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诡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在这个还没有蒸汽机基础的年代,风帆对于一艘船只来说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当三角帆挂上了船只的桅杆之后,风力帆船的科技树基本上就大体上被点出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剩下的便是一些细节上的补充了。
今天风很大。
风大以便于测试,只不过虽说大体上算是南风,但不知道是因为秦岭山体的原因,还是什么其他的因素,导致南风的风向么,则是有些飘忽不定,难以确保具体的方向。
这就给船只的航行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
不过这也更加贴近于实际情况,毕竟在江河湖海上面,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新型的船只是三个桅杆的大船,一个大四角帆,两个大三角帆。
之前马钧修建的楼船,用的是横帆。
这里的横纵不是看帆的横竖,而是看帆和船只的关系。
横帆,多用方形帆,基本上是一种固定帆,顺风的时候扯起来,效果比纵帆要好,逆风的时候放下,靠人力或其他动力行驶,所以逆风比纵帆效果差,而纵帆,多用三角帆,是一种可以来回转动的帆,操作简便,顺风逆风都可以使用,受风向影响小,顺风时不如横帆,但逆风航行能力强。
想要运用纵帆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能灵敏调整船头方向的船舵。而在华夏,船舵很早就被发明了,并且一直保持着世界的领先地位。而西方要到公元12世纪,才有了船舵。
倒不是说汉代就没有纵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纵帆的雏形,在汉代也出现了平衡纵帆,可以将船帆进行转动,使风的压力中心移至桅后,而又距桅杆很近,故帆的转动较省力。但是马钧毕竟不是造船专业的,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仿制楼船的时候不懂得这个平衡纵帆的技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在,这一块短板被补上了。
有了三角帆,纵帆,和船舵之后,基本上来说船只就可以利用各个方向的风了。至于后续比如添加什么小一些的辅助风帆,像是斜桅的小帆,主帆上面的顶帆等等,那就是后续的演变了。
在这里,斐潜之所以不全部采用四角帆或是梯形帆,是因为船只大小的原因。虽然谁都知道船帆多了船只跑得快,但是吹在帆船上部的风,除了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力之外,还会产生向上的升力。升力比较小的时候有利于船只贴着水面快速航行,但是如果风帆太多,船只太小,向上的升力过大,就很容易使得船只倾覆。
因此在船只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三角帆和四角帆结合的方式,能够保证不管是风大风小,顺风逆风,都能够安全的航行。
至于制造更大的船只,还需要再等等。
斐潜现在需要的是在内河环境当中,相对比较安全,适应各种风向,速度更快,转运更加方便的内河船只,而不是出海的大型战船。
在远处的玄武池边上,马钧很是兴奋。
之前斐潜就来检阅过新作的车船,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纵帆,也就是风帆的横杆基本上是不动的,而现在采用了新的风帆之后,船只在航行上面的能力,几乎冠绝当世。
而马钧他自己,也将一举成名。当然功劳的大头还是骠骑将军斐潜,但是能在功劳簿上填下自己的姓名,难道不是一件美事么?
都打起精神来!再检查一遍!马钧朝着船只上的水手和工匠大吼道,若是试航成功,除了骠骑嘉奖之外,我再出钱请诸位好好吃喝一顿!有酒有肉,包子管饱!
哦哦哦
放心吧!
马大匠豪气!
船只上面的水手工匠七嘴八舌的应答着。
若是说对于船只的了解,对于木料的熟悉,十个斐潜可能也比不上一个马钧,但若说是选择研究的方向,亦或是在许多选择当中选取最好的哪一个,可能即便是大汉当下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上斐潜。
这并非是说斐潜比大汉的所有人都聪明,而是斐潜经历过后世的信息爆炸,而斐潜所掌握的那些信息,都是前人经过无数的心血积累,无数的生死试验而留下来的,是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慢慢锤炼出来的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第一次的试航开始了。
先测试速度。
因为并没有非常精妙的计时工具,所以只能是采用参照物的模式。在新式船只旁边有一艘标准人员配备的艨艟,将成为新船的参照标准。
两艘船只都没有悬帆。
艨艟依靠的自然就是划桨,而新船则是靠着轮机。
随着一声令下,红旗招展,两艘船只几乎都同时动了起来。艨艟船只小,启动的速度很快,随着桨手的号子声,整齐划一的木浆使得艨艟飞快的破开了水面,往前猛冲出去,转眼之间就将新船抛开了两个船身的距离。
站在斐潜边上的庞统微微挑了挑眉毛,然后瞄了斐潜一眼,见斐潜安稳如常的样子,便是也揣着袖子继续往下看
新船较大,从静止到运动当然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等巨大的转轮开始旋转起来,翻滚的水花从遮板下泛出雪白色的水花之后,新船的速度就慢慢的加快,然后越来越快,虽然说和艨艟的距离还有一大截,但是其表现出来的速度却让在场观礼的一杆众人都有些吃惊。
玄武池虽然大,但也毕竟距离有限。
新船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追上艨艟,但是展现出来的速度和力量,却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意料。在艨艟抵达玄武池的另一头,开始掉头到了一半的时候,新船也抵达了另一端,开始旋转掉头,整体上来说大概只有艨艟的七成左右,但是这种速度,对于这样较为庞大的船只来说,已经是相当不俗了。
在水面上的战斗,一艘体形接近楼船的大型船只,拥有接近较为灵活的艨艟六七成的速度,只要稍微懂得一些水战的,便是知晓其中的厉害!
