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名门娇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话:“郎君,萧公子与朋友在此小聚,见着了陈酒,知道您在这里,特来拜会。”
“唔,是嘛,请他进来。”卫仲彦徐徐回道。
嘉桐正听得入迷,听说有客来,不免有些扫兴,可她看父亲神色如常,便也不好说什么,只又往嘉棠那边坐了坐。嘉棠回神,问:“谁来了?”
“萧漠。”嘉桐刚刚低声回了,刀风就去而复返,陪着一个身穿雪青襕衫的高大少年走了进来。
有客人进来,嘉桐自然要拉着嘉棠起身,等萧漠跟卫仲彦见礼过后,也分别与他问好。
卫仲彦并没有要女儿回避的意思,反而如常介绍:“……犬子嘉棠你已见过了,这是小女。”
萧漠微笑回道:“小娘子也是见过的。”
卫仲彦也早听说了前两次的事,闻言就点头:“既然都见过,就不必客套了,坐吧。”指了自己左手边的位置让萧漠坐。
萧漠见卫家姐弟都坐在卫太傅右手边,便没有客气推辞,道谢之后,坦然的坐下了。
嘉桐挨着父亲坐下,嘉棠却并没有回归原位,他见了萧漠十分高兴,特意跑到他身边去坐,还说:“萧大哥,下面正讲到云州,你昨日说,你是去过云州的,对不对?”
“是去过,就是去年去的。那时我要回朔州拜祭父母,就是从幽州过云州后到的朔州。离开朔州之后又一路向西北而行,过胜州到丰州,后来一路到了玉门关才回返。”萧漠答道。
嘉棠听完就开始问萧漠云州的事,两人一问一答,没有停顿的时候,嘉桐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听楼下说书了,她看父亲似乎也很愿意听萧漠讲,就示意侍女去关了窗户,干脆只听萧漠讲算了。
让嘉桐意外的是,侍女刚把窗户关上,萧漠就察觉了,还微带歉意的看了自己一眼,似乎对于扰了她的兴致感到抱歉。
嘉桐心中一动,先是觉得此人很有眼色,随即想到他今日冒昧求见,以及往日里频繁去自家拜访的情形,对萧漠的观感立刻复杂了起来。
这个萧漠虽然样貌堂堂,气质也是不卑不亢,如清风朗月,可连番行事却只让嘉桐想到“钻营”二字。就嘉桐来说,每日里父亲见的客人之多,估计连门房都未必数的上来,她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可萧漠这么一个远道而来、似乎没什么背景的士子,她今日却已经是第三次见了。
要知道父亲认识萧漠也才一个月啊!他就已能借到西楼的书,能让刀风随随便便陪着去悦性斋,能让父亲在带着自己姐弟出来游玩时见他——父亲平时可不是这么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可见父亲对他的态度有多么不同。
现在就连嘉棠这个混世魔王,也只见了萧漠一面就满口“萧大哥”、黏在他身旁了。
这人要不是真的天生就讨人喜欢,那一定就是他太懂得投其所好了!
而萧漠刚刚看她的那一眼,让嘉桐心里的天平飞快的朝着后者倾斜了一下。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就能这样察言观色,关照到每个人的情绪,如果不是为了讨好位高权重的父亲,又何必如此呢?
似乎进士科马上就放榜了呀,是因为这个,萧漠才这样连番来拜访父亲的吧?现在的进士考试是不遮挡姓名的,考官在评分的时候,除了考虑文章好坏立意高低,还会看这个士子的背景和名气,而萧漠搭上了父亲这棵大树,能得到的好处显而易见。
有了这样的想法,再看萧漠略显朴素的衣着以及挺拔如松的姿态,都不觉变成了一种作态。嘉桐一边在心里做结论,一边上下打量萧漠,思忖间就忘了遮掩。
“……有幸去了云中都护府拜见李大都护……”萧漠不是没有面对过苛刻审视的目光,他也以为自己已经能够直面任何含义莫测的眼神,可是此时此刻,坐在他斜对面那个小娘子的打量,却份外让人不自在,萧漠的话说不下去了。
☆、第19章能臣干将
嘉棠根本没察觉到什么,大声惊叹道:“萧大哥还去过云中都护府?”
