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book.com,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十二章
</span>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
此后两个礼拜,没了白牧师的音信。我去学校与其他的牧师打听消息,却是得知此时全世界都在流行这可怕的流感。从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到欧洲的伦敦和巴黎,乃至东瀛日本,人的生命突然变得如风般脆弱,说走便走了。
这样一个小小的,看不见的病菌做到了那些钢铁的坚船利炮在四年鏖战中无法做到的。交战的各方终于疲惫不堪,德国在十一月十一号那天宣布停战。这消息传来,即便在中国,在我们的自流井也是轰动如潮。我想那时在乡野的国人未必去思辨公理如何战胜强权,大概更多是心中的一种窃喜。咱们中国人这么多年挨外国人打,如今终于做一回战胜国。
等到下元节前一天,德诚一步一踮地跑来找我,说是白牧师有信来了。他手里捧着淡黄色的信封,像捧着圣物般小心翼翼地承到我面前。
德诚见我没有接信的意思,便说道:“少爷,您都等了这么久,终于有消息了,快看看吧。”他一边说着,黑亮的眸子里同样也闪烁着期待的光。
此时我仍是迟疑,既像在问自己又像在问他:“万一是坏消息怎么办呢?”
“少爷,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像白夫人这样大福大贵的人,老天—哦,不对,应该说是上帝一准会保佑她老人家的。”他沉吟片刻,又接着说道:“唉,万一她真有个三长两短,这也是命,您总要知道不是?说不准还能帮帮白牧师和他家小姐。”
见我还是迟疑,德诚低下头又看了看手中的信封,吸了一口气,便像是要下定大的决心:“您要是不敢开,我就替您拆了。只不过这洋文我没学会几个词,这信还得您自己看。”一边说着,他双手轻快动起,应声撕开信封,抽出了信笺。
德诚把对折的信笺打开,捧在手里,又递到了我面前。这一次,即便我不想,那些词句也由不得我,一个接着一个地跃入眼帘。
“亲爱的乔治,
我三日前到了上海,现在此等海轮回美国。有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必须告诉你。我接到伊莎白拍来的电报,我深爱的白夫人,已离开了我们。她走之时,虽然身体在极度痛苦之中为呼吸而挣扎,但有伊莎白和中国教友在四周陪伴,她的灵魂是平静的。
虽然此时极度的悲伤笼罩在我心头,但我深知是主召唤了白夫人。我们不应把这看成是悲剧。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主召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景之下离去。我希望在那一天到来之时,我也能用同样的平静面对我们的造世主。
伊莎白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她的勇气甚至让我这个父亲也自叹弗如。她一个人在黑暗中,握着母亲的手,给她最后的安慰,为她送行。伊莎白说自己并不惧怕周围还在肆虐的流感。她说这或许是主放在我们面前的考验,可是她,她在之前已经历过这样的考验。既然上帝把她留在了人世间,那就必定还有重要的使命给她。你一定会和我一起为伊莎白祈祷和祝福的。
我回到波士顿的时候,应该会是一月下旬了。那时春季的学期就会开始,我也会尽可能帮你安排好考试的事宜。你需要明白,此时我虽然仍然希望,但已不可能完全如我们之前计划的一般全心一致地帮助你了。
