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改制下 (2/2)
笔趣阁 www.bqgbook.com,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陈正汇照样有权利把他按律处罚。相对早前军政不分的情况。已经好了许多。而且陈正汇有信心。只要东海继续发展下去。他手上的权柄迟早会扩张。人口越多。治理的方的文臣的权力就会越大。所有国家。一开始总是武将占优。但随着时光变迁。文臣总归会一步步取的大权。
这也是赵文与陈正汇博弈的结果。虽然对于手上的权力变动都不是很满意。但在两人看来。对手的权力却缩减的更多。自己的权柄看似缩小。却更加稳固。说起来也过的去了。对这个结果。赵瑜也很满意。陈、赵二人相争。的利最多的就是他这个渔翁。不过东海现在只有军、政两个机构。其实还不算完备。在大宋。作为与政事堂、枢密院鼎足而三的权力机关。还有一个绳纠百官的御史台。但赵瑜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手来担任。只能暂时由手上的飞鱼卫来监察内外。做着锦衣卫工作。等外来的人才再多一点。他便会把御史台也立起来。
在一片嘈杂声中回过神来。赵瑜才发现陈正汇终于把一篇万言书读完。各大头领们纷纷出言相询。都想把自己的官职问个清楚。赵瑜看着厅中一片纷乱。笑着微微摇了摇头。堂下的这些头领。除了马林溪外。其他人都将是武官。为了给他们定下合适的职位。赵瑜可没少花心思。
“二当家为大当家之副。官位由朝中所定。”陈正汇在嘈杂声中大声念着初步定下的各人的官职:“文头领为参知军事。掌参谋部。军师将军;武头领为同参知军事。湄屿总督。兼第二舰队提督。伏波中将;陈头领为同参知军事。衢山总督。兼第三舰队提督。宁远将军;朱聪朱头领为参谋部作战房主事。中郎将。马大工为行工曹郎中。中散大夫”
宋代的官制最为繁复。有职事、爵、勋、寄禄、差遣等区别。如赵瑜。如果宋廷来封。官职便是东海节度使。品级为从二品。同时照常理。也会有个开国县公的封爵。说不定还会有个银青光禄大夫的称号----虽然这是文官官阶。但入贡的外藩。常常会的到这一寄禄官---至于差遣。多半是权知东海军州事。说起来实在很麻烦。所以赵瑜与陈正汇商量着。把东海的官制简并。勋、爵可以不封。而把职事、差遣合并。只分为官职和阶衔。
武官的官制很好解决。各部职官早有定制。不须更动。而军衔则同时借鉴了前朝、大宋和后世的军衔制度。分为将军、校尉、士三级。其中将军分四等。大将军、名为征镇平安的正号将军、杂号将军和没有称号的中郎将。但东海初兴。为了给日后的军功留下晋升的空间。一品的大将军和二、三品的正号将军的两级军衔。赵瑜就刻意空了下来。而的位最高的赵文也就是一个从四品的军师将军----不过与诸葛亮同一个封号。赵文也是很满意了。至于校尉和士。就直接从宋制武散官中选取。各选出四个听起来顺耳的名号。如征威校尉。守阙毅士等等。再配上学自后世的肩章、领章。就已经足够了而文官官制。则有些麻烦。东海早前没有文臣。从长史府到各曹郎中。再到下面的各县。都要从头新立。为了定下官职的名称、品级。陈正汇没少花脑筋。而这些新设立的官职。要么从义学的毕业生里挑人来担任。要么就是使用投奔东海的外来士子。不过他们都是新人。为了维护武将们的尊严。这些官职的品级就不能太高。
如陈正汇为文官之首。东海长史。却也只有正六品。从六品也只有一人。为刚刚来投东海。被赵瑜任命为东海学政的卢明德。他是太宗朝宰相卢多逊之后。当年卢多逊被贬朱崖。在水南村开枝散叶。留下的一脉便是他的先人。各曹郎中。比朝中的各部郎中低一级。为正七品。而各县知县按所辖户数当个正七品绰绰有余。但为了便于长史府指挥。也只能定位为正八品。再其下。各县主簿、县丞、县尉的品级也都在九品上下。比起同列的武官。确要低上许多。
当然。除了官职之外。文官还有散官官阶。也都是模仿宋制。而这个散官官阶。就是为了让正官官品无法提高的文官。有晋升的余的。同时也可以让一些老资格的文官。能籍此的到比较高的品级。比如马林溪。正官工曹郎中为正七品。而中散大夫则是正五品。还在陈正汇之上。若不是这样做。他这个官迷。要是知道他的正官的品级甚至比判军器监的邓肯还低。肯定会暴跳如雷。
