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木匠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战蛮兵大败,被杀戮者无数,残兵四处溃逃。楚军大胜,刘勍率领楚军轻松占领山寨。但让刘勍感到遗憾的是,头号目标彭士愁居然再次逃脱。当山寨受到楚军的火箭攻击时,彭士愁就已经明白,败局已定,山寨不可再守,唯有撤退。
彭士愁毕竟是常年生活在溪州的土著人,对地形十分熟悉。他趁乱带着自己的家属心腹,从密道逃离,再度向西南逃窜,躲入了深山老岭。没有拿住彭士愁,战场上大获全胜的刘勍没有任何兴奋。尽管楚军大破溪州山寨,斩俘蛮兵无数,是无可质疑的一场巨大胜利。但如果从战略上看,楚军并没有占据绝对的胜机。
躲入山区的彭士愁,可以再度聚拢其它部落,再度频繁不断地骚扰楚国。而此时的刘勍,虽然取得战场胜利,五千衡山兵也伤亡过半,粮草补给十分困难。他如果再要率兵深入山区寻找彭士愁,难度极大。
先不说是否能在方圆数千里的山区找到彭士愁,即使找到了,估计又会碰到那些险峻的山寨。刘勍无法确信自己是否还能顺利攻破这样的山寨。可是就此撤兵返回,如何向马希范交代?又如何面对廖匡齐的家人?打了胜仗的刘勍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但是率先打破僵局的却是彭士愁。刘勍很尴尬,彭士愁此时的处境比他还尴尬。作为率领蛮军进攻楚国的最高首领,彭士愁在出兵前的威望和魅力,已是达到鼎盛时期。很多蛮族部落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会取得满意的战果,夺取大量的粮食物资。
但战争的结果却令众人大失所望,不仅遭遇惨败,连带众多山寨被破,家园被毁,亲人被杀,大家还得东躲西餐,逃避楚军的追击。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根源,其实都是彭士愁。彭士愁惊恐地察觉,自己在蛮族部落中的威望和威信正在衰减,众人已经对彭士愁产生了怀疑和猜忌。
如果楚国再度派兵深入山区,彭士愁估计自己不是被楚军消灭,就是被自己内部人干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彭士愁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决定主动向楚国请求投降。彭士愁要投降楚国,必须要征得其它部落酋长的同意。
投降并非完全无条件的缴械投降,彭士愁的目的,是用名义上表面上的臣服来换取溪州蛮族部落的内部自治。楚军强悍的战斗力摆在眼前,如果选择和楚军对抗到底,似乎没什么好下场。以田汧赟、覃行方、向存祐、罗君富为代表的四大蛮族部落首领,也都同意彭仕然的选择。
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正月底,彭士愁派遣儿子彭师暠为和谈使者,率领田汧赟、覃行方、向存祐、罗君富等部落酋长,携带溪、锦、奖三州之官印,来到刘勍军中,谦逊恭敬地要求臣服投降。至于彭士愁,当然不可能亲自去楚军营中。他派遣儿子彭师暠当使者,实际已经表达了他的诚意,彭师暠实际就是他送给楚国的人质。
彭士愁主动要求投降,这让刘勍很是惊讶不解。如此大事,刘勍当然做不了主,只能向马希范汇报。出乎刘勍的意料,马希范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彭士愁的请降要求。
要知道,对于半年前彭士愁的突然侵犯,马希范是相当愤怒和憎恶的。出兵之前,马希范恨不得把彭士愁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但就在楚军大获全胜、占据战场绝对优势的时刻,马希范却选择了和平。
原来马希范得报之后,召集幕僚们商议。此时楚国的第一谋士高郁已死,拓跋恒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首席谋主。拓跋恒说道:“彭士愁的蛮兵虽然不是我们楚军的对手,却极其顽强难缠,打败可以,但要想彻底铲除彭士愁,难度极大,极有可能陷入持久战。如果那样,形势必然对楚国不利。如果再度增兵,再度进入深山清剿,也许可以彻底剿灭彭士愁等人。但可能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也许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也许会有更多的将士战死沙场。
再则这些深山老岭中的蛮族不可能对楚国构成致命威胁,能楚国的真正威胁是南方的南汉、西边的后蜀、东边的南唐和中原的后晋王朝。为了对付这些深山老林、蛮荒之地中的不事生产、不懂文明、粗鲁无礼的蛮族,实在不值得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和牺牲。和平停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我们不如接受他们的投降!”
