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地中海霸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在部署在埃及的英国特工、谍报人员根据伦敦的指示调集人员、武器准备支援利比亚部落武装时,孔蒂尼正在联合号“海上浮动机场”上进行视察,一来是了解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情况,二来是和设计师们继续深入交流关于航母建造的具体构想。
在这段时间内,为尽快完成艾达号特种邮轮的设计图纸,大小联合船厂的设计师包括孔蒂尼从德国挖来的船舶设计师都在这艘军舰上辛勤地忙碌着,他们要根据这艘验证军舰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来探索意大利自己的航母设计,而这显然也需要进行交流。
虽然上次经过争论,孔蒂尼已把艾达号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大致草图确定了下来,但确定这些容易,真正要设计一艘航空母舰却难得多、复杂得多,光考虑细节图纸就是一个不轻松的工作,另外还要回答设计师们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舰岛为什么要放在右边?放左边不行么?
这问题实际上很难解答,单纯从造船逻辑和理论上来说,放右边和左边都可以,但飞行员有个特点,遇到问题时本能地选择左偏向,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完全只能用下意识来解释,于是孔蒂尼很幽默地回了一句:“你开车遇到危险是向左打还是向右打方向盘?”
不过第二个追问他就回答不出来了:意大利、德国开车都是靠右行驶,驾驶座都在左边,向左闪避似乎理所当然,问题英国车靠左行驶,驾驶座都在右边,为什么还是向左闪避?
这些问题就只能用强行用总裁喜好才能得到解释。这也造成了必须挑选几个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的年轻工程师跟在孔蒂尼身边,随时聆听总裁阁下对于设计的想法,然后他们再把这种想法翻译成专业术语再传递给设计师——这种任务意大利年轻小伙子通常完成得都不错,比起德国同行要强。
其实这已是比较笨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意大利海军发出招标,邀请英国、美国的船厂为意大利提供建造航空母舰,顺便从他们当中提交的设计图中汲取灵感,如果有可能再去见识一下英美现在的航母和建造情况。
不过孔蒂尼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来意大利海军如果高调进入航母领域会引发地中海对抗——法国人肯定也会跟进,二来以英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个性,必然会在意大利订购的航母上进行各种试验——经验由英美拿走,意大利只能为此买单;三来如是这个方式,意大利设计师的思路就会被英美引导过去,这对意大利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同样是航母,意大利的航母要求和英美的航母要求显然不一样:
以航程为例,意大利需要覆盖的海域面积不大,就是地中海这个澡盆,虽然孔蒂尼也强调航母在大西洋上的运用能力,但归根到底不必像英美这样动不动就搞9000-12000公里续航的航母,他给艾达号的指标只要满足6500海里/18节续航就可以了。
以成本为例,意大利可以接受单舰高的设计,因为意大利造船能力有限,战时不可能堆饺子出来,只能靠战前积累,单价高一点不妨碍建造——反正也造不了多少,而建造数量少反过来又会推高建造成本;
以生存性为例,意大利因为不可能在战时大量补充战损,所以每一条军舰都非常宝贵,孔蒂尼十分比较强调军舰的生存、自卫和防护能力,不但起步设计上来就是3万吨级并武装强化的大型、重型装甲航空母舰,而且还砍掉了部分航程,把多余的分量要求全加入到防护中去,那种薄皮脆弱易沉好建造的航空母舰不是意大利的发展方向。
虽然意大利造不多,但孔蒂尼认为在战前多造几条还是应该的,意大利相比英美唯一的优势在于可以不用受国防费用限制,大不了他出钱堆几条,所以他必须强化国内船厂的造船能力——造船这个事业毕竟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出于强化小联合船厂实力的设想,孔蒂尼一方面千方百计和大联合船厂搞好关系,准备适当时候把对方收下来,另一方面又挥舞着支票簿,把最近这几年陷入困境的德国老牌船厂——伏尔铿造船厂收入麾下,变成了联合船... -->>
就在部署在埃及的英国特工、谍报人员根据伦敦的指示调集人员、武器准备支援利比亚部落武装时,孔蒂尼正在联合号“海上浮动机场”上进行视察,一来是了解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情况,二来是和设计师们继续深入交流关于航母建造的具体构想。
在这段时间内,为尽快完成艾达号特种邮轮的设计图纸,大小联合船厂的设计师包括孔蒂尼从德国挖来的船舶设计师都在这艘军舰上辛勤地忙碌着,他们要根据这艘验证军舰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来探索意大利自己的航母设计,而这显然也需要进行交流。
虽然上次经过争论,孔蒂尼已把艾达号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大致草图确定了下来,但确定这些容易,真正要设计一艘航空母舰却难得多、复杂得多,光考虑细节图纸就是一个不轻松的工作,另外还要回答设计师们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舰岛为什么要放在右边?放左边不行么?