萧漠回神,将目光定在卫嘉棠身上,努力忽略那小娘子的眼神,力持镇定的答道:“嗯,先父与李大都护昔年有些交情,我到了云州后,听各族百姓都称颂大都护,就不揣冒昧前去拜会,幸得大都护不怪罪,还亲自见了我。”
他这一番话说完,嘉桐更坚定了萧漠是个投机之徒的猜测,耳听父亲开始说话,她终于将目光转到了卫仲彦脸上,不再打量萧漠了。
萧漠悄悄松了口气,敛神回答卫太傅的问话:“大都护气色很好,声如洪钟,眼含精光,倒与传闻不甚相符。”
“哈哈哈,李永年这些年可受了不少攻讦,他又不会自辩,传言自然不太好听。”卫仲彦大笑出声,“偏他十余年不曾回京,久而久之,更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萧漠听卫太傅直接称呼大都护李成的表字,说话的语气中又充满了调侃,似乎对李大都护颇为熟悉,他心中微定,不再迂回试探,而是直接说道:“太傅所言极是,由此也可见传言之误人到了什么地步。我见到大都护之后,也曾为此替他鸣不平,可大都护却只笑而不谈。”
卫仲彦轻轻点头:“他一贯如此,只做不说,否则当日先帝也不会将北疆守土安民重责交付于他。”当年赵国与西突厥部决战,一举擒获可汗沙耶利后,朝廷在突厥各部分设州郡,遣官治理,又在云州特设都护府,安置沙耶利旧部。其时大都护的人选曾争执很久,最后还是先帝力排众议,定了军功不显的李成。
“大都护也说,就算不为了所辖各族百姓,单为了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晚辈后学总是意气难平,便向大都护请教,明明手握重兵,缘何要坚持己见,多方妥协,以致于落下个懦弱无能的名声。”
直到听到这里,嘉桐才明白萧漠和父亲说的是谁。她对什么大都护、李永年这两个称呼都没什么印象,但北疆有个手握重兵却对突厥降部卑躬屈膝、丢尽上国□□脸面的李成,她却是不止听过一次的。
如今风气开放,便是女眷宴饮游乐的场合,也常有谈起国事的,只是眼下国家承平,没甚大事好说,这个镇守北疆的李成便常常成为话题。
据说李成辖下足有二十万大军(这点嘉桐颇为怀疑,只云州就这么多人,国家要怎么养啊?),可是每当各族各部落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却从不派军镇压,而是只遣文官前去调解,这本来没什么可让人诟病的,但是几乎每次调解到最后,都要朝廷出钱安抚双方,这就不能不让在京官员、尤其是户部礼部鸿胪的人不满了。
除此之外,李成还常常为突厥降部首领请封,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都对朝廷忠心,或者有没有过叛乱前科。有在云州治下做过官的人回来还说,李成与各降部首领关系密切,常常与他们结交宴饮,朝廷实在不可不防。
这些传言林林总总下来,李成自然就被塑造成了这么一个不光彩的形象。可是听父亲刚才的评价和萧漠所说,似乎李成并不像传言那般不堪,嘉桐多了点兴趣,专心听萧漠继续讲下去。
