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灭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自成思索片刻,觉得王徵还是不善经营,或者说,王徵的后面,缺少一种力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他生产出轮壶,必须出售给百姓,才能回收成本,甚至还会有盈利。
但普通的百姓家,土地并不多,即便没有轮壶,也能按时完成耕作事务,如果购买了轮壶,虽然节约了耕作时间,但百姓闲暇的时间,并不能挣得银钱,反而是增加了负担。
这不是王徵所能解决的,必须要上位者统筹安排。
李自成沉思片刻,心中忽地闪现出“短工”这两个字,便道:“只要王先生的轮壶,的确能大量节约时间,生产、销售、推广的事,就交给本都督吧!”
王徵忙道:“那就拜托大都督了,在下回去之后,再将这轮壶完善一番。”
李自成从短短两次的接触中,确信王徵热衷于研究,远远胜于他在官场混迹,便道:“王先生既然决定将家眷移至西宁,本都督就为先生提供一方最好的研究场所,西宁科技高等学校副校长,如何?”
“副校长?”王徵没想到李自成将西宁高学的副校长留给自己,顿时惊讶不已,忙哆嗦着道:“那可是西宁最有才学的人……在下……咦,汤先生不是西宁高学的副校长吗……”
在西宁高学,李自成顶着校长的名头,但平日基本上不参与授课、管理,汤若望才是真正的掌门人,汤先生来自西洋,学识远胜于己,王徵一时不敢相信,难道这是李自成的笼络?自己既然铁了心要来西宁,似乎也没必要……
“汤先生另有任命,王先生不必介怀,”李自成大笑道:“王先生先修正教材,新元之后,正式去西宁高学就任,以后有的是时间从事研究了,哈哈……”
他心中充满着期望,王徵,这位大明顶级的启蒙科学家,来到西宁之后,专职从事科学研究,他能给西宁带来革新的气象吗?对于西宁科技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吗?
一转眼的时间,新元的假期就过去了。
大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正月十六,王徵入驻西宁高学,正式成为西宁科技高等学校的专职副校长,而原先的副校长汤若望,则改任兰州知府。
这是李自成别出心裁的安排,也算是量才而用。
王徵进入西宁高学,恰好发挥他专职研究的长处,除了轮壶,他的研究方向是自行车、水力机械,经过李自成点化,这些百年之后才出现的器械,即便汤若望留在西宁,也很难帮上一把。
王徵独立开发,必要的时候,还能拉上一些西宁高学的学子参与,即便他有生之年难以完成设计,他的学生,也可以继续他的研究事业。
而汤若望担任兰州知府,则是李自成早先就计划好的,所以当时的兰州知府,才由梅之焕兼任。
汤若望受神学院的影响,为人忠贞、耿直,与兰州地方的乡绅、百姓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地方官员,能为天命都督府的属官们树立榜样。
李自成希望打造一支廉洁的官员队伍,汤若望除了传扬佛教,基本上无欲无求,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理想的人选,那这个人非汤若望莫属。
选择汤若望去兰州担任知府,李自成还有一个目的,他希望在兰州组建一所高等学校,西宁高学已经培养出一批人才,人口更多的兰州,没有理由继续处于处于教育上的荒漠状态。以汤若望的学识和敬业精神,如果不充分挖掘他身上的潜力,实在太浪费了。
还有一点,汤若望出任兰州知府,将开创技术官员的先河,汤若望一旦去兰州赴任,必将考察整个兰州府,包括人文和交通环境。
李自成早已将人口更多、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兰州,看成天命军属地的中心,如何汤若望有闲暇,可以对兰州的交通发展做出规划。
天命军的属地会越来越大,如果一切事情都等着李自成去做,他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必须将地方的事情,交换给地方上的官员,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官员,既然拿了天命军的俸禄,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最后一点,乃是李自成与汤若望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推广天主教。
整个西宁地区,教徒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人数也趋于稳定,难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推广天主教的重点区域,将是陇右,而兰州不仅是甘肃省的首府,更是靠近西宁地区的三川府,恰好让天主教向陇右导引。
尽管李自成与汤若望推广天主教的目的不一样,但在推广的本身上,他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二人一直默契地配合,天主教才能在西宁地区落地、生根,并不可逆转地得到全面普及,除了没有参与到政治生活,基本上相当于国教。
正月二十二日,王徵的家眷抵达西宁。
王徵是铁了心要追随李自成,这次来到西宁的,几乎是他的所有家眷,包括妻子尚氏、妾申氏,两个儿子王永春、王永顺,他原本还有两个女儿,但早已出嫁随夫,这次倒没有随行。
当初王徵发出家书的时候,是通过天命军的信鸽,由王安平接受的,这次王徵的全家来到西宁,也是由王安平护送至固关,再由刘云水的骑兵一路护送至西宁。
李自成得到讯息,... -->>
李自成思索片刻,觉得王徵还是不善经营,或者说,王徵的后面,缺少一种力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他生产出轮壶,必须出售给百姓,才能回收成本,甚至还会有盈利。
但普通的百姓家,土地并不多,即便没有轮壶,也能按时完成耕作事务,如果购买了轮壶,虽然节约了耕作时间,但百姓闲暇的时间,并不能挣得银钱,反而是增加了负担。
这不是王徵所能解决的,必须要上位者统筹安排。
李自成沉思片刻,心中忽地闪现出“短工”这两个字,便道:“只要王先生的轮壶,的确能大量节约时间,生产、销售、推广的事,就交给本都督吧!”