尤其是其加速度和转弯的灵活度,让人几乎以为眼前的并非是一艘楼船的改装大型船只,而是中型的斗舰而已
而接下来第二个项目的试验,则是让更多的人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逆风航行试验。
在众人的观念当中,逆风便是只能靠桨,依靠人力而行了,因此当新船像是一个灵活的胖子一样在逆风的情况下,扯起了三角纵帆,然后利用船舵和轮桨,在玄武湖上掀起了一片片的水花的时候,在场的众人忍不住发出了各种抑制不住的感叹!
三角帆相比平衡纵帆四角帆而言,在逆风的情况下要更加的方便,毕竟四角帆面积大,要转动的时候,会因为风量忽大忽小而导致船只的不稳定,而三角帆因为本身帆体的特性,使得在变换船帆的方向的时候,几乎不会对于船只的稳定性有太大的影响,再加上船舵的作用,使得船只就像是一只灵活的水鸟一般,在水面上以左右圆弧的方式前进,航行的速度竟然也不差!
甚至在后半段的行程上,新船停下了轮桨,只是依靠风帆逆风而行,这使得之前当头风不可行的概念彻底粉碎!
一帮观礼的大小官吏,便是纷纷高声赞叹
天佑大汉!此乃水战利器,国之干戈!
有此等之坚船,大汉河川何处不可去之!
古之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今则有谁谓川阔,一舟渡之!
大河滔滔,今有坚船,可为通途矣!
横海楼船兮可破浪,风云而动兮行神洲!
那啥,嗯,骠骑万胜!万胜!
/>
在这个还没有蒸汽机基础的年代,风帆对于一艘船只来说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当三角帆挂上了船只的桅杆之后,风力帆船的科技树基本上就大体上被点出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剩下的便是一些细节上的补充了。
今天风很大。
风大以便于测试,只不过虽说大体上算是南风,但不知道是因为秦岭山体的原因,还是什么其他的因素,导致南风的风向么,则是有些飘忽不定,难以确保具体的方向。
这就给船只的航行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
不过这也更加贴近于实际情况,毕竟在江河湖海上面,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新型的船只是三个桅杆的大船,一个大四角帆,两个大三角帆。
之前马钧修建的楼船,用的是横帆。
这里的横纵不是看帆的横竖,而是看帆和船只的关系。
横帆,多用方形帆,基本上是一种固定帆,顺风的时候扯起来,效果比纵帆要好,逆风的时候放下,靠人力或其他动力行驶,所以逆风比纵帆效果差,而纵帆,多用三角帆,是一种可以来回转动的帆,操作简便,顺风逆风都可以使用,受风向影响小,顺风时不如横帆,但逆风航行能力强。
想要运用纵帆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能灵敏调整船头方向的船舵。而在华夏,船舵很早就被发明了,并且一直保持着世界的领先地位。而西方要到公元12世纪,才有了船舵。
倒不是说汉代就没有纵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纵帆的雏形,在汉代也出现了平衡纵帆,可以将船帆进行转动,使风的压力中心移至桅后,而又距桅杆很近,故帆的转动较省力。但是马钧毕竟不是造船专业的,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仿制楼船的时候不懂得这个平衡纵帆的技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在,这一块短板被补上了。
有了三角帆,纵帆,和船舵之后,基本上来说船只就可以利用各个方向的风了。至于后续比如添加什么小一些的辅助风帆,像是斜桅的小帆,主帆上面的顶帆等等,那就是后续的演变了。
在这里,斐潜之所以不全部采用四角帆或是梯形帆,是因为船只大小的原因。虽然谁都知道船帆多了船只跑得快,但是吹在帆船上部的风,除了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力之外,还会产生向上的升力。升力比较小的时候有利于船只贴着水面快速航行,但是如果风帆太多,船只太小,向上的升力过大,就很容易使得船只倾覆。
因此在船只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三角帆和四角帆结合的方式,能够保证不管是风大风小,顺风逆风,都能够安全的航行。
至于制造更大的船只,还需要再等等。
斐潜现在需要的是在内河环境当中,相对比较安全,适应各种风向,速度更快,转运更加方便的内河船只,而不是出海的大型战船。
在远处的玄武池边上,马钧很是兴奋。
之前斐潜就来检阅过新作的车船,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纵帆,也就是风帆的横杆基本上是不动的,而现在采用了新的风帆之后,船只在航行上面的能力,几乎冠绝当世。
而马钧他自己,也将一举成名。当然功劳的大头还是骠骑将军斐潜,但是能在功劳簿上填下自己的姓名,难道不是一件美事么?