我想你不会怪我。你是一个大孩子了,或许我应该说你已经成人了。也许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觉得自己还无法应付一个成人所需要面对的责任与考验。这也不要紧,其实你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身体往往会在我们意识之前便准备好了。
我还记着伊莎白在学步的时候,起初总是不愿放开我们的手。这样走对她其实不便,抓住父母手的那半边,总是会因为掣肘而掌握不好平衡。可无论是她,还是我或白夫人都不愿松开那层保护。
直到一天,我领着伊莎白在庭院中走路,早春的细雨在石板上留下了薄薄的一层水珠。我因为一手要牵着伊莎白,便需弓着腰,小心前行。可越是小心,却越容易失误,不知为何,脚下觉着一滑,便要摔倒。
我放开了手,自己重重地摔在了石板地上。那一刻,我的脸侧着,正好能看见伊莎白。她不但没有摔倒,反而稳稳地站着,只凭着自己的力量,便站定了。看到这儿,我也顾不上身子的疼痛,只是冲着她笑,而我这笑容,竟引得她向我走了过来。一步、两步,三步,走到我面前,虽然还有些不稳,可这是她第一次自己走路,没有任何的胆怯。
我讲这故事就是想让你明白,作为你父亲的朋友,我答应了将尽我之力帮助你。可作为你的老师,作为你的朋友,也许早些放手却是更好的。现在外间的情况插手,我便也不得不放些手,我相信你会走得更好。
你如愿意,可以给伊莎白写信,告知她你的情况。我想她在此时也会高兴读到你的来信。”
我拿着这信,反复地读着,暗自思量那信中为何并非是充斥着悲哀,却有种温暖人心的安慰?一阵初冬的微风袭来,夹杂着几分寒意,手中的信笺轻曳,我忙地握紧它,怕那手中的金线一下子就丢掉了。
“少爷,到底怎么了?”德诚想来是在一旁已焦急地看了我许久,却是琢磨不出我脸上的神情是喜亦或是忧。
我摇摇头,心里想着德诚是不会明白这些的,就只淡淡地说道:“白夫人故去了。”
我这话虽说得平静,却是引得德诚脸上一片惊愕,嘴里一连串地问着:“这可怎么好。我看最好是我去学校打听打听,说不准其他的牧师还有旁的消息。老爷那儿,咱们是否也去报个信儿,以老爷的名义发个唁电?”
德诚这些问话无疑都是此时该问的。他能想得周全,也识大体。可我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些,或是不愿去想这些。我见德诚在等着我示下,便轻轻地点点头,说道:“先禀告老爷,旁的就按你说的办吧。”
德诚张张嘴,想来是还有话要问我。可他恐怕也看出我此时是神不守舍,就算问也问不出什么妥当的法子,便只得勉强地转过身,拖着僵硬的左腿,一步一挪地出了院子。
祭灶那天早上,德诚送来了一封信。看那厚度,我便知道一定是伊莎白来的。盲文纸的质地厚实,那信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感觉给人带来安慰。
我一直盼着伊莎白的信,可却不能就此拆开。民国八年的旧历年与往年不同。因为我准备着那年夏天出洋,这便是走之前最后一个年,父亲自然极是看重,一应祭祀之礼均让我小心准备。德诚过来,除了送信,便是唤我陪着父亲去准备祭灶。
父亲见我到了,指了指供桌上准备各样祭品,肃然叮嘱道:“这些祭礼,你到了西洋,也要记着,不可跟着洋人们把咱们自己的规矩坏了。”
我虽不知在外洋是否真的能找到地方做这些祭品,但既然父亲说了,做儿子的也必定要顺着他的心。我默默地点点头,站在了父亲身后。
“功课准备得如何了?”父亲关切地问道,“罗大人来信了,说是培真原本该是明年从清华学堂毕业的,可他也想今年就考一个试试,你可不能让父亲丢面子。”
“白牧师也说培真的天赋很高,要是他也能今年去留洋那我还有个伴。”
父亲停下脚步,侧过脸,用严峻的目光扫过我:“培真考的是庚款,能取的是有数的。这便如前清的科考功名一般,这本就比你胜了一筹,你还在此只想着让人家给你作伴。”
