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迷失在一六二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哦?愿闻其详。”
虽然是被一个年龄比自己孙子还小点的年轻人当面说错,毕自严却一点没有被顶撞的恼怒,反而显出兴味十足的表情。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端了谁的碗,就服谁的管。您说大明一县只需负责四名主官的俸禄,可我们都知道光凭四名主官肯定是控制不了一座县城的。他们必须要有大批僚佐人员辅助。而这些人也不可能把嘴巴扎起来,他们肯定也要有收入,而且这收入还要足够高,以对得起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那么这笔钱由谁来出呢?如果是县官,那么那些僚属只需要对县官本人负责;如果是当地大户,那么他们就会变成大户募养的走狗——谁给钱听谁的,天经地义。”
郭逸说的兴起,一时间大概忘了自己身在何方,竟然拿出了平日里在夜校里给学生上培训课的劲头,铿锵有力道:
“官府是什么?官府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我们控制着那三地,所以当地的行政人员必须要贯彻我们的意志——但这前提条件是我们要能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不把牧羊犬喂饱了,就不能责怪它们会去偷吃羊群啦。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情,也只有朱……能干得出来。”
郭逸本来顺嘴就要嘲讽一下朱元璋的——养成习惯了。平时他们谈论起明朝政策时,十有八九最后都是以对那个乞丐皇帝的的嘲笑而告终。不过在最后关头他总算想起这不是在海南岛上的夜校中给自家学生上课,才硬生生刹住了车——在自家课堂上说这些话的好处是可以逐步潜移默化,消解掉那些农民学生对皇权的敬畏。但在明帝国的京师这边,当着一帮子大明朝顶级官僚的面开嘲讽,郭逸毕竟不如解席那样“有胆色”。
其实对面几个官儿已经听懂了,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做出一副啥都没听见的架势,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完全就把郭逸这段发言给忽略过去了。
毕自严也依然笑眯眯的,接着郭逸前一句话道:
“照这么说,你们是把所有官衙吏员和白役都给养起来了?可难道就不怕重蹈前宋时冗官冗费之祸么?”
“冗官冗费?”郭逸嘿嘿一笑,“不干活光拿钱那才叫冗官,可是毕老爷子您自己也是堂堂一部尚书,您应该很清楚行政工作需要多少人手哪。别的不说,光是我们琼海军下辖的财政部门,就有好几百人规模,否则怎么应付得了那么多的开支项目呢?”
“好几百人?”
郭逸这句话说出口,却见对面几位尚书大人脸色均是变得十分古怪。过了片刻,却还是毕自严沉吟道:
“老夫所在之户部,司掌天下财计。大明两京十三省,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县……举凡各地赋税,口算岁入,官员俸禄,粮饷分发,诸务尽集于斯。然而部内堂官仅有七十四人,僚属杂吏一百六十五人,加起来总共还没超过二百四啊!”
不愧是掌管着大明朝廷钱袋子的人,毕自严一开口,数字全部精确到个位,这与通常明朝官僚的说话习惯可大不一样。而他这串数据报出来却也震晕了一批人——对面林汉龙郭逸陈涛三个全傻了:
“什么?”
“大明帝国的财政核心总共只有二百三十九名员工?老爷子您没开玩笑吧?”
面对质疑,毕自严看了看坐在他旁边的那位继任者:
“至少老夫在位的时候是只有这么些人,除非后来杨尚书又有所添减?”