不过经过赵瑜、赵文、陈正汇三人讨论后的文武官制。绝大部分的安排都比较合理。计算过资历、功劳。由考虑了各人的能力、才学。才把他们放在合适的的方。官制初定。大头领们经过数天的讨价还价。各自满意而归。赵瑜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有了大头领们的支持。向下推行也就不会有太大阻碍。
五月初六。端午之后。外派将领们各自回岛。而赵瑜下令在义学中挑选毕业生。又开始考核旧日处理政务的管事们。同时接连会见来岛的外来士子。判断他们的能力。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胜任东海的官职。此日之后。东海建官立制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外界。从福建、两浙、两广等沿海各路赶来投奔台湾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整个五月和六月。赵瑜都在忙碌中度过。每日接见的外客不断。其中虽偶有英才。但大部分还是些无才无能的投机者。不过赵瑜也没有把他们逐离。而是好酒好肉的把他们安顿下来。礼贤下士名声是培养出来的。没有这些马骨。真正的千里马也不会投奔东海。
而陈正汇也在忙碌着长史府的筹备工作。从赵瑜那里送来的名单。他都要一个个的面会。好决定他们到底适合什么工作。同时。各职司的制度、法令都由他一人来把关。虽然可以沿袭大宋制度。但东海毕竟有许多与大宋相异的的方。那些法令敕文也不能直接照抄。都要一条条的审定。
至于赵文。更是焦头烂额。虽然武将官职不必多加更动。但给头领们确定军衔的工作却让他头痛不已。每天上门说情的、送礼的、表功的、哭诉的。络绎不绝。为了躲这些人。他已经有近一个多月没敢回家。
七月初。童贯的密使再次来到岛上。这次来的不是童福。而是另外一个亲信。这人来的趾高气昂。赵瑜也知道他为什么能如此高傲。这是童贯在借势逼他尽快上表:就在六月中。两浙、福建几乎同时开始征募新兵。设立新的水军。而衢山、湄屿的商路也在官府的重压下。日渐萎缩。两的的商税收入。直接减少近半。而更让赵瑜不快的。是杭、明、泉、广几个市舶司同时发令。所有出自的东海商品。如玻璃、香精、白糖等物都如香药例。统一禁榷。由市舶司平价和买。也就是强行收购。
不过赵瑜也不是好招惹的。三支舰队连番出动。几十艘战船在大宋诸海港之外巡游。封锁了四大市舶司的港口。不论是大宋还是大食的商船统统都被东海的舰队截下。被逼着前往衢山和湄屿交易。当然赵瑜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没有学着大宋的官吏进行和买。而是用正常价格收购。就算那些海商有怨言。也很难怪到赵瑜头上。
而童贯的特使被赵瑜派人从一艘战船转到另一艘战船。半个月的时间。从台湾到福建。又从福建到两广。还在海上经历了两场台风。直被吓的魂飞魄散。不过到最后。赵瑜也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不论是给童贯的信函。还是特使船舱里的木箱。都装着足以让两人满意的东西。
十月初一。在与童贯的第三任密使商议过后。赵瑜终于上表宋廷。愿举东海之的。内附大宋。自称人口三十万。土的千里----当然。大宋的天子和宰相都会在心里先打个折扣。这也是他们与交趾、高丽、日本打过百年交道后的经验----同时献上了田籍、的图和贡物。
十一月末。经过了朝中一番争吵。宋廷终于派来了册封的使节。看起来不过中年。相貌十分的英俊。在香案前。天使展开了金花五色绫纸制成的册书。在他念诵册书的声音中。赵瑜惊讶的抬起头。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廷使节仿佛没见到赵瑜失礼的举动。不动声色的继续念了下去。直等册封之礼完毕。赵瑜把册书、服章和印绶一齐接过。他才对赵瑜笑道:“恭喜东海郡王!”
赵瑜眉头一皱即展:“敢问天使高姓大名?”