“大都护反问我,知不知道朝廷为何要在云州设都护府?我自然答‘守土安民’。大都护就笑道,‘既是守土安民,又怎能只逞兵器之利?北疆二十四州,尽已为我大赵土地;北疆之民,无论何族,尽已为我大赵子民。我该挥刀向谁?’小子当时惭愧不能答。”
这话也有些道理,看来李成倒是个心胸开阔的,并不像时下一般人心里时刻想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嘉桐想道。
卫仲彦点头道:“镇守北疆之人,就得有这份心胸,不然凡事只想武力镇压,北疆不能平靖不说,朝廷必然也要为此焦头烂额。”人总是杀不完的。
萧漠神色间充满了赞同之意,说道:“太傅所言极是。后又谈及降部各首领,李大都护说如今还剩下来的各部首领已都是真心降服,就算还有三心二意的也不多,且这类人用财帛就足以打动,实在无须多费心思。至于真正有二心、桀骜不驯的,这些年来早已剿灭,所以大都护才不断为各部请封。”
这件事卫仲彦实是了解内情之人,李成虽然在外名声软弱不堪,但实际却是个颇有智计的人。他刚走马上任的时候,降部叛乱、叛逃之事时有发生,若一味只用朝廷之兵剿灭,难免会让其他观望之人寒心胆怯,进而激起更大叛乱。
李成索性从中略施手段,一方面对有意谋划叛乱的加以招抚,许以钱帛,若是还有不听招抚的,才派军剿灭,同时将被剿灭的部族的牧民奴隶分给各部,以安抚人心;另一方面也厚赏对朝廷忠心的部族,还特意表彰前来报讯告密之人,如是几番,不过几年,各部之间的风吹草动就瞒不过他的眼睛了。
而各部族之间往往因领地、牧民、牛羊会有争端,李成对这种争端多是派人调解,只是调解来调解去,往往大部族就变成了小部族……;即便没有和别的部族争端的,当老首领去世的时候,兄弟子侄也难免发生矛盾,这时候李成就派人去帮着分家,听话分家的,自然就会收到朝廷的封赏。
不过这些事却不方便在外多说,于是卫仲彦只是一笑,示意萧漠继续说。
“我在云州耽了二十余日,各处都走了走,也与不少异族牧民说过话,见他们各自安居乐业,与我汉民相处的亲如一家,实在是难得。且云州边贸繁荣,甚至还有远自廉州、广州而来的客商贩卖海上运来的货物,其热闹繁华之处,虽及不上两京,却也足堪称道了。”
回话:“郎君,萧公子与朋友在此小聚,见着了陈酒,知道您在这里,特来拜会。”
“唔,是嘛,请他进来。”卫仲彦徐徐回道。
嘉桐正听得入迷,听说有客来,不免有些扫兴,可她看父亲神色如常,便也不好说什么,只又往嘉棠那边坐了坐。嘉棠回神,问:“谁来了?”
“萧漠。”嘉桐刚刚低声回了,刀风就去而复返,陪着一个身穿雪青襕衫的高大少年走了进来。
有客人进来,嘉桐自然要拉着嘉棠起身,等萧漠跟卫仲彦见礼过后,也分别与他问好。
卫仲彦并没有要女儿回避的意思,反而如常介绍:“……犬子嘉棠你已见过了,这是小女。”
萧漠微笑回道:“小娘子也是见过的。”
卫仲彦也早听说了前两次的事,闻言就点头:“既然都见过,就不必客套了,坐吧。”指了自己左手边的位置让萧漠坐。
萧漠见卫家姐弟都坐在卫太傅右手边,便没有客气推辞,道谢之后,坦然的坐下了。
嘉桐挨着父亲坐下,嘉棠却并没有回归原位,他见了萧漠十分高兴,特意跑到他身边去坐,还说:“萧大哥,下面正讲到云州,你昨日说,你是去过云州的,对不对?”