我自然明白父亲这话是让我时时刻刻切记发奋,便连声诺诺。他唤我跟紧脚步,一样样地检查了祭礼。
“然儿,考完试,你便和培真一起回来。你幺妹眼瞧着就十五了。你们出洋,好几年才能回来。我想着和罗大人商量,给你们把婚事办了才好出洋。”
检查过家中的一应安排,父亲还算满意,又带我去了井上。从这天开始封井,直至正月初五,父亲既要查看各井都封存妥当,又要给各井发放今年的例钱。父亲说这年的生意有些起色,便又在去年的例钱上加了一成。这额外的一成,父亲特地让我和他一起来发。
我这一天陪着父亲一直忙到了掌灯时分才回到家中。吃过饭,父亲说自己乏了,便回房休息。我急着想回屋去读已经在身上放了一天的信,却被嬢嬢拉住了手。她冲着幺妹使了个眼色,幺妹没作声,默默地起了身,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
望着幺妹远行的背影,嬢嬢叹了口气,眼圈也红了。“友然啊,你看幺妹,这几年大了,长相也是出落得挺标志,可就是这身子,自从那次,就没怎么太长,从后面看,还跟个孩子似的。我就是担心,将来嫁了人,可是吃不得苦。”
嬢嬢此时提到幺妹嫁人,怕是也听到了我和培真出洋的风声。我低下头,轻声说道:“罗家也是官宦人家,幺妹嫁过去也不会吃苦的。”
“话虽这么说,可这民国啊,我是看出来了,什么诗书传家,什么世代簪缨可都靠不住,”嬢嬢声音中既有凄苦也满是不屑。
“我跟你说友然,像你这样留洋,那自是不同。毕竟李家这产业都是你的,管你学得怎样,终究是衣食无忧。从这一样上讲,咱们李家虽比不上自流井四大家,可你友然却是比那四家少爷的前程都得好。像那王家,我听说光是在学堂里的小一辈就好几十。就算是几万担的租子,好几房,好几十家这么一分下来,也就有肥有瘦了。咱们李家就不同了,这几代单传,哪来得什么公家、私家,囫囵都是你的。”
“可像罗家那样,”她咋咋嘴,不屑地说道,“任凭着你祖上做过多大的官,几代人两袖清风下来,本就没多少积蓄。这罗少爷留洋回来,谋个一官半职虽是不在话下,可那又怎么样,这年头连大总统都今天上了明天下。还是有份产业牢靠。”
“嬢嬢,现如今若是留洋得个硕士、博士什么的,在大学做个教授,每月有两三百大洋的。”
这话却是没有让嬢嬢满意,她撇撇嘴,用眼睛扫过我的脸,提高声调说道:“我说友然,咱们李家在自流井的盐商里也算不上是头一等的富户,可也不是只有这一个月两三百大洋的眼光。你算算看,你开个馆子,开个药铺,不也能有这两三百?难道跑那么大老远留洋就图个这?”
在那个岁数,我虽也不懂钱财的事,只是觉着即便是父亲也把读书任教看作是上等和体面的事,怎么会如嬢嬢说得如此不堪,便争辩道:“报上说北京和上海的教授都是住洋房,还有汽车呢。”
嬢嬢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洋房、汽车这我不懂。可要说产业,那怎么也比不过田产。这点子钱,不管你是一本一本的书教出来的,还是一盘一盘的菜炒出来的,说到底是辛苦钱,别说三代了,一代都传不下去,有什么用?”
我听嬢嬢这口气,横竖是看不上培真,再加上心里还惦记着伊莎白的信,便不再说话,盼着她快快地放我走。可嬢嬢似是还有话要说,拉着我的手,摸搓着,眼睛里也尽量放出慈爱:“友然啊,你说嬢嬢这些年对你怎么样?”
“嬢嬢,您一直对我很好。”我虽是照实答了,却觉着脸上红了。
嬢嬢听了我的答复,脸上甚是欣慰,眉间展开,露出了这几年已是少有的笑容。
“还是然儿乖,嬢嬢知道你心最好了。我知道,我呀,连个后妈都算不上。你爹守的是老礼,按小娶进来的,就不能续弦,最后死了也还是小。”
她说到这儿,无奈地摇摇头,接着说道:“唉,这些也就不说了。你终究不是我亲生的,你也不用担心,嬢嬢将来也不会拖累你。”
此时,我竟是觉着自己的眼睛潮润,一股热流涌了上来,我忙着揉揉眼睛,不让那泪流出来,动情地保证道:“嬢嬢,我哪能不管您呢?”