这问题实际上很难解答,单纯从造船逻辑和理论上来说,放右边和左边都可以,但飞行员有个特点,遇到问题时本能地选择左偏向,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完全只能用下意识来解释,于是孔蒂尼很幽默地回了一句:“你开车遇到危险是向左打还是向右打方向盘?”
不过第二个追问他就回答不出来了:意大利、德国开车都是靠右行驶,驾驶座都在左边,向左闪避似乎理所当然,问题英国车靠左行驶,驾驶座都在右边,为什么还是向左闪避?
这些问题就只能用强行用总裁喜好才能得到解释。这也造成了必须挑选几个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的年轻工程师跟在孔蒂尼身边,随时聆听总裁阁下对于设计的想法,然后他们再把这种想法翻译成专业术语再传递给设计师——这种任务意大利年轻小伙子通常完成得都不错,比起德国同行要强。
其实这已是比较笨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意大利海军发出招标,邀请英国、美国的船厂为意大利提供建造航空母舰,顺便从他们当中提交的设计图中汲取灵感,如果有可能再去见识一下英美现在的航母和建造情况。
不过孔蒂尼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来意大利海军如果高调进入航母领域会引发地中海对抗——法国人肯定也会跟进,二来以英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个性,必然会在意大利订购的航母上进行各种试验——经验由英美拿走,意大利只能为此买单;三来如是这个方式,意大利设计师的思路就会被英美引导过去,这对意大利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同样是航母,意大利的航母要求和英美的航母要求显然不一样:
以航程为例,意大利需要覆盖的海域面积不大,就是地中海这个澡盆,虽然孔蒂尼也强调航母在大西洋上的运用能力,但归根到底不必像英美这样动不动就搞9000-12000公里续航的航母,他给艾达号的指标只要满足6500海里/18节续航就可以了。
以成本为例,意大利可以接受单舰高的设计,因为意大利造船能力有限,战时不可能堆饺子出来,只能靠战前积累,单价高一点不妨碍建造——反正也造不了多少,而建造数量少反过来又会推高建造成本;
以生存性为例,意大利因为不可能在战时大量补充战损,所以每一条军舰都非常宝贵,孔蒂尼十分比较强调军舰的生存、自卫和防护能力,不但起步设计上来就是3万吨级并武装强化的大型、重型装甲航空母舰,而且还砍掉了部分航程,把多余的分量要求全加入到防护中去,那种薄皮脆弱易沉好建造的航空母舰不是意大利的发展方向。
虽然意大利造不多,但孔蒂尼认为在战前多造几条还是应该的,意大利相比英美唯一的优势在于可以不用受国防费用限制,大不了他出钱堆几条,所以他必须强化国内船厂的造船能力——造船这个事业毕竟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出于强化小联合船厂实力的设想,孔蒂尼一方面千方百计和大联合船厂搞好关系,准备适当时候把对方收下来,另一方面又挥舞着支票簿,把最近这几年陷入困境的德国老牌船厂——伏尔铿造船厂收入麾下,变成了联合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