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诡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
这算是第一次司马懿被举荐。
然后司马懿甩脸不去……
等等,如果历史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司马懿那个时候应该是在河内吧?而那个时候的河内太守似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还算是曹操的门生,因为曹操当年还没有迎刘协的时候,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似乎举荐了几个人作为孝廉,然后这其中有一个,就成为了后来河内的太守。
在汉代,举荐制度之中出了很多搞笑的事情。就像是庞统让荆襄蔡氏那个家伙当了官,然后庞统就要背负一定的责任一样,反过来如果是举荐人出了问题,那么被举荐者也同样常常会被牵连背锅,这或许就是司马懿当时不愿意出仕的原因?
现在一方面自然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是司马懿自己考出来的成绩,有辛勤的付出自然多少有些感情,不会轻易的放弃,所以么,勤勤恳恳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样,斐潜现在的关注点并不是在司马懿身上,而是即将要展开的陇右到西域,还有在冀州等等的一系列的战斗上面。
相比较起来,去巡查司马懿马钧贾洪三人,不过就是件小事罢了,仅仅是对于新入职员工的习惯性鼓励而已。毕竟不管是什么企业,对待新员工都是比较宽容的,等到了半年之后才渐渐的增加工作量啊什么的,至于那些已经在企业当中待的时间长了,每个月都紧巴巴要还车贷房贷的,自然是呵呵,呵呵……
大家都懂的。
司马懿这小子还算是安分,但是斐潜没有想到,李儒和贾诩居然将事情搞的这么大!
果然这两个家伙凑到了一起,就唯恐天下不乱么?
不过李儒写来的书信之中么,也说得有几分道理……
李儒说明如果要在西域立足,就不能不面对已经在西域经营了多年的贵霜,然而贵霜和大汉一样,都不可能将所有的兵卒投入在西域之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西域的这些零散小国的威压与制衡,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
打击所有和贵霜关系密切的,拉拢左右摇摆者,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像是会威胁到了河西走廊的蕃人,自然是越早进行打击和清除,就是越好,要不然真的等到和贵霜人爆发了冲突,进行正面抗衡的时候被这些蕃人从侧翼偷袭,就难免落的一个全局败坏的下场。
因此李儒制定了这样的一个计划,明面上是在西域进行举动,实际上是针对侧翼的蕃人,将侧翼威胁解除之后,才掉过头来对于在西域的贵霜人进行围剿。
这种策略,这些理由,自然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斐潜老觉得,在这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原因,就像是当年历史上司马懿死活不肯出仕一样,有一些书面之上根本不会说,也不会讲的原因……
倒不是斐潜怀疑李儒和贾诩,甚至是吕布有什么二心,而是觉得像是李儒还有贾诩这样的家伙,做事情或者是谋划什么的,不太可能只是仅仅关注一个方面,而是会一石二鸟,或者说,一石二鸟才会让他们觉得可以做,一举多得的局面,才是他们的真正的目标,而其他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上司聪明了,下属不好做。
下属太聪明了,上司同样也不好做。
斐潜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当然,这个事情么,自然也可以让荀谌,或者是让庞统来参详一下,不过么,如果这样做省事倒也是省事了,但是同样也会暴露出上位者自己的一些问题,就像是企业之中上司一碰到问题就开会,然后不是听这个人的说词,就是听那个人的说词,有了功劳自然是领导自己有决断力,敢拍板,有了错误么,当然就是下属建议的什么鬼玩意……
所以,斐潜必须先经过自己的思考合推测,然后才听别的人意见,再反过来和自己的思考和推断来进行印证,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抑或是有什么不足,这样才能得到自身能力的成长。
别人说的东西始终是别人说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得来的,才能算是自己的。
而且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斐潜现在还有另外的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答案。
袁绍死了,袁谭和袁尚两个败家子都相互肛起来了,曹老板居然没有什么动静?这是在干什么呢?是在憋大招蓄气呢?
难道说曹老板真的就像是历史上所说的那样,准备等这袁绍三个败家子自己内讧一场,然后再来坐收渔利?也不对啊,历史上其实曹老板在坐等之前是出过手。
曹操当时猛攻黎阳,大败袁尚和袁谭联军,导致二人退守邺城,然后曹操追击到邺城之下,偷了二袁的菜,还割了麦,后来围攻不下,其他曹军诸将都希望坚持一下,一鼓作气的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但曹操觉得兵粮吃紧,最终还是依从郭嘉之计,撤军任由袁尚与袁谭自相残杀。
难道是担心我从河洛偷袭?
也不对啊,一方面已经将西域这些事情放出了风声去,另外一方面从河洛出去就是许县虽然是曹操的大本营,但是也是汉帝所在……
别人觉得汉帝这个山芋不错,但是我觉得烫手啊!
或者是曹老板觉得我对于刘协还有想法?
曹操不动,导致在阴山集结待发的赵云一部,自然也不能动,甚至汉中到武关,也要注重防备。这就像是箭在弦上的威胁才是最大,等射出来了,自然也就是知道其兵马的方向,也就有了应对的策略。
所以斐潜回到了议政厅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问有没有东面来的消息。
荀谌默默的摇了摇头。
为了打探曹操具体的消息,斐潜甚至下令动用了信鸽……
“报!”就在此时,一名护卫急急奔至,呈上了一个非常小的竹筒。
“是东面来的么?”斐潜一边开拆,一边问道。
护卫连连点头。
竹筒非常的细小,其中的绢布自然也不可能长篇累牍写一大堆的字,而且为了避免字数太多相互晕染,所以只是在一指宽半指长的绢布上写了两个字……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
这算是第一次司马懿被举荐。
然后司马懿甩脸不去……
等等,如果历史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司马懿那个时候应该是在河内吧?而那个时候的河内太守似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还算是曹操的门生,因为曹操当年还没有迎刘协的时候,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似乎举荐了几个人作为孝廉,然后这其中有一个,就成为了后来河内的太守。
在汉代,举荐制度之中出了很多搞笑的事情。就像是庞统让荆襄蔡氏那个家伙当了官,然后庞统就要背负一定的责任一样,反过来如果是举荐人出了问题,那么被举荐者也同样常常会被牵连背锅,这或许就是司马懿当时不愿意出仕的原因?