都打起精神来!再检查一遍!马钧朝着船只上的水手和工匠大吼道,若是试航成功,除了骠骑嘉奖之外,我再出钱请诸位好好吃喝一顿!有酒有肉,包子管饱!
哦哦哦
放心吧!
马大匠豪气!
船只上面的水手工匠七嘴八舌的应答着。
若是说对于船只的了解,对于木料的熟悉,十个斐潜可能也比不上一个马钧,但若说是选择研究的方向,亦或是在许多选择当中选取最好的哪一个,可能即便是大汉当下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上斐潜。
这并非是说斐潜比大汉的所有人都聪明,而是斐潜经历过后世的信息爆炸,而斐潜所掌握的那些信息,都是前人经过无数的心血积累,无数的生死试验而留下来的,是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慢慢锤炼出来的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第一次的试航开始了。
先测试速度。
因为并没有非常精妙的计时工具,所以只能是采用参照物的模式。在新式船只旁边有一艘标准人员配备的艨艟,将成为新船的参照标准。
两艘船只都没有悬帆。
艨艟依靠的自然就是划桨,而新船则是靠着轮机。
随着一声令下,红旗招展,两艘船只几乎都同时动了起来。艨艟船只小,启动的速度很快,随着桨手的号子声,整齐划一的木浆使得艨艟飞快的破开了水面,往前猛冲出去,转眼之间就将新船抛开了两个船身的距离。
站在斐潜边上的庞统微微挑了挑眉毛,然后瞄了斐潜一眼,见斐潜安稳如常的样子,便是也揣着袖子继续往下看
新船较大,从静止到运动当然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等巨大的转轮开始旋转起来,翻滚的水花从遮板下泛出雪白色的水花之后,新船的速度就慢慢的加快,然后越来越快,虽然说和艨艟的距离还有一大截,但是其表现出来的速度却让在场观礼的一杆众人都有些吃惊。
玄武池虽然大,但也毕竟距离有限。
新船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追上艨艟,但是展现出来的速度和力量,却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意料。在艨艟抵达玄武池的另一头,开始掉头到了一半的时候,新船也抵达了另一端,开始旋转掉头,整体上来说大概只有艨艟的七成左右,但是这种速度,对于这样较为庞大的船只来说,已经是相当不俗了。
在水面上的战斗,一艘体形接近楼船的大型船只,拥有接近较为灵活的艨艟六七成的速度,只要稍微懂得一些水战的,便是知晓其中的厉害!
尤其是其加速度和转弯的灵活度,让人几乎以为眼前的并非是一艘楼船的改装大型船只,而是中型的斗舰而已
而接下来第二个项目的试验,则是让更多的人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逆风航行试验。
在众人的观念当中,逆风便是只能靠桨,依靠人力而行了,因此当新船像是一个灵活的胖子一样在逆风的情况下,扯起了三角纵帆,然后利用船舵和轮桨,在玄武湖上掀起了一片片的水花的时候,在场的众人忍不住发出了各种抑制不住的感叹!
三角帆相比平衡纵帆四角帆而言,在逆风的情况下要更加的方便,毕竟四角帆面积大,要转动的时候,会因为风量忽大忽小而导致船只的不稳定,而三角帆因为本身帆体的特性,使得在变换船帆的方向的时候,几乎不会对于船只的稳定性有太大的影响,再加上船舵的作用,使得船只就像是一只灵活的水鸟一般,在水面上以左右圆弧的方式前进,航行的速度竟然也不差!
甚至在后半段的行程上,新船停下了轮桨,只是依靠风帆逆风而行,这使得之前当头风不可行的概念彻底粉碎!
一帮观礼的大小官吏,便是纷纷高声赞叹
天佑大汉!此乃水战利器,国之干戈!
有此等之坚船,大汉河川何处不可去之!
古之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今则有谁谓川阔,一舟渡之!
大河滔滔,今有坚船,可为通途矣!
横海楼船兮可破浪,风云而动兮行神洲!
那啥,嗯,骠骑万胜!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