知道,也没有必要去知道。可是在汉代,如果没有枣祗等人的协助,斐潜就无法将他知晓的这些东西,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如果将大汉原本的农业体系看是一根普通的铁链条,那么斐潜的后世知识就是一颗颗的金珠子,可问题是斐潜的金珠子都是单独的,和原本大汉的农业体系格格不入。
而在中间作为桥梁,进行转化的人,就是枣祗。
枣祗提供了斐潜在军事上的底气,而另外给斐潜的骠骑宝座之下也垫上些基石的,则是南匈奴人。
其实汉武帝在当年就已经摸到了一点封建王朝的巅峰形态,但是很遗憾的是汉武帝并没有坚持探索,也没有将其固化,对其中产生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解决,于是很快的四条腿变成了两条腿,再后面封建王朝甚至连腿都给砍了,死死的钉在庄园之中,用户籍和严苛的律法,使得基层百姓永远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从生到死,一代又是一代。
南匈奴人虽然也有匈奴两个字,但是他们和大汉早期遇到的那些匈奴人已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列了,更喜欢稳定生活的南匈奴人选择了亲近汉人,而汉人原本给与这些南匈奴人的态度并不好,一方面不让这些南匈奴人有更多融入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又试图压制和欺负这些人,雇佣了还不给钱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