马希范听了拓跋恒的意见后,自己也想了许久。如果彭士愁等人真心投降,那楚国就不用再担心被蛮族反复不断的骚扰侵犯。双方都能享受和平宁静的生活。再说猛将廖匡齐的战死,也深深触动了马希范。当廖匡齐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到长沙,马希范十分悲伤。
十年前,廖匡齐主动顶替自己迎战高从嗣,单挑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一位自己十分看重,并打算精心培养的将领,就这样死在了溪州的深山老岭之中。马希范第一时
间派遣使者到廖府代表自己吊丧,并安慰廖母。
廖母却并没有过分的悲伤,她只是平静地对使者说道:“廖氏家族三百余人,世受大王温饱之赐,举族效死,都不能报大王之恩,更何况只是我的一个儿子呢?”马希范听完廖母的一番话,十分感动,称赞廖母之贤,并厚恤廖氏家族。
于是,马希范自然也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反思。战争会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就算干掉了彭士愁,还会有其他人出现,继续和楚国对抗。永久的和平,才是大家所期盼的!
于是马希范选择了和平,接受了彭士愁的投降请求。随着刘勍和衡山兵的撤离,楚国和蛮族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战场宣告结束!
本来彭士愁已经答应投降楚国,也没什么好谈的。彭士愁就应该老老实实缴械投降,楚国派遣官员、军队到溪州一带驻扎,牢牢掌控溪州。但彭士愁的投降,并不是无条件缴械投降,而是有条件非缴械投降。
彭士愁能够成为溪州最有威望的蛮族首领,当然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也察觉到了楚国所处的尴尬处境,大家其实都不想把战争再继续下去。他主动要求投降,也是给楚国一个台阶下,让楚国方面赚足面子。面子方面,必须让楚国赚足,而彭士愁要的是为族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彭士愁在谈判过程中的态度还是相当的精明和狡猾,但马希范十分大度灵活,该让步的就让步,该变通的就变通,所以这场谈判还是进行的相当顺利。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楚国和彭士愁最终达成的谈判条约。
其一,彭士愁率溪州以及附近的所有蛮族部落宣布向楚国投降,愿意臣服楚国,成为楚国臣民。
其二,楚国册封彭士愁为溪州刺史,加检校太保,彭士愁的其它儿子以及各位部落酋长各有官职册封,由彭士愁继续管理溪州之地。
其三、楚国不向溪、锦、奖之蛮族部落摊派徭役,收取赋税,蛮族部落内部自己收取赋税。
其四、楚国不从溪、锦、奖之蛮族部落抽取壮丁服兵役。
其五、双方之间停止战争,永远保持和平。
其六、双方保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双方的客商可以自由出入溪州和楚国,不得设置阻碍。
&nb... -->>
此战蛮兵大败,被杀戮者无数,残兵四处溃逃。楚军大胜,刘勍率领楚军轻松占领山寨。但让刘勍感到遗憾的是,头号目标彭士愁居然再次逃脱。当山寨受到楚军的火箭攻击时,彭士愁就已经明白,败局已定,山寨不可再守,唯有撤退。
彭士愁毕竟是常年生活在溪州的土著人,对地形十分熟悉。他趁乱带着自己的家属心腹,从密道逃离,再度向西南逃窜,躲入了深山老岭。没有拿住彭士愁,战场上大获全胜的刘勍没有任何兴奋。尽管楚军大破溪州山寨,斩俘蛮兵无数,是无可质疑的一场巨大胜利。但如果从战略上看,楚军并没有占据绝对的胜机。
躲入山区的彭士愁,可以再度聚拢其它部落,再度频繁不断地骚扰楚国。而此时的刘勍,虽然取得战场胜利,五千衡山兵也伤亡过半,粮草补给十分困难。他如果再要率兵深入山区寻找彭士愁,难度极大。
先不说是否能在方圆数千里的山区找到彭士愁,即使找到了,估计又会碰到那些险峻的山寨。刘勍无法确信自己是否还能顺利攻破这样的山寨。可是就此撤兵返回,如何向马希范交代?又如何面对廖匡齐的家人?打了胜仗的刘勍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但是率先打破僵局的却是彭士愁。刘勍很尴尬,彭士愁此时的处境比他还尴尬。作为率领蛮军进攻楚国的最高首领,彭士愁在出兵前的威望和魅力,已是达到鼎盛时期。很多蛮族部落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会取得满意的战果,夺取大量的粮食物资。
但战争的结果却令众人大失所望,不仅遭遇惨败,连带众多山寨被破,家园被毁,亲人被杀,大家还得东躲西餐,逃避楚军的追击。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根源,其实都是彭士愁。彭士愁惊恐地察觉,自己在蛮族部落中的威望和威信正在衰减,众人已经对彭士愁产生了怀疑和猜忌。
如果楚国再度派兵深入山区,彭士愁估计自己不是被楚军消灭,就是被自己内部人干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彭士愁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决定主动向楚国请求投降。彭士愁要投降楚国,必须要征得其它部落酋长的同意。
投降并非完全无条件的缴械投降,彭士愁的目的,是用名义上表面上的臣服来换取溪州蛮族部落的内部自治。楚军强悍的战斗力摆在眼前,如果选择和楚军对抗到底,似乎没什么好下场。以田汧赟、覃行方、向存祐、罗君富为代表的四大蛮族部落首领,也都同意彭仕然的选择。
