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诡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兴七年,七月。
长安。
城南驿站。
长安驿站有三个,除了北面之外,东西南皆有,而城南驿站更多的是处理各地的信件,公文等物,有些更贴近于后世的邮局。
长安是个大城市,不仅是本城之内居民众多,陵邑之内也有很多的民众,这些民众当然也有和远方的亲戚朋友联系的需求,所以每天送出去和送进来的书信竹简木牍等等都是极多。
目前来说。这些写信的『民众』,依旧还是士族子弟居多。
虽然说斐潜已经开发出了价格较低,质量较好的纸张,但是这两个『较』,都仅仅是和之前的纸张相对而言的,对于大多数的百姓,即便是对于士族子弟来说,竹简和木牍依旧是简便的,可以随处取用,甚至不用花钱的『免费』文字载体,所以依旧有大量的人在使用。
因为封建王朝之中,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文盲,所以即便是想要寄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找会写信的书生,先花一笔钱,然后还要找到对路的人或是机构,同时因为百姓的文盲,所以官方也很少说为百姓去偏远地区开设什么专门寄信的场所。驿站什么的机构,要在城市,甚至是较大规模的城市之中才有。
想要寄信,要先花钱让人写信,再花钱托人从乡野捎带到城市里面,再花钱从某个城市送到某个城市,然后最后花一笔钱让人从驿站送到某个人的家中去,这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支出费用,价格虽说不算太高,但也都不便宜。
一般的商人会愿意携带顺路的信件,大概是几十文钱到几百文不等。
漕运等大规模的队列也会携带信件,收费一般都是百来文。
并且因为封建王朝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不离开家乡的,所以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其实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可能就算是花钱写了信件,也就只能在家里放着,直至信件的文墨晕染,纸张泛黄,也依旧是寄不出去。
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古代,普通的老百姓是几乎不寄信的,真的非常非常的思念某个人的时候,或许就只是站在风中,喃喃的说几句话,也就算是将心托付与东风了。
当下长安城南驿站处理的信件,也同样基本都是士族子弟相互之间的书信往来。驿站的驿卒也比较喜欢投递这些士族子弟的信件,因为只要将信送到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跑腿的答谢,少则几文十几文,多则上百,甚至还可能额外再送点酒肉什么的,简直美滋滋。
『李氏的!李氏的信件!茂陵的!』掌管分发信件的小吏捧着一大堆的书信出来了,然后咣的往桌桉上一放,拿起一个,便是叫喊一声。
『哎!给我给我!我刚好要去茂陵!』围在四周的走卒竖着耳朵听着,遇到顺路的便是忙不迭的举手示意,然后上前接过了需要投递的书信。
『韦氏,韦氏的信!有谁要去?欸欸,这你们之前不都是抢着要去送么?』小吏又是拿起了一封书信,叫了半天却没人应,不由得皱眉道,『算了,先放在这里罢……下一封,张氏,城南张氏……』
『啊!城南张氏啊,就我家隔壁!我去,我去!』一名年纪较大的驿卒走了上来,另外两个原本也想要上前的驿卒一看,便是缩了回去。
『老张头,平日里面你不是懒得送这些书信么?』小吏也笑着打趣,『自己登记一下哈!』
老驿卒老张头笑了笑,『那是,我平日腿脚不好,远处也不好和你们年轻人争抢,怕给人家耽误事……不过这张氏就是我家同一个里坊同一条街的,回家也就捎带过去了……上次张氏的人还问我说有没有书信,这有书信了,我不给带过去,那见面了可不就有些不好意思么……』
小吏点头,做了个顺水人情,『那倒是……那下次有城南张氏的信,都交给你得了。』
『那感情好!』老张头笑着,顺手就接过了书信,是一块木牍。
老张头用手指摸了摸木牍的尾部,然后眼眸一动,但是很快就像是没事人一样,顺手就将木牍揣到了怀里。
因为木牍上面的文字都是直接写在木牍上,所以写了一些什么,所有经手人都看得见。因此木牍的信件其实很简单的,但越是简单的东西下面,就可能潜藏着越是不简单的信息。
老张头下了值,揣着木牍回家。一路上和认识的人打着招呼,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异常,直至到了城南张氏的小院的时候,才从脸上露出了些许的严肃来。
老张头叫开了院门,然后拿出了木牍。
木牍被另外一个人接到了手中,然后也是伸手摸了摸木牍的尾部,便是同样的露出了严肃的神色……
旋即木牍根本就没有在城南张氏的小院里面多做停留,从前门进来的便是从后面直接走了,转过几个小巷,便是进了一家商铺的后街角门,然后交到了主事的人手中。
主事的人也摸了摸木牍的尾部,然后拿着木牍进了暗室,按照事先的指导,配置好了溶解鱼胶的热水,便是将木牍往水里浸下去。