王徵忙道:“那就拜托大都督了,在下回去之后,再将这轮壶完善一番。”
李自成从短短两次的接触中,确信王徵热衷于研究,远远胜于他在官场混迹,便道:“王先生既然决定将家眷移至西宁,本都督就为先生提供一方最好的研究场所,西宁科技高等学校副校长,如何?”
“副校长?”王徵没想到李自成将西宁高学的副校长留给自己,顿时惊讶不已,忙哆嗦着道:“那可是西宁最有才学的人……在下……咦,汤先生不是西宁高学的副校长吗……”
在西宁高学,李自成顶着校长的名头,但平日基本上不参与授课、管理,汤若望才是真正的掌门人,汤先生来自西洋,学识远胜于己,王徵一时不敢相信,难道这是李自成的笼络?自己既然铁了心要来西宁,似乎也没必要……
“汤先生另有任命,王先生不必介怀,”李自成大笑道:“王先生先修正教材,新元之后,正式去西宁高学就任,以后有的是时间从事研究了,哈哈……”
他心中充满着期望,王徵,这位大明顶级的启蒙科学家,来到西宁之后,专职从事科学研究,他能给西宁带来革新的气象吗?对于西宁科技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吗?
一转眼的时间,新元的假期就过去了。
大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正月十六,王徵入驻西宁高学,正式成为西宁科技高等学校的专职副校长,而原先的副校长汤若望,则改任兰州知府。
这是李自成别出心裁的安排,也算是量才而用。
王徵进入西宁高学,恰好发挥他专职研究的长处,除了轮壶,他的研究方向是自行车、水力机械,经过李自成点化,这些百年之后才出现的器械,即便汤若望留在西宁,也很难帮上一把。
王徵独立开发,必要的时候,还能拉上一些西宁高学的学子参与,即便他有生之年难以完成设计,他的学生,也可以继续他的研究事业。
而汤若望担任兰州知府,则是李自成早先就计划好的,所以当时的兰州知府,才由梅之焕兼任。
汤若望受神学院的影响,为人忠贞、耿直,与兰州地方的乡绅、百姓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地方官员,能为天命都督府的属官们树立榜样。
李自成希望打造一支廉洁的官员队伍,汤若望除了传扬佛教,基本上无欲无求,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理想的人选,那这个人非汤若望莫属。
选择汤若望去兰州担任知府,李自成还有一个目的,他希望在兰州组建一所高等学校,西宁高学已经培养出一批人才,人口更多的兰州,没有理由继续处于处于教育上的荒漠状态。以汤若望的学识和敬业精神,如果不充分挖掘他身上的潜力,实在太浪费了。
还有一点,汤若望出任兰州知府,将开创技术官员的先河,汤若望一旦去兰州赴任,必将考察整个兰州府,包括人文和交通环境。
李自成早已将人口更多、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兰州,看成天命军属地的中心,如何汤若望有闲暇,可以对兰州的交通发展做出规划。
天命军的属地会越来越大,如果一切事情都等着李自成去做,他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必须将地方的事情,交换给地方上的官员,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官员,既然拿了天命军的俸禄,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最后一点,乃是李自成与汤若望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推广天主教。
整个西宁地区,教徒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人数也趋于稳定,难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推广天主教的重点区域,将是陇右,而兰州不仅是甘肃省的首府,更是靠近西宁地区的三川府,恰好让天主教向陇右导引。
尽管李自成与汤若望推广天主教的目的不一样,但在推广的本身上,他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二人一直默契地配合,天主教才能在西宁地区落地、生根,并不可逆转地得到全面普及,除了没有参与到政治生活,基本上相当于国教。
正月二十二日,王徵的家眷抵达西宁。
王徵是铁了心要追随李自成,这次来到西宁的,几乎是他的所有家眷,包括妻子尚氏、妾申氏,两个儿子王永春、王永顺,他原本还有两个女儿,但早已出嫁随夫,这次倒没有随行。
当初王徵发出家书的时候,是通过天命军的信鸽,由王安平接受的,这次王徵的全家来到西宁,也是由王安平护送至固关,再由刘云水的骑兵一路护送至西宁。
李自成得到讯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