... -->>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十二章
</span>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
此后两个礼拜,没了白牧师的音信。我去学校与其他的牧师打听消息,却是得知此时全世界都在流行这可怕的流感。从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到欧洲的伦敦和巴黎,乃至东瀛日本,人的生命突然变得如风般脆弱,说走便走了。
这样一个小小的,看不见的病菌做到了那些钢铁的坚船利炮在四年鏖战中无法做到的。交战的各方终于疲惫不堪,德国在十一月十一号那天宣布停战。这消息传来,即便在中国,在我们的自流井也是轰动如潮。我想那时在乡野的国人未必去思辨公理如何战胜强权,大概更多是心中的一种窃喜。咱们中国人这么多年挨外国人打,如今终于做一回战胜国。
等到下元节前一天,德诚一步一踮地跑来找我,说是白牧师有信来了。他手里捧着淡黄色的信封,像捧着圣物般小心翼翼地承到我面前。
德诚见我没有接信的意思,便说道:“少爷,您都等了这么久,终于有消息了,快看看吧。”他一边说着,黑亮的眸子里同样也闪烁着期待的光。
此时我仍是迟疑,既像在问自己又像在问他:“万一是坏消息怎么办呢?”
“少爷,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像白夫人这样大福大贵的人,老天—哦,不对,应该说是上帝一准会保佑她老人家的。”他沉吟片刻,又接着说道:“唉,万一她真有个三长两短,这也是命,您总要知道不是?说不准还能帮帮白牧师和他家小姐。”
见我还是迟疑,德诚低下头又看了看手中的信封,吸了一口气,便像是要下定大的决心:“您要是不敢开,我就替您拆了。只不过这洋文我没学会几个词,这信还得您自己看。”一边说着,他双手轻快动起,应声撕开信封,抽出了信笺。
德诚把对折的信笺打开,捧在手里,又递到了我面前。这一次,即便我不想,那些词句也由不得我,一个接着一个地跃入眼帘。
“亲爱的乔治,
我三日前到了上海,现在此等海轮回美国。有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必须告诉你。我接到伊莎白拍来的电报,我深爱的白夫人,已离开了我们。她走之时,虽然身体在极度痛苦之中为呼吸而挣扎,但有伊莎白和中国教友在四周陪伴,她的灵魂是平静的。
虽然此时极度的悲伤笼罩在我心头,但我深知是主召唤了白夫人。我们不应把这看成是悲剧。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主召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景之下离去。我希望在那一天到来之时,我也能用同样的平静面对我们的造世主。
伊莎白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她的勇气甚至让我这个父亲也自叹弗如。她一个人在黑暗中,握着母亲的手,给她最后的安慰,为她送行。伊莎白说自己并不惧怕周围还在肆虐的流感。她说这或许是主放在我们面前的考验,可是她,她在之前已经历过这样的考验。既然上帝把她留在了人世间,那就必定还有重要的使命给她。你一定会和我一起为伊莎白祈祷和祝福的。
我回到波士顿的时候,应该会是一月下旬了。那时春季的学期就会开始,我也会尽可能帮你安排好考试的事宜。你需要明白,此时我虽然仍然希望,但已不可能完全如我们之前计划的一般全心一致地帮助你了。