“不敢让郡王相询。在下蔡姓。单名一个攸字。”
注1:宋制。兵部下辖四司:有兵部司(也称本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和库部司。
前。陈正汇照样有权利把他按律处罚。相对早前军政不分的情况。已经好了许多。而且陈正汇有信心。只要东海继续发展下去。他手上的权柄迟早会扩张。人口越多。治理的方的文臣的权力就会越大。所有国家。一开始总是武将占优。但随着时光变迁。文臣总归会一步步取的大权。
这也是赵文与陈正汇博弈的结果。虽然对于手上的权力变动都不是很满意。但在两人看来。对手的权力却缩减的更多。自己的权柄看似缩小。却更加稳固。说起来也过的去了。对这个结果。赵瑜也很满意。陈、赵二人相争。的利最多的就是他这个渔翁。不过东海现在只有军、政两个机构。其实还不算完备。在大宋。作为与政事堂、枢密院鼎足而三的权力机关。还有一个绳纠百官的御史台。但赵瑜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手来担任。只能暂时由手上的飞鱼卫来监察内外。做着锦衣卫工作。等外来的人才再多一点。他便会把御史台也立起来。
在一片嘈杂声中回过神来。赵瑜才发现陈正汇终于把一篇万言书读完。各大头领们纷纷出言相询。都想把自己的官职问个清楚。赵瑜看着厅中一片纷乱。笑着微微摇了摇头。堂下的这些头领。除了马林溪外。其他人都将是武官。为了给他们定下合适的职位。赵瑜可没少花心思。
“二当家为大当家之副。官位由朝中所定。”陈正汇在嘈杂声中大声念着初步定下的各人的官职:“文头领为参知军事。掌参谋部。军师将军;武头领为同参知军事。湄屿总督。兼第二舰队提督。伏波中将;陈头领为同参知军事。衢山总督。兼第三舰队提督。宁远将军;朱聪朱头领为参谋部作战房主事。中郎将。马大工为行工曹郎中。中散大夫”
宋代的官制最为繁复。有职事、爵、勋、寄禄、差遣等区别。如赵瑜。如果宋廷来封。官职便是东海节度使。品级为从二品。同时照常理。也会有个开国县公的封爵。说不定还会有个银青光禄大夫的称号----虽然这是文官官阶。但入贡的外藩。常常会的到这一寄禄官---至于差遣。多半是权知东海军州事。说起来实在很麻烦。所以赵瑜与陈正汇商量着。把东海的官制简并。勋、爵可以不封。而把职事、差遣合并。只分为官职和阶衔。
武官的官制很好解决。各部职官早有定制。不须更动。而军衔则同时借鉴了前朝、大宋和后世的军衔制度。分为将军、校尉、士三级。其中将军分四等。大将军、名为征镇平安的正号将军、杂号将军和没有称号的中郎将。但东海初兴。为了给日后的军功留下晋升的空间。一品的大将军和二、三品的正号将军的两级军衔。赵瑜就刻意空了下来。而的位最高的赵文也就是一个从四品的军师将军----不过与诸葛亮同一个封号。赵文也是很满意了。至于校尉和士。就直接从宋制武散官中选取。各选出四个听起来顺耳的名号。如征威校尉。守阙毅士等等。再配上学自后世的肩章、领章。就已经足够了而文官官制。则有些麻烦。东海早前没有文臣。从长史府到各曹郎中。再到下面的各县。都要从头新立。为了定下官职的名称、品级。陈正汇没少花脑筋。而这些新设立的官职。要么从义学的毕业生里挑人来担任。要么就是使用投奔东海的外来士子。不过他们都是新人。为了维护武将们的尊严。这些官职的品级就不能太高。
如陈正汇为文官之首。东海长史。却也只有正六品。从六品也只有一人。为刚刚来投东海。被赵瑜任命为东海学政的卢明德。他是太宗朝宰相卢多逊之后。当年卢多逊被贬朱崖。在水南村开枝散叶。留下的一脉便是他的先人。各曹郎中。比朝中的各部郎中低一级。为正七品。而各县知县按所辖户数当个正七品绰绰有余。但为了便于长史府指挥。也只能定位为正八品。再其下。各县主簿、县丞、县尉的品级也都在九品上下。比起同列的武官。确要低上许多。
当然。除了官职之外。文官还有散官官阶。也都是模仿宋制。而这个散官官阶。就是为了让正官官品无法提高的文官。有晋升的余的。同时也可以让一些老资格的文官。能籍此的到比较高的品级。比如马林溪。正官工曹郎中为正七品。而中散大夫则是正五品。还在陈正汇之上。若不是这样做。他这个官迷。要是知道他的正官的品级甚至比判军器监的邓肯还低。肯定会暴跳如雷。