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正月底,彭士愁派遣儿子彭师暠为和谈使者,率领田汧赟、覃行方、向存祐、罗君富等部落酋长,携带溪、锦、奖三州之官印,来到刘勍军中,谦逊恭敬地要求臣服投降。至于彭士愁,当然不可能亲自去楚军营中。他派遣儿子彭师暠当使者,实际已经表达了他的诚意,彭师暠实际就是他送给楚国的人质。
彭士愁主动要求投降,这让刘勍很是惊讶不解。如此大事,刘勍当然做不了主,只能向马希范汇报。出乎刘勍的意料,马希范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彭士愁的请降要求。
要知道,对于半年前彭士愁的突然侵犯,马希范是相当愤怒和憎恶的。出兵之前,马希范恨不得把彭士愁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但就在楚军大获全胜、占据战场绝对优势的时刻,马希范却选择了和平。
原来马希范得报之后,召集幕僚们商议。此时楚国的第一谋士高郁已死,拓跋恒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首席谋主。拓跋恒说道:“彭士愁的蛮兵虽然不是我们楚军的对手,却极其顽强难缠,打败可以,但要想彻底铲除彭士愁,难度极大,极有可能陷入持久战。如果那样,形势必然对楚国不利。如果再度增兵,再度进入深山清剿,也许可以彻底剿灭彭士愁等人。但可能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也许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也许会有更多的将士战死沙场。
再则这些深山老岭中的蛮族不可能对楚国构成致命威胁,能楚国的真正威胁是南方的南汉、西边的后蜀、东边的南唐和中原的后晋王朝。为了对付这些深山老林、蛮荒之地中的不事生产、不懂文明、粗鲁无礼的蛮族,实在不值得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和牺牲。和平停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我们不如接受他们的投降!”
马希范听了拓跋恒的意见后,自己也想了许久。如果彭士愁等人真心投降,那楚国就不用再担心被蛮族反复不断的骚扰侵犯。双方都能享受和平宁静的生活。再说猛将廖匡齐的战死,也深深触动了马希范。当廖匡齐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到长沙,马希范十分悲伤。
十年前,廖匡齐主动顶替自己迎战高从嗣,单挑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一位自己十分看重,并打算精心培养的将领,就这样死在了溪州的深山老岭之中。马希范第一时
间派遣使者到廖府代表自己吊丧,并安慰廖母。
廖母却并没有过分的悲伤,她只是平静地对使者说道:“廖氏家族三百余人,世受大王温饱之赐,举族效死,都不能报大王之恩,更何况只是我的一个儿子呢?”马希范听完廖母的一番话,十分感动,称赞廖母之贤,并厚恤廖氏家族。
于是,马希范自然也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反思。战争会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就算干掉了彭士愁,还会有其他人出现,继续和楚国对抗。永久的和平,才是大家所期盼的!
于是马希范选择了和平,接受了彭士愁的投降请求。随着刘勍和衡山兵的撤离,楚国和蛮族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战场宣告结束!
本来彭士愁已经答应投降楚国,也没什么好谈的。彭士愁就应该老老实实缴械投降,楚国派遣官员、军队到溪州一带驻扎,牢牢掌控溪州。但彭士愁的投降,并不是无条件缴械投降,而是有条件非缴械投降。
彭士愁能够成为溪州最有威望的蛮族首领,当然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也察觉到了楚国所处的尴尬处境,大家其实都不想把战争再继续下去。他主动要求投降,也是给楚国一个台阶下,让楚国方面赚足面子。面子方面,必须让楚国赚足,而彭士愁要的是为族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彭士愁在谈判过程中的态度还是相当的精明和狡猾,但马希范十分大度灵活,该让步的就让步,该变通的就变通,所以这场谈判还是进行的相当顺利。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楚国和彭士愁最终达成的谈判条约。
其一,彭士愁率溪州以及附近的所有蛮族部落宣布向楚国投降,愿意臣服楚国,成为楚国臣民。
其二,楚国册封彭士愁为溪州刺史,加检校太保,彭士愁的其它儿子以及各位部落酋长各有官职册封,由彭士愁继续管理溪州之地。
其三、楚国不向溪、锦、奖之蛮族部落摊派徭役,收取赋税,蛮族部落内部自己收取赋税。
其四、楚国不从溪、锦、奖之蛮族部落抽取壮丁服兵役。
其五、双方之间停止战争,永远保持和平。
其六、双方保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双方的客商可以自由出入溪州和楚国,不得设置阻碍。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