“是去过,就是去年去的。那时我要回朔州拜祭父母,就是从幽州过云州后到的朔州。离开朔州之后又一路向西北而行,过胜州到丰州,后来一路到了玉门关才回返。”萧漠答道。
嘉棠听完就开始问萧漠云州的事,两人一问一答,没有停顿的时候,嘉桐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听楼下说书了,她看父亲似乎也很愿意听萧漠讲,就示意侍女去关了窗户,干脆只听萧漠讲算了。
让嘉桐意外的是,侍女刚把窗户关上,萧漠就察觉了,还微带歉意的看了自己一眼,似乎对于扰了她的兴致感到抱歉。
嘉桐心中一动,先是觉得此人很有眼色,随即想到他今日冒昧求见,以及往日里频繁去自家拜访的情形,对萧漠的观感立刻复杂了起来。
这个萧漠虽然样貌堂堂,气质也是不卑不亢,如清风朗月,可连番行事却只让嘉桐想到“钻营”二字。就嘉桐来说,每日里父亲见的客人之多,估计连门房都未必数的上来,她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可萧漠这么一个远道而来、似乎没什么背景的士子,她今日却已经是第三次见了。
要知道父亲认识萧漠也才一个月啊!他就已能借到西楼的书,能让刀风随随便便陪着去悦性斋,能让父亲在带着自己姐弟出来游玩时见他——父亲平时可不是这么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可见父亲对他的态度有多么不同。
现在就连嘉棠这个混世魔王,也只见了萧漠一面就满口“萧大哥”、黏在他身旁了。
这人要不是真的天生就讨人喜欢,那一定就是他太懂得投其所好了!
而萧漠刚刚看她的那一眼,让嘉桐心里的天平飞快的朝着后者倾斜了一下。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就能这样察言观色,关照到每个人的情绪,如果不是为了讨好位高权重的父亲,又何必如此呢?
似乎进士科马上就放榜了呀,是因为这个,萧漠才这样连番来拜访父亲的吧?现在的进士考试是不遮挡姓名的,考官在评分的时候,除了考虑文章好坏立意高低,还会看这个士子的背景和名气,而萧漠搭上了父亲这棵大树,能得到的好处显而易见。
有了这样的想法,再看萧漠略显朴素的衣着以及挺拔如松的姿态,都不觉变成了一种作态。嘉桐一边在心里做结论,一边上下打量萧漠,思忖间就忘了遮掩。
“……有幸去了云中都护府拜见李大都护……”萧漠不是没有面对过苛刻审视的目光,他也以为自己已经能够直面任何含义莫测的眼神,可是此时此刻,坐在他斜对面那个小娘子的打量,却份外让人不自在,萧漠的话说不下去了。
☆、第19章能臣干将
嘉棠根本没察觉到什么,大声惊叹道:“萧大哥还去过云中都护府?”
萧漠回神,将目光定在卫嘉棠身上,努力忽略那小娘子的眼神,力持镇定的答道:“嗯,先父与李大都护昔年有些交情,我到了云州后,听各族百姓都称颂大都护,就不揣冒昧前去拜会,幸得大都护不怪罪,还亲自见了我。”
他这一番话说完,嘉桐更坚定了萧漠是个投机之徒的猜测,耳听父亲开始说话,她终于将目光转到了卫仲彦脸上,不再打量萧漠了。
萧漠悄悄松了口气,敛神回答卫太傅的问话:“大都护气色很好,声如洪钟,眼含精光,倒与传闻不甚相符。”
“哈哈哈,李永年这些年可受了不少攻讦,他又不会自辩,传言自然不太好听。”卫仲彦大笑出声,“偏他十余年不曾回京,久而久之,更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萧漠听卫太傅直接称呼大都护李成的表字,说话的语气中又充满了调侃,似乎对李大都护颇为熟悉,他心中微定,不再迂回试探,而是直接说道:“太傅所言极是,由此也可见传言之误人到了什么地步。我见到大都护之后,也曾为此替他鸣不平,可大都护却只笑而不谈。”
卫仲彦轻轻点头:“他一贯如此,只做不说,否则当日先帝也不会将北疆守土安民重责交付于他。”当年赵国与西突厥部决战,一举擒获可汗沙耶利后,朝廷在突厥各部分设州郡,遣官治理,又在云州特设都护府,安置沙耶利旧部。其时大都护的人选曾争执很久,最后还是先帝力排众议,定了军功不显的李成。
