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京师杂事
笔趣阁 www.bqgbook.com,最后一个北洋幕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在王永安准备离京之时,忽然得知袁世凯遇刺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下子让京师城紧张不已。王永安也被迫多逗留了几日,不几天刘通打探出来了消息,刺杀袁世凯的不是别人,而是几个革命党。这就让人好生奇怪,革命党怎会再一次刺杀袁世凯呢,王永安趁着探望袁世凯的空档向袁乃宽打听,得知袁乃宽出任拱卫军军需长,段芝贵担任拱卫军司令,保护整个京师安全。
王永安对此感觉微妙,毕竟段芝贵败于江北军手中,对江北系颇为有意见。因此在袁乃宽与王永安介绍了革命党刺杀袁世凯的经过之后,提出宴请王永安和段芝贵,希望能够说和北洋系与江北系。
但是很显然双方矛盾太深,一来王永安不愿做热脸贴人冷屁股的事儿,二来如果双方何解必定是由上而下,而不是自己私下与段芝贵和解。
从总统府乘车出来,王永安看了看总统府门楼上的大大的牌子,心说看来明年总统府就要搬家了,即将搬到那个最著名的中南海去了。
而刺杀袁世凯,竟然也是与总统府搬家去中南海有关。
如今的总统府是前清内阁总理府,只是清帝退位的时候换了个牌子而已,而大多数时候总统办公依旧在紫禁城内阁衙门中,这就造成了办公的混乱,很多时候向总统报告不知道去紫禁城里还是紫禁城外的总统府。为了方便办公,袁世凯决定将总统府搬到中南海,将总统府的居住与办公功能集于一身。
然而袁世凯此举是相当于抢了半个紫禁城,自然引起了满清贵族们的不满,很多人认为当初你们民国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里可没有让出半个紫禁城的要求。既然今天你以办公为借口占了半个紫禁城,那明天是不是又要强占另一半的紫禁城呢,后天是不是要对前清贵族下手呢?
袁世凯将总统府搬到中南海,让整个京师的八旗甲胄们怨声载道,不少人私下勾连起来,其中尤其是以坚决不在清室优待条款上签字的前肃亲王善耆的态度最为不满。而善耆之所以敢这么叫嚣,是因为他背后站着日本人。
俄国人鼓噪蒙古分裂,英国人鼓噪西臧分裂,法国人鼓噪云南分裂,日本人便鼓噪东北分裂,为此日本人还特地要求必须称呼中国东北为满洲,从而导致了很多中国人也称呼东北为满洲。日本人拉拢了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的肃亲王善耆,并通过善耆拉拢其他宗社贵族,希望他们前往东北宣传满洲独立运动。
善耆结党营私鼓噪满洲独立,却遭到了摄政王载沣和良弼的拒绝,载沣虽然治国无能,但深明大义,他痛斥善耆此举将使百万旗人于危险之中,而良弼是懂的军事的,如今国防军兵强马壮,你善耆拿什么独立?找日本人帮忙吗?日本人若是有这个能力,早就在江都之战大败之后直接报复中国了,何至于与中国谈判咧?