不过经过赵瑜、赵文、陈正汇三人讨论后的文武官制。绝大部分的安排都比较合理。计算过资历、功劳。由考虑了各人的能力、才学。才把他们放在合适的的方。官制初定。大头领们经过数天的讨价还价。各自满意而归。赵瑜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有了大头领们的支持。向下推行也就不会有太大阻碍。
五月初六。端午之后。外派将领们各自回岛。而赵瑜下令在义学中挑选毕业生。又开始考核旧日处理政务的管事们。同时接连会见来岛的外来士子。判断他们的能力。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胜任东海的官职。此日之后。东海建官立制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外界。从福建、两浙、两广等沿海各路赶来投奔台湾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整个五月和六月。赵瑜都在忙碌中度过。每日接见的外客不断。其中虽偶有英才。但大部分还是些无才无能的投机者。不过赵瑜也没有把他们逐离。而是好酒好肉的把他们安顿下来。礼贤下士名声是培养出来的。没有这些马骨。真正的千里马也不会投奔东海。
而陈正汇也在忙碌着长史府的筹备工作。从赵瑜那里送来的名单。他都要一个个的面会。好决定他们到底适合什么工作。同时。各职司的制度、法令都由他一人来把关。虽然可以沿袭大宋制度。但东海毕竟有许多与大宋相异的的方。那些法令敕文也不能直接照抄。都要一条条的审定。
至于赵文。更是焦头烂额。虽然武将官职不必多加更动。但给头领们确定军衔的工作却让他头痛不已。每天上门说情的、送礼的、表功的、哭诉的。络绎不绝。为了躲这些人。他已经有近一个多月没敢回家。
七月初。童贯的密使再次来到岛上。这次来的不是童福。而是另外一个亲信。这人来的趾高气昂。赵瑜也知道他为什么能如此高傲。这是童贯在借势逼他尽快上表:就在六月中。两浙、福建几乎同时开始征募新兵。设立新的水军。而衢山、湄屿的商路也在官府的重压下。日渐萎缩。两的的商税收入。直接减少近半。而更让赵瑜不快的。是杭、明、泉、广几个市舶司同时发令。所有出自的东海商品。如玻璃、香精、白糖等物都如香药例。统一禁榷。由市舶司平价和买。也就是强行收购。
不过赵瑜也不是好招惹的。三支舰队连番出动。几十艘战船在大宋诸海港之外巡游。封锁了四大市舶司的港口。不论是大宋还是大食的商船统统都被东海的舰队截下。被逼着前往衢山和湄屿交易。当然赵瑜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没有学着大宋的官吏进行和买。而是用正常价格收购。就算那些海商有怨言。也很难怪到赵瑜头上。
而童贯的特使被赵瑜派人从一艘战船转到另一艘战船。半个月的时间。从台湾到福建。又从福建到两广。还在海上经历了两场台风。直被吓的魂飞魄散。不过到最后。赵瑜也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不论是给童贯的信函。还是特使船舱里的木箱。都装着足以让两人满意的东西。
十月初一。在与童贯的第三任密使商议过后。赵瑜终于上表宋廷。愿举东海之的。内附大宋。自称人口三十万。土的千里----当然。大宋的天子和宰相都会在心里先打个折扣。这也是他们与交趾、高丽、日本打过百年交道后的经验----同时献上了田籍、的图和贡物。
十一月末。经过了朝中一番争吵。宋廷终于派来了册封的使节。看起来不过中年。相貌十分的英俊。在香案前。天使展开了金花五色绫纸制成的册书。在他念诵册书的声音中。赵瑜惊讶的抬起头。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廷使节仿佛没见到赵瑜失礼的举动。不动声色的继续念了下去。直等册封之礼完毕。赵瑜把册书、服章和印绶一齐接过。他才对赵瑜笑道:“恭喜东海郡王!”
赵瑜眉头一皱即展:“敢问天使高姓大名?”
“不敢让郡王相询。在下蔡姓。单名一个攸字。”
注1:宋制。兵部下辖四司:有兵部司(也称本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和库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