“大都护也说,就算不为了所辖各族百姓,单为了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晚辈后学总是意气难平,便向大都护请教,明明手握重兵,缘何要坚持己见,多方妥协,以致于落下个懦弱无能的名声。”
直到听到这里,嘉桐才明白萧漠和父亲说的是谁。她对什么大都护、李永年这两个称呼都没什么印象,但北疆有个手握重兵却对突厥降部卑躬屈膝、丢尽上国□□脸面的李成,她却是不止听过一次的。
如今风气开放,便是女眷宴饮游乐的场合,也常有谈起国事的,只是眼下国家承平,没甚大事好说,这个镇守北疆的李成便常常成为话题。
据说李成辖下足有二十万大军(这点嘉桐颇为怀疑,只云州就这么多人,国家要怎么养啊?),可是每当各族各部落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却从不派军镇压,而是只遣文官前去调解,这本来没什么可让人诟病的,但是几乎每次调解到最后,都要朝廷出钱安抚双方,这就不能不让在京官员、尤其是户部礼部鸿胪的人不满了。
除此之外,李成还常常为突厥降部首领请封,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都对朝廷忠心,或者有没有过叛乱前科。有在云州治下做过官的人回来还说,李成与各降部首领关系密切,常常与他们结交宴饮,朝廷实在不可不防。
这些传言林林总总下来,李成自然就被塑造成了这么一个不光彩的形象。可是听父亲刚才的评价和萧漠所说,似乎李成并不像传言那般不堪,嘉桐多了点兴趣,专心听萧漠继续讲下去。
“大都护反问我,知不知道朝廷为何要在云州设都护府?我自然答‘守土安民’。大都护就笑道,‘既是守土安民,又怎能只逞兵器之利?北疆二十四州,尽已为我大赵土地;北疆之民,无论何族,尽已为我大赵子民。我该挥刀向谁?’小子当时惭愧不能答。”
这话也有些道理,看来李成倒是个心胸开阔的,并不像时下一般人心里时刻想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嘉桐想道。
卫仲彦点头道:“镇守北疆之人,就得有这份心胸,不然凡事只想武力镇压,北疆不能平靖不说,朝廷必然也要为此焦头烂额。”人总是杀不完的。
萧漠神色间充满了赞同之意,说道:“太傅所言极是。后又谈及降部各首领,李大都护说如今还剩下来的各部首领已都是真心降服,就算还有三心二意的也不多,且这类人用财帛就足以打动,实在无须多费心思。至于真正有二心、桀骜不驯的,这些年来早已剿灭,所以大都护才不断为各部请封。”
这件事卫仲彦实是了解内情之人,李成虽然在外名声软弱不堪,但实际却是个颇有智计的人。他刚走马上任的时候,降部叛乱、叛逃之事时有发生,若一味只用朝廷之兵剿灭,难免会让其他观望之人寒心胆怯,进而激起更大叛乱。
李成索性从中略施手段,一方面对有意谋划叛乱的加以招抚,许以钱帛,若是还有不听招抚的,才派军剿灭,同时将被剿灭的部族的牧民奴隶分给各部,以安抚人心;另一方面也厚赏对朝廷忠心的部族,还特意表彰前来报讯告密之人,如是几番,不过几年,各部之间的风吹草动就瞒不过他的眼睛了。
而各部族之间往往因领地、牧民、牛羊会有争端,李成对这种争端多是派人调解,只是调解来调解去,往往大部族就变成了小部族……;即便没有和别的部族争端的,当老首领去世的时候,兄弟子侄也难免发生矛盾,这时候李成就派人去帮着分家,听话分家的,自然就会收到朝廷的封赏。
不过这些事却不方便在外多说,于是卫仲彦只是一笑,示意萧漠继续说。
“我在云州耽了二十余日,各处都走了走,也与不少异族牧民说过话,见他们各自安居乐业,与我汉民相处的亲如一家,实在是难得。且云州边贸繁荣,甚至还有远自廉州、广州而来的客商贩卖海上运来的货物,其热闹繁华之处,虽及不上两京,却也足堪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