但是善耆不听载沣和良弼的劝阻,执意要在东北搞分裂,他觉得既然自己有日本人的支持,袁世凯一定不敢动自己,于是明目张胆地拉拢一些前朝贵族子弟,如载泽载涛等商量搞满洲独立运动。
而此时以彭家珍为首的革命党入京准备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恰巧得知前清贵族们竟然结党营私,于是便商议刺杀这些主谋,消灭他们。
彭家珍原本是张绍曾的手下,昔日张绍曾滦州兵变试图南下进攻京师,遭到袁世凯解职,而后张绍曾下野在天津做了一个寓公。其后袁世凯为了南北议和重新启用了张绍曾,而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拉拢他担任了绥远都统。
彭家珍找到张绍曾告诉他当年张绍曾走后,军队中的革命党纷纷遭到迫害与屠杀,他要为战友报仇,但遭到张绍曾的拒绝。彭家珍认为张绍曾背叛了革命,张绍曾却说国家统一不要再折腾了,袁世凯再不好,但袁世凯若死国家必乱。彭家珍大怒,随后独自进京联络了昔日战友,准备刺杀这袁世凯为战友报仇。
所以彭家珍等人决定,刺杀袁世凯、良弼和载泽,刺杀袁世凯是因为袁世凯屠杀了他们大量的革命战友,此仇不报不共戴天,刺杀载泽是因为载泽窜联其他前清贵族搞分裂,而刺杀良弼则有点冤枉了,良弼不想参与分裂,也不支持分裂,却被列为了刺杀对象。彭家珍等人的理由则是,良弼是前清贵族之中少有的军事家和指挥官,杀了良弼等于将满人中最有才华的军官干掉,即便他们想谋反也没有人才,凭借着载涛载泽这群草包,造反岂能成功。
合着杀良弼是为了避免良弼成为对手,这让王永安心里都有点为良弼感到不值,作为一个军事才能相对不错的满人,竟然因为才华而被杀,也许从没有人会想过如此吧。
彭家珍等人分成三组分别刺杀,其中彭家珍本人刺杀的正是良弼,其他两组分别失败,唯独彭家珍这一组刺杀成功,毫无防备的良弼被炸弹炸死,彭家珍也被自杀式炸弹炸死,同归于尽。
而良弼之死,带来的影响则是京城内的黄带子们绰绰不安,甚至逃离京师。
实际上内务总长赵秉均已经充分地控制了黄带子们私下的勾连,如果不是彭家珍,他们可以将其一网打尽。恰恰是这些革命党打草惊蛇,让黄带子们成为惊弓之鸟,纷纷逃离京师。其中善耆逃到了旅顺,为了取得满洲独立,他将自己的女儿金碧辉托付于黑龙会酋目川岛速浪手中。然而川岛速浪给金碧辉取名川岛芳子,在她17岁的时候遭到川岛速浪的**,并从此走上了一条崎岖且复杂的道路。
而这一切,按照历史与王永安毫无干系,可却因为袁世凯遇刺,王永安不得不留在京师,巧遇了另一个民族英雄,蔡锷。
正在王永安准备离京之时,忽然得知袁世凯遇刺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下子让京师城紧张不已。王永安也被迫多逗留了几日,不几天刘通打探出来了消息,刺杀袁世凯的不是别人,而是几个革命党。这就让人好生奇怪,革命党怎会再一次刺杀袁世凯呢,王永安趁着探望袁世凯的空档向袁乃宽打听,得知袁乃宽出任拱卫军军需长,段芝贵担任拱卫军司令,保护整个京师安全。
王永安对此感觉微妙,毕竟段芝贵败于江北军手中,对江北系颇为有意见。因此在袁乃宽与王永安介绍了革命党刺杀袁世凯的经过之后,提出宴请王永安和段芝贵,希望能够说和北洋系与江北系。
但是很显然双方矛盾太深,一来王永安不愿做热脸贴人冷屁股的事儿,二来如果双方何解必定是由上而下,而不是自己私下与段芝贵和解。
从总统府乘车出来,王永安看了看总统府门楼上的大大的牌子,心说看来明年总统府就要搬家了,即将搬到那个最著名的中南海去了。
而刺杀袁世凯,竟然也是与总统府搬家去中南海有关。
如今的总统府是前清内阁总理府,只是清帝退位的时候换了个牌子而已,而大多数时候总统办公依旧在紫禁城内阁衙门中,这就造成了办公的混乱,很多时候向总统报告不知道去紫禁城里还是紫禁城外的总统府。为了方便办公,袁世凯决定将总统府搬到中南海,将总统府的居住与办公功能集于一身。
然而袁世凯此举是相当于抢了半个紫禁城,自然引起了满清贵族们的不满,很多人认为当初你们民国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里可没有让出半个紫禁城的要求。既然今天你以办公为借口占了半个紫禁城,那明天是不是又要强占另一半的紫禁城呢,后天是不是要对前清贵族下手呢?