我想你不会怪我。你是一个大孩子了,或许我应该说你已经成人了。也许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觉得自己还无法应付一个成人所需要面对的责任与考验。这也不要紧,其实你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身体往往会在我们意识之前便准备好了。
我还记着伊莎白在学步的时候,起初总是不愿放开我们的手。这样走对她其实不便,抓住父母手的那半边,总是会因为掣肘而掌握不好平衡。可无论是她,还是我或白夫人都不愿松开那层保护。
直到一天,我领着伊莎白在庭院中走路,早春的细雨在石板上留下了薄薄的一层水珠。我因为一手要牵着伊莎白,便需弓着腰,小心前行。可越是小心,却越容易失误,不知为何,脚下觉着一滑,便要摔倒。
我放开了手,自己重重地摔在了石板地上。那一刻,我的脸侧着,正好能看见伊莎白。她不但没有摔倒,反而稳稳地站着,只凭着自己的力量,便站定了。看到这儿,我也顾不上身子的疼痛,只是冲着她笑,而我这笑容,竟引得她向我走了过来。一步、两步,三步,走到我面前,虽然还有些不稳,可这是她第一次自己走路,没有任何的胆怯。
我讲这故事就是想让你明白,作为你父亲的朋友,我答应了将尽我之力帮助你。可作为你的老师,作为你的朋友,也许早些放手却是更好的。现在外间的情况插手,我便也不得不放些手,我相信你会走得更好。
你如愿意,可以给伊莎白写信,告知她你的情况。我想她在此时也会高兴读到你的来信。”
我拿着这信,反复地读着,暗自思量那信中为何并非是充斥着悲哀,却有种温暖人心的安慰?一阵初冬的微风袭来,夹杂着几分寒意,手中的信笺轻曳,我忙地握紧它,怕那手中的金线一下子就丢掉了。
“少爷,到底怎么了?”德诚想来是在一旁已焦急地看了我许久,却是琢磨不出我脸上的神情是喜亦或是忧。
我摇摇头,心里想着德诚是不会明白这些的,就只淡淡地说道:“白夫人故去了。”
我这话虽说得平静,却是引得德诚脸上一片惊愕,嘴里一连串地问着:“这可怎么好。我看最好是我去学校打听打听,说不准其他的牧师还有旁的消息。老爷那儿,咱们是否也去报个信儿,以老爷的名义发个唁电?”
德诚这些问话无疑都是此时该问的。他能想得周全,也识大体。可我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些,或是不愿去想这些。我见德诚在等着我示下,便轻轻地点点头,说道:“先禀告老爷,旁的就按你说的办吧。”
德诚张张嘴,想来是还有话要问我。可他恐怕也看出我此时是神不守舍,就算问也问不出什么妥当的法子,便只得勉强地转过身,拖着僵硬的左腿,一步一挪地出了院子。
祭灶那天早上,德诚送来了一封信。看那厚度,我便知道一定是伊莎白来的。盲文纸的质地厚实,那信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感觉给人带来安慰。
我一直盼着伊莎白的信,可却不能就此拆开。民国八年的旧历年与往年不同。因为我准备着那年夏天出洋,这便是走之前最后一个年,父亲自然极是看重,一应祭祀之礼均让我小心准备。德诚过来,除了送信,便是唤我陪着父亲去准备祭灶。
父亲见我到了,指了指供桌上准备各样祭品,肃然叮嘱道:“这些祭礼,你到了西洋,也要记着,不可跟着洋人们把咱们自己的规矩坏了。”
我虽不知在外洋是否真的能找到地方做这些祭品,但既然父亲说了,做儿子的也必定要顺着他的心。我默默地点点头,站在了父亲身后。
“功课准备得如何了?”父亲关切地问道,“罗大人来信了,说是培真原本该是明年从清华学堂毕业的,可他也想今年就考一个试试,你可不能让父亲丢面子。”
“白牧师也说培真的天赋很高,要是他也能今年去留洋那我还有个伴。”
父亲停下脚步,侧过脸,用严峻的目光扫过我:“培真考的是庚款,能取的是有数的。这便如前清的科考功名一般,这本就比你胜了一筹,你还在此只想着让人家给你作伴。”
我自然明白父亲这话是让我时时刻刻切记发奋,便连声诺诺。他唤我跟紧脚步,一样样地检查了祭礼。