现在一方面自然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是司马懿自己考出来的成绩,有辛勤的付出自然多少有些感情,不会轻易的放弃,所以么,勤勤恳恳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样,斐潜现在的关注点并不是在司马懿身上,而是即将要展开的陇右到西域,还有在冀州等等的一系列的战斗上面。
相比较起来,去巡查司马懿马钧贾洪三人,不过就是件小事罢了,仅仅是对于新入职员工的习惯性鼓励而已。毕竟不管是什么企业,对待新员工都是比较宽容的,等到了半年之后才渐渐的增加工作量啊什么的,至于那些已经在企业当中待的时间长了,每个月都紧巴巴要还车贷房贷的,自然是呵呵,呵呵……
大家都懂的。
司马懿这小子还算是安分,但是斐潜没有想到,李儒和贾诩居然将事情搞的这么大!
果然这两个家伙凑到了一起,就唯恐天下不乱么?
不过李儒写来的书信之中么,也说得有几分道理……
李儒说明如果要在西域立足,就不能不面对已经在西域经营了多年的贵霜,然而贵霜和大汉一样,都不可能将所有的兵卒投入在西域之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西域的这些零散小国的威压与制衡,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
打击所有和贵霜关系密切的,拉拢左右摇摆者,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像是会威胁到了河西走廊的蕃人,自然是越早进行打击和清除,就是越好,要不然真的等到和贵霜人爆发了冲突,进行正面抗衡的时候被这些蕃人从侧翼偷袭,就难免落的一个全局败坏的下场。
因此李儒制定了这样的一个计划,明面上是在西域进行举动,实际上是针对侧翼的蕃人,将侧翼威胁解除之后,才掉过头来对于在西域的贵霜人进行围剿。
这种策略,这些理由,自然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斐潜老觉得,在这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原因,就像是当年历史上司马懿死活不肯出仕一样,有一些书面之上根本不会说,也不会讲的原因……
倒不是斐潜怀疑李儒和贾诩,甚至是吕布有什么二心,而是觉得像是李儒还有贾诩这样的家伙,做事情或者是谋划什么的,不太可能只是仅仅关注一个方面,而是会一石二鸟,或者说,一石二鸟才会让他们觉得可以做,一举多得的局面,才是他们的真正的目标,而其他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上司聪明了,下属不好做。
下属太聪明了,上司同样也不好做。
斐潜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当然,这个事情么,自然也可以让荀谌,或者是让庞统来参详一下,不过么,如果这样做省事倒也是省事了,但是同样也会暴露出上位者自己的一些问题,就像是企业之中上司一碰到问题就开会,然后不是听这个人的说词,就是听那个人的说词,有了功劳自然是领导自己有决断力,敢拍板,有了错误么,当然就是下属建议的什么鬼玩意……
所以,斐潜必须先经过自己的思考合推测,然后才听别的人意见,再反过来和自己的思考和推断来进行印证,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抑或是有什么不足,这样才能得到自身能力的成长。
别人说的东西始终是别人说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得来的,才能算是自己的。
而且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斐潜现在还有另外的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答案。
袁绍死了,袁谭和袁尚两个败家子都相互肛起来了,曹老板居然没有什么动静?这是在干什么呢?是在憋大招蓄气呢?
难道说曹老板真的就像是历史上所说的那样,准备等这袁绍三个败家子自己内讧一场,然后再来坐收渔利?也不对啊,历史上其实曹老板在坐等之前是出过手。
曹操当时猛攻黎阳,大败袁尚和袁谭联军,导致二人退守邺城,然后曹操追击到邺城之下,偷了二袁的菜,还割了麦,后来围攻不下,其他曹军诸将都希望坚持一下,一鼓作气的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但曹操觉得兵粮吃紧,最终还是依从郭嘉之计,撤军任由袁尚与袁谭自相残杀。
难道是担心我从河洛偷袭?
也不对啊,一方面已经将西域这些事情放出了风声去,另外一方面从河洛出去就是许县虽然是曹操的大本营,但是也是汉帝所在……
别人觉得汉帝这个山芋不错,但是我觉得烫手啊!
或者是曹老板觉得我对于刘协还有想法?
曹操不动,导致在阴山集结待发的赵云一部,自然也不能动,甚至汉中到武关,也要注重防备。这就像是箭在弦上的威胁才是最大,等射出来了,自然也就是知道其兵马的方向,也就有了应对的策略。
所以斐潜回到了议政厅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问有没有东面来的消息。
荀谌默默的摇了摇头。
为了打探曹操具体的消息,斐潜甚至下令动用了信鸽……
“报!”就在此时,一名护卫急急奔至,呈上了一个非常小的竹筒。
“是东面来的么?”斐潜一边开拆,一边问道。
护卫连连点头。
竹筒非常的细小,其中的绢布自然也不可能长篇累牍写一大堆的字,而且为了避免字数太多相互晕染,所以只是在一指宽半指长的绢布上写了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