鱼胶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用一些特别的方式,就可以熬制出黏性较大的胶水来,甚至可以媲美后世的502,不过这鱼胶粘粘的物品怕水怕热,所以遇到热水就会失去粘性。
因为木牍上面写有文字,所以正常来说,普通人自然就会让木牍远离水,要是打湿了木牍,晕染了文字,那么谁还看得清写的是什么?而且鱼胶这东西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到的,因此有闻司里面的人也就用这种简单的木牍,来传递一些不是很紧急的信息。
木牍粘合之处很快就分开了,露出了里面用蜡封好的真正的信件。
很快,原本的木牍和里面的信件,又很快的被装入了一个新的盒子,然后直接送到了有闻司的后门,由小吏送到了阚泽手中。
阚泽看着手中的情报,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有闻司人手如今渐渐的铺设而开,收罗到的消息自然是越来越多,而且因为庞统离开了长安,一些相关的情报自然是汇集到了阚泽这里,使得阚泽这一段时间以来,都是非常的忙碌,每天从早上到晚上,几乎都是官廨之中度过。
这是西域直尹监张安送来的书信,讲述的就是西域吏治的问题,其中提及了直尹监王参事被逼迫而死的事情……
这就问题大了。
王参事本身这个人并不是多重要,而是这个事情反映出来的问题很重要。
这就像是后世封建王朝派人到地方去调查,结果半路上摔落山崖死了,亦或是坐船的时候船翻了……
就这么巧?
阚泽不相信这个天下有什么纯粹的巧合。
他结合之前上报的一些事情,几乎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直尹监的王参事必定是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情,然后才被人给搞死了。
这件事情往小了说,叫做谋杀,若是往大了说……
那就不好说了。
阚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先叫来了管档桉的老从事,将情报的备档,然后才拿着情报急急往尚书台而去。当然,备档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一份情报要给老从事抄撰一遍,而是将这情报的一些基础信息,比如从什么地方来的,经手人是谁等等记录一下而已,至于情报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记录的,而是要等到情报过时了之后才登记其中的内容。
因为阚泽现在还是挂靠在尚书台之下,所以他先找到了荀攸。
&nbs... -->>
太兴七年,七月。
长安。
城南驿站。
长安驿站有三个,除了北面之外,东西南皆有,而城南驿站更多的是处理各地的信件,公文等物,有些更贴近于后世的邮局。
长安是个大城市,不仅是本城之内居民众多,陵邑之内也有很多的民众,这些民众当然也有和远方的亲戚朋友联系的需求,所以每天送出去和送进来的书信竹简木牍等等都是极多。
目前来说。这些写信的『民众』,依旧还是士族子弟居多。
虽然说斐潜已经开发出了价格较低,质量较好的纸张,但是这两个『较』,都仅仅是和之前的纸张相对而言的,对于大多数的百姓,即便是对于士族子弟来说,竹简和木牍依旧是简便的,可以随处取用,甚至不用花钱的『免费』文字载体,所以依旧有大量的人在使用。
因为封建王朝之中,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文盲,所以即便是想要寄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找会写信的书生,先花一笔钱,然后还要找到对路的人或是机构,同时因为百姓的文盲,所以官方也很少说为百姓去偏远地区开设什么专门寄信的场所。驿站什么的机构,要在城市,甚至是较大规模的城市之中才有。
想要寄信,要先花钱让人写信,再花钱托人从乡野捎带到城市里面,再花钱从某个城市送到某个城市,然后最后花一笔钱让人从驿站送到某个人的家中去,这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支出费用,价格虽说不算太高,但也都不便宜。
一般的商人会愿意携带顺路的信件,大概是几十文钱到几百文不等。
漕运等大规模的队列也会携带信件,收费一般都是百来文。
并且因为封建王朝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不离开家乡的,所以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其实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可能就算是花钱写了信件,也就只能在家里放着,直至信件的文墨晕染,纸张泛黄,也依旧是寄不出去。
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古代,普通的老百姓是几乎不寄信的,真的非常非常的思念某个人的时候,或许就只是站在风中,喃喃的说几句话,也就算是将心托付与东风了。