“然儿,考完试,你便和培真一起回来。你幺妹眼瞧着就十五了。你们出洋,好几年才能回来。我想着和罗大人商量,给你们把婚事办了才好出洋。”
检查过家中的一应安排,父亲还算满意,又带我去了井上。从这天开始封井,直至正月初五,父亲既要查看各井都封存妥当,又要给各井发放今年的例钱。父亲说这年的生意有些起色,便又在去年的例钱上加了一成。这额外的一成,父亲特地让我和他一起来发。
我这一天陪着父亲一直忙到了掌灯时分才回到家中。吃过饭,父亲说自己乏了,便回房休息。我急着想回屋去读已经在身上放了一天的信,却被嬢嬢拉住了手。她冲着幺妹使了个眼色,幺妹没作声,默默地起了身,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
望着幺妹远行的背影,嬢嬢叹了口气,眼圈也红了。“友然啊,你看幺妹,这几年大了,长相也是出落得挺标志,可就是这身子,自从那次,就没怎么太长,从后面看,还跟个孩子似的。我就是担心,将来嫁了人,可是吃不得苦。”
嬢嬢此时提到幺妹嫁人,怕是也听到了我和培真出洋的风声。我低下头,轻声说道:“罗家也是官宦人家,幺妹嫁过去也不会吃苦的。”
“话虽这么说,可这民国啊,我是看出来了,什么诗书传家,什么世代簪缨可都靠不住,”嬢嬢声音中既有凄苦也满是不屑。
“我跟你说友然,像你这样留洋,那自是不同。毕竟李家这产业都是你的,管你学得怎样,终究是衣食无忧。从这一样上讲,咱们李家虽比不上自流井四大家,可你友然却是比那四家少爷的前程都得好。像那王家,我听说光是在学堂里的小一辈就好几十。就算是几万担的租子,好几房,好几十家这么一分下来,也就有肥有瘦了。咱们李家就不同了,这几代单传,哪来得什么公家、私家,囫囵都是你的。”
“可像罗家那样,”她咋咋嘴,不屑地说道,“任凭着你祖上做过多大的官,几代人两袖清风下来,本就没多少积蓄。这罗少爷留洋回来,谋个一官半职虽是不在话下,可那又怎么样,这年头连大总统都今天上了明天下。还是有份产业牢靠。”
“嬢嬢,现如今若是留洋得个硕士、博士什么的,在大学做个教授,每月有两三百大洋的。”
这话却是没有让嬢嬢满意,她撇撇嘴,用眼睛扫过我的脸,提高声调说道:“我说友然,咱们李家在自流井的盐商里也算不上是头一等的富户,可也不是只有这一个月两三百大洋的眼光。你算算看,你开个馆子,开个药铺,不也能有这两三百?难道跑那么大老远留洋就图个这?”
在那个岁数,我虽也不懂钱财的事,只是觉着即便是父亲也把读书任教看作是上等和体面的事,怎么会如嬢嬢说得如此不堪,便争辩道:“报上说北京和上海的教授都是住洋房,还有汽车呢。”
嬢嬢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洋房、汽车这我不懂。可要说产业,那怎么也比不过田产。这点子钱,不管你是一本一本的书教出来的,还是一盘一盘的菜炒出来的,说到底是辛苦钱,别说三代了,一代都传不下去,有什么用?”
我听嬢嬢这口气,横竖是看不上培真,再加上心里还惦记着伊莎白的信,便不再说话,盼着她快快地放我走。可嬢嬢似是还有话要说,拉着我的手,摸搓着,眼睛里也尽量放出慈爱:“友然啊,你说嬢嬢这些年对你怎么样?”
“嬢嬢,您一直对我很好。”我虽是照实答了,却觉着脸上红了。
嬢嬢听了我的答复,脸上甚是欣慰,眉间展开,露出了这几年已是少有的笑容。
“还是然儿乖,嬢嬢知道你心最好了。我知道,我呀,连个后妈都算不上。你爹守的是老礼,按小娶进来的,就不能续弦,最后死了也还是小。”
她说到这儿,无奈地摇摇头,接着说道:“唉,这些也就不说了。你终究不是我亲生的,你也不用担心,嬢嬢将来也不会拖累你。”
此时,我竟是觉着自己的眼睛潮润,一股热流涌了上来,我忙着揉揉眼睛,不让那泪流出来,动情地保证道:“嬢嬢,我哪能不管您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