“没有,没有!”旁边杨一鹤连忙摆手,“下官履任未久,自是一切都萧随曹规,只等老先生回任就好,岂敢胡乱动作。”
——毕自严此时无官无职,严格说起来还算是待罪之身。但在座诸人都知道:他既然被允许参加这次谈判,接下来肯定就是官复原职,说不准还能跟老钱一样混个入阁。所以杨一鹤在他面前姿态放得很低。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杨一鹤亲眼见识过毕自严之前面临的财政重担了,他自忖接不下来,对前任的业务能力也是真心佩服。
于是毕自严就点了点头:
“那就是只有这么多人了。”
郭逸愣了好半天,方才苦笑道:
“那毕尚书您的工作还能推行得下去么?就这么点人,连个架子都搭不起来啊。”
&nb... -->>
“哦?愿闻其详。”
虽然是被一个年龄比自己孙子还小点的年轻人当面说错,毕自严却一点没有被顶撞的恼怒,反而显出兴味十足的表情。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端了谁的碗,就服谁的管。您说大明一县只需负责四名主官的俸禄,可我们都知道光凭四名主官肯定是控制不了一座县城的。他们必须要有大批僚佐人员辅助。而这些人也不可能把嘴巴扎起来,他们肯定也要有收入,而且这收入还要足够高,以对得起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那么这笔钱由谁来出呢?如果是县官,那么那些僚属只需要对县官本人负责;如果是当地大户,那么他们就会变成大户募养的走狗——谁给钱听谁的,天经地义。”
郭逸说的兴起,一时间大概忘了自己身在何方,竟然拿出了平日里在夜校里给学生上培训课的劲头,铿锵有力道:
“官府是什么?官府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我们控制着那三地,所以当地的行政人员必须要贯彻我们的意志——但这前提条件是我们要能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不把牧羊犬喂饱了,就不能责怪它们会去偷吃羊群啦。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情,也只有朱……能干得出来。”
郭逸本来顺嘴就要嘲讽一下朱元璋的——养成习惯了。平时他们谈论起明朝政策时,十有八九最后都是以对那个乞丐皇帝的的嘲笑而告终。不过在最后关头他总算想起这不是在海南岛上的夜校中给自家学生上课,才硬生生刹住了车——在自家课堂上说这些话的好处是可以逐步潜移默化,消解掉那些农民学生对皇权的敬畏。但在明帝国的京师这边,当着一帮子大明朝顶级官僚的面开嘲讽,郭逸毕竟不如解席那样“有胆色”。
其实对面几个官儿已经听懂了,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做出一副啥都没听见的架势,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完全就把郭逸这段发言给忽略过去了。
毕自严也依然笑眯眯的,接着郭逸前一句话道:
“照这么说,你们是把所有官衙吏员和白役都给养起来了?可难道就不怕重蹈前宋时冗官冗费之祸么?”
“冗官冗费?”郭逸嘿嘿一笑,“不干活光拿钱那才叫冗官,可是毕老爷子您自己也是堂堂一部尚书,您应该很清楚行政工作需要多少人手哪。别的不说,光是我们琼海军下辖的财政部门,就有好几百人规模,否则怎么应付得了那么多的开支项目呢?”
“好几百人?”
郭逸这句话说出口,却见对面几位尚书大人脸色均是变得十分古怪。过了片刻,却还是毕自严沉吟道:
“老夫所在之户部,司掌天下财计。大明两京十三省,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县……举凡各地赋税,口算岁入,官员俸禄,粮饷分发,诸务尽集于斯。然而部内堂官仅有七十四人,僚属杂吏一百六十五人,加起来总共还没超过二百四啊!”
不愧是掌管着大明朝廷钱袋子的人,毕自严一开口,数字全部精确到个位,这与通常明朝官僚的说话习惯可大不一样。而他这串数据报出来却也震晕了一批人——对面林汉龙郭逸陈涛三个全傻了:
“什么?”
“大明帝国的财政核心总共只有二百三十九名员工?老爷子您没开玩笑吧?”
面对质疑,毕自严看了看坐在他旁边的那位继任者:
“至少老夫在位的时候是只有这么些人,除非后来杨尚书又有所添减?”
“没有,没有!”旁边杨一鹤连忙摆手,“下官履任未久,自是一切都萧随曹规,只等老先生回任就好,岂敢胡乱动作。”
——毕自严此时无官无职,严格说起来还算是待罪之身。但在座诸人都知道:他既然被允许参加这次谈判,接下来肯定就是官复原职,说不准还能跟老钱一样混个入阁。所以杨一鹤在他面前姿态放得很低。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杨一鹤亲眼见识过毕自严之前面临的财政重担了,他自忖接不下来,对前任的业务能力也是真心佩服。
于是毕自严就点了点头:
“那就是只有这么多人了。”
郭逸愣了好半天,方才苦笑道:
“那毕尚书您的工作还能推行得下去么?就这么点人,连个架子都搭不起来啊。”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