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木匠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文香的宠爱之情。马殷随后的岁月,基本上就是和文香在碧湘宫中度过。
马殷想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是有人却不让他消停。马殷刚刚停息了楚汉之争,却迎来了东边的吴国进犯。
马殷建国的这年秋天,已经掌控南吴将近二十年的徐温,有了新的烦恼,这个烦恼来自他的养子徐知诰。自从徐温把日常事务交给徐知训打理之后,徐知诰势力逐渐增大。徐温控制的杨吴,比起马殷的楚国来说,内部极为复杂。
马殷自入主潭州后,从来没有遇到部下叛乱,或者部将叛逃的事情。马殷的内部文臣武将极为团结,和睦相处。这在各藩镇之中,是极为少见。正因为楚国内部稳定,从没有发生内耗,因此实力一直不弱,也没有给邻国以可乘之机。
徐温控制的吴国却不同,几个权臣之间勾心斗角,很少有安宁的时候。首是徐温的几个儿子: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以及养子徐知诰,各自有自己的势力。另外就是三个幕僚严可求、骆知祥、陈彦谦。再有文臣徐玠、王令谋、卢择等,武将柴再用、陈璋、钟泰章、陈祐等。
徐知诰自然是徐温家族的核心成员,在徐知训死后,已经是徐温执掌朝政的重要帮手,为徐氏家族掌控朝政立下大功。而且徐知诰本人在扬州城的表现也十分优秀,深得徐温和文武官员的信任。但徐知诰却有一个先天不足之处,那就是他只是徐温的养子,而不是亲子。
徐知诰对自己的身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徐知知道徐温的接班人,不可能是自己。徐知诰要想获得徐温最终的认可,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势力。徐知诰于是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如宋齐丘、周宗、马仁裕、曹悰等,都成了徐知诰的心腹幕僚。
徐知诰也很谨慎,不敢把这些心腹幕僚擅自安排到重要为止。因为徐温一向很敏感,如果让徐温有所察觉,徐知诰将会彻底失败。自己的心腹既然不能随便进南吴的高层,那就干脆直接拉拢徐温的其它成员们。
徐知谏是徐温的第四子,从小便和徐知诰关系密切,还曾经救过徐知诰。骆知祥是吴国的理财能手,原本一直是徐温的心腹,和徐知诰也是好友。徐知诰的个人威望及魅力,让骆知祥十分佩服,徐知诰在吴过朝堂上的表现,让骆知祥十分赞赏。骆知祥决定把筹码押在徐知诰这边。
他深信,徐知诰是能够成就大事之人,比徐温的那些儿子们更有前途。王令谋,为人狡猾,善于钻营奉承,原为昇州判官,后改内枢使。和骆知祥一样,王令谋也打算把筹码押在徐知诰这边。
不知不觉之中,徐知诰居然从徐温的麾下成功拉出了三重要成员,再加上他自己这边的心腹,徐知诰的势力已经成为吴国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甚至可以和徐温相对抗衡。
尽管徐知诰做事非常谨慎小心,但他暗中培养心腹的做法总会有些蛛丝马迹被别人发现。徐温的主要谋士严可求和徐玠对此都有所察觉,尤其是严可求,对徐温极其忠心,为了不至少让吴国的大劝落入徐知诰之手,严可求便苦心劝说徐温道:“徐知诰非你亲生的儿子,不可交付大权,必须尽快把大权交给次子徐知询!”
徐玠原本是在吉州任刺史,他的贪污行为,被徐知诰发现。徐知诰准备严惩他,由徐温出面才平息了此事,所以徐玠对徐知诰一直怀恨在心。严可求劝说徐温之后,徐玠接着对徐温说道:“居中辅政之重位,不可假异姓之人,应该用你的嫡子徐知询来取代!”徐知询也配合严可求、徐玠,出面向父亲要官要权。徐知询此时的职位是行军司马、忠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但毕竟没有徐知诰权高位重。作为徐温的次子,徐知询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取代徐知诰的位置。
在反复被众人劝说之下,徐温开始犹豫不决。
徐知诰的表现十分优秀,远超越徐温的亲生儿子。徐温想起数十年前,他卧病之时,徐知诰和妻子日夜侍奉在床前的一幕。徐温始终不忍心,把徐知诰从目前扬州执政的位置上撤换下来。徐温的妻子陈夫人对徐知诰也颇有好感,对徐温说道:“知诰乃贫贱时养之,奈何富贵时抛弃他?”