当下长安城南驿站处理的信件,也同样基本都是士族子弟相互之间的书信往来。驿站的驿卒也比较喜欢投递这些士族子弟的信件,因为只要将信送到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跑腿的答谢,少则几文十几文,多则上百,甚至还可能额外再送点酒肉什么的,简直美滋滋。
『李氏的!李氏的信件!茂陵的!』掌管分发信件的小吏捧着一大堆的书信出来了,然后咣的往桌桉上一放,拿起一个,便是叫喊一声。
『哎!给我给我!我刚好要去茂陵!』围在四周的走卒竖着耳朵听着,遇到顺路的便是忙不迭的举手示意,然后上前接过了需要投递的书信。
『韦氏,韦氏的信!有谁要去?欸欸,这你们之前不都是抢着要去送么?』小吏又是拿起了一封书信,叫了半天却没人应,不由得皱眉道,『算了,先放在这里罢……下一封,张氏,城南张氏……』
『啊!城南张氏啊,就我家隔壁!我去,我去!』一名年纪较大的驿卒走了上来,另外两个原本也想要上前的驿卒一看,便是缩了回去。
『老张头,平日里面你不是懒得送这些书信么?』小吏也笑着打趣,『自己登记一下哈!』
老驿卒老张头笑了笑,『那是,我平日腿脚不好,远处也不好和你们年轻人争抢,怕给人家耽误事……不过这张氏就是我家同一个里坊同一条街的,回家也就捎带过去了……上次张氏的人还问我说有没有书信,这有书信了,我不给带过去,那见面了可不就有些不好意思么……』
小吏点头,做了个顺水人情,『那倒是……那下次有城南张氏的信,都交给你得了。』
『那感情好!』老张头笑着,顺手就接过了书信,是一块木牍。
老张头用手指摸了摸木牍的尾部,然后眼眸一动,但是很快就像是没事人一样,顺手就将木牍揣到了怀里。
因为木牍上面的文字都是直接写在木牍上,所以写了一些什么,所有经手人都看得见。因此木牍的信件其实很简单的,但越是简单的东西下面,就可能潜藏着越是不简单的信息。
老张头下了值,揣着木牍回家。一路上和认识的人打着招呼,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异常,直至到了城南张氏的小院的时候,才从脸上露出了些许的严肃来。
老张头叫开了院门,然后拿出了木牍。
木牍被另外一个人接到了手中,然后也是伸手摸了摸木牍的尾部,便是同样的露出了严肃的神色……
旋即木牍根本就没有在城南张氏的小院里面多做停留,从前门进来的便是从后面直接走了,转过几个小巷,便是进了一家商铺的后街角门,然后交到了主事的人手中。
主事的人也摸了摸木牍的尾部,然后拿着木牍进了暗室,按照事先的指导,配置好了溶解鱼胶的热水,便是将木牍往水里浸下去。
鱼胶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用一些特别的方式,就可以熬制出黏性较大的胶水来,甚至可以媲美后世的502,不过这鱼胶粘粘的物品怕水怕热,所以遇到热水就会失去粘性。
因为木牍上面写有文字,所以正常来说,普通人自然就会让木牍远离水,要是打湿了木牍,晕染了文字,那么谁还看得清写的是什么?而且鱼胶这东西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到的,因此有闻司里面的人也就用这种简单的木牍,来传递一些不是很紧急的信息。
木牍粘合之处很快就分开了,露出了里面用蜡封好的真正的信件。
很快,原本的木牍和里面的信件,又很快的被装入了一个新的盒子,然后直接送到了有闻司的后门,由小吏送到了阚泽手中。
阚泽看着手中的情报,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有闻司人手如今渐渐的铺设而开,收罗到的消息自然是越来越多,而且因为庞统离开了长安,一些相关的情报自然是汇集到了阚泽这里,使得阚泽这一段时间以来,都是非常的忙碌,每天从早上到晚上,几乎都是官廨之中度过。
这是西域直尹监张安送来的书信,讲述的就是西域吏治的问题,其中提及了直尹监王参事被逼迫而死的事情……
这就问题大了。
王参事本身这个人并不是多重要,而是这个事情反映出来的问题很重要。
这就像是后世封建王朝派人到地方去调查,结果半路上摔落山崖死了,亦或是坐船的时候船翻了……
就这么巧?
阚泽不相信这个天下有什么纯粹的巧合。
他结合之前上报的一些事情,几乎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直尹监的王参事必定是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情,然后才被人给搞死了。
这件事情往小了说,叫做谋杀,若是往大了说……
那就不好说了。
阚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先叫来了管档桉的老从事,将情报的备档,然后才拿着情报急急往尚书台而去。当然,备档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一份情报要给老从事抄撰一遍,而是将这情报的一些基础信息,比如从什么地方来的,经手人是谁等等记录一下而已,至于情报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记录的,而是要等到情报过时了之后才登记其中的内容。
因为阚泽现在还是挂靠在尚书台之下,所以他先找到了荀攸。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