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宫女立刻退下去,片刻后,身披黑色袈裟的道衍走了进来。
徐皇后其实许久未曾见到老和尚了,上一次听闻老和尚悟道走火入魔,徐皇后还派了太医去大天界寺。
道衍老和尚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双眼清澈透亮。
“臣叩见皇帝陛下、皇后娘娘。”
自然是客气话,徐皇后哪能让老和尚真叩首,连忙说道:“陛下早有旨意,大师无需多礼。”
“免礼.赐坐”
朱棣这时回过神,看向道衍,说道:“大师今日找朕何事?”
老和尚今日礼数很周全,双手合十行礼后,坐在宦官搬来的椅子上说明了来意。
还是之前朱棣交代给这位黑衣宰相的脏活。
秘密找机会处理靖难时南军的几名主力将领,平安、盛庸,还有如今依旧在淮安坐困孤城不肯投降的梅殷。
淮甸那边没什么意外,道衍派去的使者一番鼓动,已经是孤城一座的淮安城里面就发生了叛乱,还在里面祭拜建文帝的驸马梅殷,被手下给绑起来献了出来,现在淮甸的局势基本稳固了。
负责在淮南率领水师监视梅殷的平江伯、水师都督陈瑄,也接管了淮安城,并派人回南京向朱棣复命。
这种阴私勾当,由于涉及到的人物比较重要,不论是三皇子朱高燧的金吾卫,还是纪纲的锦衣卫,眼下都没有能力处理。
因此,还是辛苦了老和尚,动用他手上以前燕军的情报系统来做。
当然了,后续这种事情,朱棣肯定是要慢慢地移交给金吾卫和锦衣卫的。
毕竟老和尚年事已高,而且这种权柄过于敏感,不太好让其继续大权独揽。
但道衍接下来的话,却让朱棣略微有些不悦了起来。
道衍竟然劝他不要杀平安和盛庸?
平安、盛庸,何许人也?
在靖难之战中,负责一东一西钳制燕军的,主要是两个大营。
其一是背靠井陉道,依靠着山西、河南两条补给线进行补给的真定大营,由平安率领;其二是背靠山东,依靠徐州补给线进行补给的德州大营,由盛庸率领。
而既然能够统帅这两个大营,作为南军名将,这两人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平安在白沟河之战便崭露头角,作为李景隆计划中强而有力的侧翼迂回力量,重创了负责燕军后方防御的大宁系诸将;夹河之战中曾擒获燕军悍将,如今的阳武侯薛禄。
盛庸则是在济南守城战中挫败朱棣,随后又在东昌之战中指挥军队围杀张玉,并在夹河之战斩杀燕军大将谭渊。
所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对于朱棣这种非常记仇的人来说,他手下从来都不缺能征惯战的将领,而敌人在他的小本本上记得则是清清楚楚。
抵抗他的人,朱棣在内心中几乎从不予以宽恕。
譬如如今在忠义卫任职宿卫的伯颜帖木儿、火耳灰这种勇士,若是不投降朱棣,哪怕勇力再过人,朱棣都会毫不犹豫地下令杀之,就像是与他们一道被俘却不肯投降的鞑官一样。
所以,什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景清、铁铉,统统没有好下场。
而如今朱棣小本本上敌对的文臣杀完了,自然就轮到武将了。
朱棣蹙眉道:“平安,竖子耳,往岁从朕出塞,识朕用兵之道,靖难时方才侥幸成名如今以北平都指挥使用之,勉示宽仁而已,如何杀之不得?”
“盛庸,身为武将这般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路边败犬罢了,胆气已破,留之何用?”
道衍的回答很简短,却让朱棣霍然醒悟。
“制衡。”
第189章道衍的提议
徐皇后很知趣地离开了,空旷的皇帝寝殿内,只有朱棣和道衍两人对坐。
“制衡?制衡谁?大师不妨把话说清楚一点。”
朱棣严肃地看向道衍,他的眸中闪过一丝警觉。
道衍是真的不把自己当外人,旁若无人地拿起那张敲打靖难勋贵集团的敕谕,看了几眼过后,抬头反问朱棣道。
“陛下觉得,平安和盛庸,能用来制衡谁?”
朱棣冷哼一声,平安和盛庸作为南军名将,在如今洪武开国勋贵集团衰颓,李景隆和徐辉祖这种勋贵二代将领都不算出彩的情况的下,自然是代表了部分地区军队的利益。
这里便是说,靖难之役其实是一场举国之战。
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击败朱棣,抽调了西部边界上的松潘精骑,西南云贵的土司兵,北部陕西山西的兵马,还有被燕军分割的辽东兵,再加上朱元璋留给他的淮西劲卒。
而靖难之役的真实情况,也绝非是后世史书用春秋笔法记载的“一阵狂风吹过,本来颓势的燕军胜了”、“又一阵狂风吹过,南军被迷得睁不开眼,燕军又胜了”.
事实上,在李景隆白沟河大败,朱棣进攻济南受挫后,在两军的战略相持阶段,朱棣是通过连续不断的战略举措,来一步一步把胜利的天平扳向自己的。
朱棣先是声东击西,打掉了孤悬在北面的沧州大营,继而歼灭了辽东兵的主力,使得燕军四面受敌的战略态势极大扭转。
随后,朱棣重挫了山西方面军,使得山西军不敢走大同-宣府一线,出太行山进犯北平,确保了西北、东北、西南等方向的彻底安全。
然后就是朱棣凭借着燕军的高机动性,在东昌、藁城、夹河等几场血战里,以付出数位燕军大将和上万条士卒性命的代价,彻底... -->>
宫女立刻退下去,片刻后,身披黑色袈裟的道衍走了进来。
徐皇后其实许久未曾见到老和尚了,上一次听闻老和尚悟道走火入魔,徐皇后还派了太医去大天界寺。
道衍老和尚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双眼清澈透亮。
“臣叩见皇帝陛下、皇后娘娘。”
自然是客气话,徐皇后哪能让老和尚真叩首,连忙说道:“陛下早有旨意,大师无需多礼。”
“免礼.赐坐”
朱棣这时回过神,看向道衍,说道:“大师今日找朕何事?”