徐温没有马上用徐知询取代徐知诰,这个问题很烦恼,徐温只好决定先不去考虑。徐温打算先做另一件重要之事。武义七年(927年)十月,徐温决定率领吴国所有文武百官、藩镇将领,一同入朝劝说杨溥正式称帝。
只有杨溥称帝,徐温的权势一位才能再一步提升,他的子孙才能有机会从杨溥手中夺取帝位,徐氏家族才有可能成为帝王家族。但就在徐温临行前的一刻,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十分严重,居然卧床不起。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徐温的身体状况一直比较良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疾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来得实在不是时候。
徐温自知自己马上要离开人世,作为吴国的头号权臣,他执掌吴国二十年,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但徐温必须马上就继承人的问题作出最后的决定,否则吴国必将再度发生内乱。
儿子毕竟是亲生的好,哪怕亲儿子再混蛋,哪怕养子再孝顺,继承人还得由亲生儿子来当 。病床之前,徐温作出了最后的遗言,派徐知询入扬州,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说杨溥称帝,同时驻留扬州,取代徐知诰,主政扬州。
徐知诰一生之中最为严峻的时刻到了。严可求、徐玠、徐知询等人对徐温的劝说行动,当然也逃不过徐知诰的耳目。徐知诰对此,自然是忧心重重、惶恐不已。以徐温的性格,极有可能会听从严可求的劝说,徐温一向对严可求是言听计从。
徐知诰很清楚,如果徐温这个时候夺取了自己在扬州的军政大权,自己没有有任何反抗和拒绝的理由。而且以徐知询的性格,自己留在扬州,还会有性命之虞。很快,徐温病重,派遣徐知询入广陵的消息传到徐知诰耳中。
徐知询就要进入广陵城,将要取代自己在扬州的职位,自己将何去何从?徐知诰思考许久,决定向养父徐温上书一封,表示自愿放弃目前的职位,要求到江西当地方官。如果这份表文送到金陵府徐温那里,徐知诰的个人命运也就基本定局。
他将在吴国的一个州城老老实实当个节度使或州刺史,基本没有机会再回扬州,只能终老一生。至于吴国的军政大权!徐温家族是否能继续掌控?杨氏家族是否有能力重新夺权?抑或有新的政治力量脱颖而出?最终花落谁家?谁也无法猜测!
徐知诰运气不错,他的这份表文,最终没有送到徐温手中。因为就在徐知诰写完这封信的当天夜晚,徐温暴病而亡的消息也传到了扬州城。徐温结束了他六十六岁的生命。
徐温突然死亡,也就意味着吴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权利真空,这种时候最适合徐知诰发挥乱中取胜的本领。尽管徐温临终前已经派遣徐知询到扬州取代徐知诰,但徐知诰对此毫不紧张。因为此时,放眼整个吴国,实力强大的徐知诰已经没有对手,至于徐知询,徐知诰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对文香的宠爱之情。马殷随后的岁月,基本上就是和文香在碧湘宫中度过。
马殷想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是有人却不让他消停。马殷刚刚停息了楚汉之争,却迎来了东边的吴国进犯。
马殷建国的这年秋天,已经掌控南吴将近二十年的徐温,有了新的烦恼,这个烦恼来自他的养子徐知诰。自从徐温把日常事务交给徐知训打理之后,徐知诰势力逐渐增大。徐温控制的杨吴,比起马殷的楚国来说,内部极为复杂。
马殷自入主潭州后,从来没有遇到部下叛乱,或者部将叛逃的事情。马殷的内部文臣武将极为团结,和睦相处。这在各藩镇之中,是极为少见。正因为楚国内部稳定,从没有发生内耗,因此实力一直不弱,也没有给邻国以可乘之机。
徐温控制的吴国却不同,几个权臣之间勾心斗角,很少有安宁的时候。首是徐温的几个儿子: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以及养子徐知诰,各自有自己的势力。另外就是三个幕僚严可求、骆知祥、陈彦谦。再有文臣徐玠、王令谋、卢择等,武将柴再用、陈璋、钟泰章、陈祐等。
徐知诰自然是徐温家族的核心成员,在徐知训死后,已经是徐温执掌朝政的重要帮手,为徐氏家族掌控朝政立下大功。而且徐知诰本人在扬州城的表现也十分优秀,深得徐温和文武官员的信任。但徐知诰却有一个先天不足之处,那就是他只是徐温的养子,而不是亲子。
徐知诰对自己的身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徐知知道徐温的接班人,不可能是自己。徐知诰要想获得徐温最终的认可,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势力。徐知诰于是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如宋齐丘、周宗、马仁裕、曹悰等,都成了徐知诰的心腹幕僚。
徐知诰也很谨慎,不敢把这些心腹幕僚擅自安排到重要为止。因为徐温一向很敏感,如果让徐温有所察觉,徐知诰将会彻底失败。自己的心腹既然不能随便进南吴的高层,那就干脆直接拉拢徐温的其它成员们。
徐知谏是徐温的第四子,从小便和徐知诰关系密切,还曾经救过徐知诰。骆知祥是吴国的理财能手,原本一直是徐温的心腹,和徐知诰也是好友。徐知诰的个人威望及魅力,让骆知祥十分佩服,徐知诰在吴过朝堂上的表现,让骆知祥十分赞赏。骆知祥决定把筹码押在徐知诰这边。
他深信,徐知诰是能够成就大事之人,比徐温的那些儿子们更有前途。王令谋,为人狡猾,善于钻营奉承,原为昇州判官,后改内枢使。和骆知祥一样,王令谋也打算把筹码押在徐知诰这边。
不知不觉之中,徐知诰居然从徐温的麾下成功拉出了三重要成员,再加上他自己这边的心腹,徐知诰的势力已经成为吴国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甚至可以和徐温相对抗衡。
尽管徐知诰做事非常谨慎小心,但他暗中培养心腹的做法总会有些蛛丝马迹被别人发现。徐温的主要谋士严可求和徐玠对此都有所察觉,尤其是严可求,对徐温极其忠心,为了不至少让吴国的大劝落入徐知诰之手,严可求便苦心劝说徐温道:“徐知诰非你亲生的儿子,不可交付大权,必须尽快把大权交给次子徐知询!”