袁世凯将总统府搬到中南海,让整个京师的八旗甲胄们怨声载道,不少人私下勾连起来,其中尤其是以坚决不在清室优待条款上签字的前肃亲王善耆的态度最为不满。而善耆之所以敢这么叫嚣,是因为他背后站着日本人。
俄国人鼓噪蒙古分裂,英国人鼓噪西臧分裂,法国人鼓噪云南分裂,日本人便鼓噪东北分裂,为此日本人还特地要求必须称呼中国东北为满洲,从而导致了很多中国人也称呼东北为满洲。日本人拉拢了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的肃亲王善耆,并通过善耆拉拢其他宗社贵族,希望他们前往东北宣传满洲独立运动。
善耆结党营私鼓噪满洲独立,却遭到了摄政王载沣和良弼的拒绝,载沣虽然治国无能,但深明大义,他痛斥善耆此举将使百万旗人于危险之中,而良弼是懂的军事的,如今国防军兵强马壮,你善耆拿什么独立?找日本人帮忙吗?日本人若是有这个能力,早就在江都之战大败之后直接报复中国了,何至于与中国谈判咧?
但是善耆不听载沣和良弼的劝阻,执意要在东北搞分裂,他觉得既然自己有日本人的支持,袁世凯一定不敢动自己,于是明目张胆地拉拢一些前朝贵族子弟,如载泽载涛等商量搞满洲独立运动。
而此时以彭家珍为首的革命党入京准备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恰巧得知前清贵族们竟然结党营私,于是便商议刺杀这些主谋,消灭他们。
彭家珍原本是张绍曾的手下,昔日张绍曾滦州兵变试图南下进攻京师,遭到袁世凯解职,而后张绍曾下野在天津做了一个寓公。其后袁世凯为了南北议和重新启用了张绍曾,而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拉拢他担任了绥远都统。
彭家珍找到张绍曾告诉他当年张绍曾走后,军队中的革命党纷纷遭到迫害与屠杀,他要为战友报仇,但遭到张绍曾的拒绝。彭家珍认为张绍曾背叛了革命,张绍曾却说国家统一不要再折腾了,袁世凯再不好,但袁世凯若死国家必乱。彭家珍大怒,随后独自进京联络了昔日战友,准备刺杀这袁世凯为战友报仇。
所以彭家珍等人决定,刺杀袁世凯、良弼和载泽,刺杀袁世凯是因为袁世凯屠杀了他们大量的革命战友,此仇不报不共戴天,刺杀载泽是因为载泽窜联其他前清贵族搞分裂,而刺杀良弼则有点冤枉了,良弼不想参与分裂,也不支持分裂,却被列为了刺杀对象。彭家珍等人的理由则是,良弼是前清贵族之中少有的军事家和指挥官,杀了良弼等于将满人中最有才华的军官干掉,即便他们想谋反也没有人才,凭借着载涛载泽这群草包,造反岂能成功。
合着杀良弼是为了避免良弼成为对手,这让王永安心里都有点为良弼感到不值,作为一个军事才能相对不错的满人,竟然因为才华而被杀,也许从没有人会想过如此吧。
彭家珍等人分成三组分别刺杀,其中彭家珍本人刺杀的正是良弼,其他两组分别失败,唯独彭家珍这一组刺杀成功,毫无防备的良弼被炸弹炸死,彭家珍也被自杀式炸弹炸死,同归于尽。
而良弼之死,带来的影响则是京城内的黄带子们绰绰不安,甚至逃离京师。
实际上内务总长赵秉均已经充分地控制了黄带子们私下的勾连,如果不是彭家珍,他们可以将其一网打尽。恰恰是这些革命党打草惊蛇,让黄带子们成为惊弓之鸟,纷纷逃离京师。其中善耆逃到了旅顺,为了取得满洲独立,他将自己的女儿金碧辉托付于黑龙会酋目川岛速浪手中。然而川岛速浪给金碧辉取名川岛芳子,在她17岁的时候遭到川岛速浪的**,并从此走上了一条崎岖且复杂的道路。
而这一切,按照历史与王永安毫无干系,可却因为袁世凯遇刺,王永安不得不留在京师,巧遇了另一个民族英雄,蔡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