老和尚今日礼数很周全,双手合十行礼后,坐在宦官搬来的椅子上说明了来意。
还是之前朱棣交代给这位黑衣宰相的脏活。
秘密找机会处理靖难时南军的几名主力将领,平安、盛庸,还有如今依旧在淮安坐困孤城不肯投降的梅殷。
淮甸那边没什么意外,道衍派去的使者一番鼓动,已经是孤城一座的淮安城里面就发生了叛乱,还在里面祭拜建文帝的驸马梅殷,被手下给绑起来献了出来,现在淮甸的局势基本稳固了。
负责在淮南率领水师监视梅殷的平江伯、水师都督陈瑄,也接管了淮安城,并派人回南京向朱棣复命。
这种阴私勾当,由于涉及到的人物比较重要,不论是三皇子朱高燧的金吾卫,还是纪纲的锦衣卫,眼下都没有能力处理。
因此,还是辛苦了老和尚,动用他手上以前燕军的情报系统来做。
当然了,后续这种事情,朱棣肯定是要慢慢地移交给金吾卫和锦衣卫的。
毕竟老和尚年事已高,而且这种权柄过于敏感,不太好让其继续大权独揽。
但道衍接下来的话,却让朱棣略微有些不悦了起来。
道衍竟然劝他不要杀平安和盛庸?
平安、盛庸,何许人也?
在靖难之战中,负责一东一西钳制燕军的,主要是两个大营。
其一是背靠井陉道,依靠着山西、河南两条补给线进行补给的真定大营,由平安率领;其二是背靠山东,依靠徐州补给线进行补给的德州大营,由盛庸率领。
而既然能够统帅这两个大营,作为南军名将,这两人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平安在白沟河之战便崭露头角,作为李景隆计划中强而有力的侧翼迂回力量,重创了负责燕军后方防御的大宁系诸将;夹河之战中曾擒获燕军悍将,如今的阳武侯薛禄。
盛庸则是在济南守城战中挫败朱棣,随后又在东昌之战中指挥军队围杀张玉,并在夹河之战斩杀燕军大将谭渊。
所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对于朱棣这种非常记仇的人来说,他手下从来都不缺能征惯战的将领,而敌人在他的小本本上记得则是清清楚楚。
抵抗他的人,朱棣在内心中几乎从不予以宽恕。
譬如如今在忠义卫任职宿卫的伯颜帖木儿、火耳灰这种勇士,若是不投降朱棣,哪怕勇力再过人,朱棣都会毫不犹豫地下令杀之,就像是与他们一道被俘却不肯投降的鞑官一样。
所以,什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景清、铁铉,统统没有好下场。
而如今朱棣小本本上敌对的文臣杀完了,自然就轮到武将了。
朱棣蹙眉道:“平安,竖子耳,往岁从朕出塞,识朕用兵之道,靖难时方才侥幸成名如今以北平都指挥使用之,勉示宽仁而已,如何杀之不得?”
“盛庸,身为武将这般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路边败犬罢了,胆气已破,留之何用?”
道衍的回答很简短,却让朱棣霍然醒悟。
“制衡。”
第189章道衍的提议
徐皇后很知趣地离开了,空旷的皇帝寝殿内,只有朱棣和道衍两人对坐。
“制衡?制衡谁?大师不妨把话说清楚一点。”
朱棣严肃地看向道衍,他的眸中闪过一丝警觉。
道衍是真的不把自己当外人,旁若无人地拿起那张敲打靖难勋贵集团的敕谕,看了几眼过后,抬头反问朱棣道。
“陛下觉得,平安和盛庸,能用来制衡谁?”
朱棣冷哼一声,平安和盛庸作为南军名将,在如今洪武开国勋贵集团衰颓,李景隆和徐辉祖这种勋贵二代将领都不算出彩的情况的下,自然是代表了部分地区军队的利益。
这里便是说,靖难之役其实是一场举国之战。
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击败朱棣,抽调了西部边界上的松潘精骑,西南云贵的土司兵,北部陕西山西的兵马,还有被燕军分割的辽东兵,再加上朱元璋留给他的淮西劲卒。
而靖难之役的真实情况,也绝非是后世史书用春秋笔法记载的“一阵狂风吹过,本来颓势的燕军胜了”、“又一阵狂风吹过,南军被迷得睁不开眼,燕军又胜了”.
事实上,在李景隆白沟河大败,朱棣进攻济南受挫后,在两军的战略相持阶段,朱棣是通过连续不断的战略举措,来一步一步把胜利的天平扳向自己的。
朱棣先是声东击西,打掉了孤悬在北面的沧州大营,继而歼灭了辽东兵的主力,使得燕军四面受敌的战略态势极大扭转。
随后,朱棣重挫了山西方面军,使得山西军不敢走大同-宣府一线,出太行山进犯北平,确保了西北、东北、西南等方向的彻底安全。
然后就是朱棣凭借着燕军的高机动性,在东昌、藁城、夹河等几场血战里,以付出数位燕军大将和上万条士卒性命的代价,彻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