徐玠原本是在吉州任刺史,他的贪污行为,被徐知诰发现。徐知诰准备严惩他,由徐温出面才平息了此事,所以徐玠对徐知诰一直怀恨在心。严可求劝说徐温之后,徐玠接着对徐温说道:“居中辅政之重位,不可假异姓之人,应该用你的嫡子徐知询来取代!”徐知询也配合严可求、徐玠,出面向父亲要官要权。徐知询此时的职位是行军司马、忠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但毕竟没有徐知诰权高位重。作为徐温的次子,徐知询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取代徐知诰的位置。
在反复被众人劝说之下,徐温开始犹豫不决。
徐知诰的表现十分优秀,远超越徐温的亲生儿子。徐温想起数十年前,他卧病之时,徐知诰和妻子日夜侍奉在床前的一幕。徐温始终不忍心,把徐知诰从目前扬州执政的位置上撤换下来。徐温的妻子陈夫人对徐知诰也颇有好感,对徐温说道:“知诰乃贫贱时养之,奈何富贵时抛弃他?”
徐温没有马上用徐知询取代徐知诰,这个问题很烦恼,徐温只好决定先不去考虑。徐温打算先做另一件重要之事。武义七年(927年)十月,徐温决定率领吴国所有文武百官、藩镇将领,一同入朝劝说杨溥正式称帝。
只有杨溥称帝,徐温的权势一位才能再一步提升,他的子孙才能有机会从杨溥手中夺取帝位,徐氏家族才有可能成为帝王家族。但就在徐温临行前的一刻,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十分严重,居然卧床不起。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徐温的身体状况一直比较良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疾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来得实在不是时候。
徐温自知自己马上要离开人世,作为吴国的头号权臣,他执掌吴国二十年,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但徐温必须马上就继承人的问题作出最后的决定,否则吴国必将再度发生内乱。
儿子毕竟是亲生的好,哪怕亲儿子再混蛋,哪怕养子再孝顺,继承人还得由亲生儿子来当 。病床之前,徐温作出了最后的遗言,派徐知询入扬州,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说杨溥称帝,同时驻留扬州,取代徐知诰,主政扬州。
徐知诰一生之中最为严峻的时刻到了。严可求、徐玠、徐知询等人对徐温的劝说行动,当然也逃不过徐知诰的耳目。徐知诰对此,自然是忧心重重、惶恐不已。以徐温的性格,极有可能会听从严可求的劝说,徐温一向对严可求是言听计从。
徐知诰很清楚,如果徐温这个时候夺取了自己在扬州的军政大权,自己没有有任何反抗和拒绝的理由。而且以徐知询的性格,自己留在扬州,还会有性命之虞。很快,徐温病重,派遣徐知询入广陵的消息传到徐知诰耳中。
徐知询就要进入广陵城,将要取代自己在扬州的职位,自己将何去何从?徐知诰思考许久,决定向养父徐温上书一封,表示自愿放弃目前的职位,要求到江西当地方官。如果这份表文送到金陵府徐温那里,徐知诰的个人命运也就基本定局。
他将在吴国的一个州城老老实实当个节度使或州刺史,基本没有机会再回扬州,只能终老一生。至于吴国的军政大权!徐温家族是否能继续掌控?杨氏家族是否有能力重新夺权?抑或有新的政治力量脱颖而出?最终花落谁家?谁也无法猜测!
徐知诰运气不错,他的这份表文,最终没有送到徐温手中。因为就在徐知诰写完这封信的当天夜晚,徐温暴病而亡的消息也传到了扬州城。徐温结束了他六十六岁的生命。
徐温突然死亡,也就意味着吴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权利真空,这种时候最适合徐知诰发挥乱中取胜的本领。尽管徐温临终前已经派遣徐知询到扬州取代徐知诰,但徐知诰对此毫不紧张。因为此时,放眼整个吴国,实力强大的徐知诰已经没有对手,至于徐知询,徐知诰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